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61014)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刘祥学江田祥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壮族
  • 2篇史料
  • 2篇人地关系
  • 2篇环境适应
  • 1篇稻种
  • 1篇野象
  • 1篇史料运用
  • 1篇史实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品种
  • 1篇水稻种
  • 1篇水稻种植
  • 1篇思维
  • 1篇隋唐
  • 1篇自然环境
  • 1篇族称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冲突
  • 1篇逻辑
  • 1篇逻辑思维

机构

  • 9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刘祥学
  • 1篇江田祥

传媒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广西地方志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古今农业

年份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当今边疆地区环境史视野下的“瘴”研究辩析被引量:2
2013年
环境史是当今史学研究中的热门。在对边疆地区的环境史研究,尤其是在对"瘴"的研究上,很多学者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但在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往往持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取向,违背史料运用的基本原则,在论证过程中,其逻辑思维本身是矛盾的,得出的结论不少与科学原理、生活常识相悖。
刘祥学
关键词:边疆地区环境史史料运用逻辑思维
论壮族“汉化”与汉族“壮化”过程中的人地关系因素被引量:3
2012年
"汉化"与"壮化"是壮族地区民族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深刻影响到这一现象的,除了文化因素外,亦有明显的地理因素。自宋以来,广西壮族地区所发生的"汉化"与"壮化"现象,背后都有人地关系因素在起作用。
刘祥学
关键词:民族地理人地关系汉化
论基督教在广西壮族地区的传播及文化冲突被引量:4
2012年
壮族是个多宗教信仰的民族,历史上并无统一的宗教。鸦片战争后,经过西方传教士的努力推广,基督教在壮族地区的传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并不成功,其原因与壮族的民族心理与文化冲突有密切关系。
刘祥学
关键词:基督教壮族文化冲突
明代驯象卫考论被引量:13
2011年
象在古代是象征太平的瑞兽,朝仪中多所使用。为满足朝仪需要,明洪武年间在广西十万山地区特设驯象卫以捕捉、驯化野象。自建立后,其治所几经迁移,至洪武后期,最后迁至横州。作为明朝控驭桂西南民族地区重要的军事堡垒,驯象卫除捕象外,还多次参与了朝廷征剿广西少数民族的行动,为明朝在广西民族地区统治的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至明中叶后,随着明廷驯象供应体制的建立、完善,以及在广西民族反抗频频的情况下,其职能渐由捕象、驯象向镇戍地方转变。驯象卫也由一个特殊卫所沦落为普通卫所,所统领的旗军不断减少,最后走向衰亡。这一过程也是与桂南一带因自然环境变迁导致野象种群不断减少的现实相关的。
刘祥学
关键词:明代野象自然环境
论壮族地区的水稻种植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2013年
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具有浓厚的环境适应的特征。分布在不同地貌区的壮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已充分意识到所在地区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对水稻种植的深刻影响。为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益,山居壮族多选择种植生长期较长、耐寒、耐肥的粳稻为主;在平原丘陵地区的壮族则以种植生长期短的籼稻居多;为适应岩溶山区干旱少水、不利于灌溉的环境,当地壮族则多种陆稻,但由于陆稻口感不佳以及所在地区人地关系由宽趋紧,导致陆稻在壮族种植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此外,壮族在生活中对水稻用途的定位,也影响到水稻品种的选择与种植。
刘祥学
关键词:壮族水稻种植水稻品种环境适应
明代广西民族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背景分析——以桂中地区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以大藤峡为中心的桂中地区,是明代广西民族矛盾与民族冲突最为激烈之地。该地区紧张的人地关系是造成明代广西民族关系长期紧张的重要根源之一。
刘祥学
关键词:人地关系民族关系
隋唐桂州理定县考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对隋唐时期桂州理定县的建置沿革进行细致考辨,认为兴安县乃隋仁寿初析始安县西南地域而置,大业二年(606)废入始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十一、二月间复置兴安县,在县境增设宣风县,贞观十二年(638)又省入兴安县;肃宗至德二年(757)更名"理定",宪宗时因不须避唐高宗讳复改为"治定",后人因唐以降避讳风尚而使"理定"广泛流传在官私史籍中,导致"治定"被湮没无闻。
江田祥
关键词:隋唐
论明清以来壮族种植结构的变迁被引量:1
2012年
壮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明清以来,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因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迁移等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壮族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是平原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但水稻种植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玉米、麦等杂粮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大致呈由平原、丘陵向山地不断提升的趋势。这种变化正是壮族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地理环境的结果。
刘祥学
关键词:明清壮族环境适应
史料与史实:作为壮族族称最早来源的“撞军”考辨被引量:1
2012年
史料不一定就等于史实,原因在于人们眼见的史料难免存在错误。史料的正误关系到史论能否成立,在征引之前应对史料加以必要的考辨。通过对《续资治通鉴》《桂海虞衡志》及《溪蛮丛笑》中有关"犭童"的史料进行详细的考证辨析,可以发现目前流行的壮族族称源于宋代"撞军"的说法,实际上所征引的史料系版本传抄过程中产生的谬误,应予以纠正。
刘祥学
关键词:壮族史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