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7KJB310018)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龚爱华邵根宝彭琬昕金洁张严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神经生长
  • 2篇神经生长因子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人脑
  • 1篇人脑胶质瘤
  • 1篇受体
  • 1篇通路
  • 1篇转导
  • 1篇转位
  • 1篇细胞
  • 1篇膜受体
  • 1篇脑胶质瘤
  • 1篇跨膜
  • 1篇跨膜受体
  • 1篇基因
  • 1篇基因抑制
  • 1篇胶质
  • 1篇胶质瘤
  • 1篇胶质瘤细胞

机构

  • 3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邵根宝
  • 3篇龚爱华
  • 2篇杨勇
  • 2篇张严
  • 2篇金洁
  • 2篇彭琬昕
  • 1篇叶思思
  • 1篇张志坚
  • 1篇李巧玉
  • 1篇肖德生
  • 1篇陈永昌
  • 1篇湛利平
  • 1篇袁志诚
  • 1篇赵婷婷
  • 1篇张铁军
  • 1篇王青

传媒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应用体外DNA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cDNA3.1-NGF和pcDNA3.1-TrkA
2011年
目的:利用体外DNA同源重组的方法分别构建含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在引物5'加上一段与载体克隆位点两端碱基序列相同的序列,PCR扩增目的基因NGF和TrkA,线性载体片段和目的基因片段经T4 DNA聚合酶的外切产生互补的单链DNA,然后37℃退火实现体外同源重组,转化并鉴定;将重组质粒转染293A细胞,免疫印迹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载体pcDNA3.1-NGF和pcDNA3.1-TrkA,转染细胞后的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1×103和140×103。结论:与常规重组技术相比,体外DNA同源重组技术是一种高效的DNA重组方法,且不需考虑目的片段的限制性酶切位点。
张严龚爱华金洁邵根宝彭琬昕
关键词:TRKA神经生长因子
腺病毒介导的IL-24基因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IL-24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用腺病毒介导的IL-24(Ad.IL-24)及腺病毒空载体感染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腺病毒的感染效率,RT-PCR法检测IL-24的转录水平;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IL-24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酪氨酸激酶受体A(tyrosine kinase A,Trk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Ad.IL-24及腺病毒空载体转染U251后,RT-PCR结果显示Ad.IL-24组出现高表达电泳条带,而腺病毒空载体组则未出现电泳条带;MTT结果显示Ad.IL-24明显抑制了U251细胞的增殖,且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发现Ad.IL-24处理组较对照组G2/M期明显延长,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过表达IL-24的U251细胞中NGF及TrkA表达降低。结论:IL-24可能通过减少细胞中TrkA和NGF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张铁军袁志诚张严赵婷婷王青叶思思李巧玉湛利平杨勇金洁邵根宝彭琬昕龚爱华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4神经生长因子胶质瘤细胞
跨膜受体核转位通路的研究进展
2008年
跨膜受体可从膜表面进入细胞核内直接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但其核转位的途径至今尚无定论。已有多种模型分析了跨膜受体的核转位过程,它们均强调受体必须从细胞膜或内吞泡"逃脱"到细胞质后,才能进入细胞核内。然而,内吞-分选-浓缩-膜泡融合-释放模型却诠释了一条不同的跨膜受体核转位通路,这将有利于进一步阐明跨膜受体核转位的模式及其分子机制,并为核靶向药物的开发、目的基因的导入、病毒感染的治疗等应用研究提供新的策略。
龚爱华张志坚邵根宝肖德生杨勇陈永昌
关键词:跨膜受体核转位信号转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