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429)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唐小千宋晓青邢婧战文斌王先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海豚链球菌及其胞外产物诱导的牙鲆血清抗体应答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是引起鱼类链球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养殖鱼类造成巨大危害。本文制备了海豚链球菌强毒株NUF849的福尔马林灭活全菌(FKC)、胞外产物(ECPs)及全菌与胞外产物的混合物(FKC+ECPs),以其免疫牙鲆,在免疫后第42天分别以海豚链球菌NUF849和NUF812攻毒,并在免疫前以及免疫后第7、14、21、28、35、42天与攻毒后第7天取样,分析3种免疫原以及免疫后再攻毒所诱发的血清抗体应答。结果显示,免疫后牙鲆体内产生了分别针对FKC和ECPs的特异性抗体,且各免疫组中FKC诱导的抗体水平较ECPs高,2种抗原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FKC+ECPs组的两种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攻毒后第7天2种抗体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并且免疫原来源菌株NUF849攻毒组的2种抗体水平高于非免疫原来源菌株NUF812攻毒组。攻毒后存活牙鲆的血清对NUF849、NUF812全菌蛋白及其胞外产物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抗血清与全菌蛋白的阳性反应条带位于25~100kDa,与胞外产物的阳性反应条带位于18~100kDa。本文结果表明灭活海豚链球菌与胞外产物都能够诱发牙鲆产生特异性抗体,二者混合物的免疫效果更好,且NUF849来源的免疫原可以刺激牙鲆产生针对NUF812菌株的交叉保护抗体,为牙鲆海豚链球菌疫苗成分的筛选提供了基础资料。
- 费辰杰赵娜唐小千绳秀珍
- 关键词:海豚链球菌胞外产物血清抗体水平抗原性牙鲆
- 牙鲆经注射和浸泡免疫鳗弧菌灭活疫苗后7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5
- 2014年
- 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采用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分别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于免疫后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7 d、14 d分别取牙鲆脾、头肾、鳃3种组织,提取m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组织中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CHⅠ、MHCⅡ、T细胞表面受体CD4、T细胞表面受体CD8、免疫球蛋白(Ig)M 7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两种方式免疫后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显著上调。注射组3种组织中, 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时间在12-24 h, MHCⅠ、MHCⅡ、CD4、CD8的表达高峰出现在48-72 h, IgM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免疫后7 d,各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70倍;浸泡组3种组织中, 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免疫后12-48 h, MHCⅠ、MHCⅡ、CD8表达高峰出现在48-96 h,但CD4在头肾和鳃中表达高峰出现在72 h,在脾中表达高峰出现在7 d, IgM在鳃中表达高峰出现在96 h,在脾和头肾中表达量在14 d内逐渐上升,各基因表达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20倍。结果表明,注射组各组织基因的转录水平均高于浸泡组,且脾、头肾中表达量最高值出现时间早于浸泡组,但鳃中各基因峰值出现时间晚于浸泡组。研究结果为疫苗的免疫途径及免疫效果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 宋晓青邢婧战文斌
- 关键词:牙鲆注射免疫浸泡免疫免疫相关基因
- 溶藻弧菌SR1热修饰性外膜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原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为筛选一株大菱鲆致病性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SR1的热修饰性蛋白,将提取的SR1主要外膜蛋白样品与等体积电泳上样缓冲液混合,分别经28、37、50、60、70和100℃处理5min后行SDS-PAGE。发现当样品经28处理时,30kDa蛋白为外膜蛋白的主要高丰度蛋白;当样品经100℃处理时,30kDa蛋白丰度显著降低,同时出现36和37.5kDa 2条明显的蛋白条带。28℃处理样品,切胶洗脱得到的30kDa纯化蛋白,再分别经28、100℃处理后行SDS-PAGE发现只有极少量蛋白呈现30kDa,大部分呈现36和37.5kDa。切胶回收30kDa外膜蛋白制备大鼠抗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抗血清与经各温度处理的样品中的30kDa蛋白均发生免疫交叉反应;除此之外,抗血清还与50℃处理样品中的37.5kDa蛋白及60、70和100℃处理样品中的36和37.5kDa蛋白发生免疫交叉反应。这表明30kDa外膜蛋白具有经加热处理后转化为36和37.5kDa蛋白的热修饰特性。对SR1等5株溶藻弧菌及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等其他4种弧菌的外膜蛋白分别经28、100℃处理,SDS-PAGE分析发现5株溶藻弧菌的30kDa和副溶血弧菌的29.5kDa外膜蛋白具有热修饰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抗血清可分别与28和100℃处理的5株溶藻弧菌的30kDa和副溶血弧菌的29.5kDa外膜蛋白发生免疫交叉反应,还可与100℃处理的溶藻弧菌各菌株的36kDa(以及SR1的37.5kDa)和副溶血弧菌的35kDa外膜蛋白发生免疫交叉反应。研究证实,溶藻弧菌SR1的30kDa外膜蛋白具有热修饰性,且在溶藻弧菌种内具有较高的抗原保守性。
- 王先平唐小千周丽
- 关键词:溶藻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