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B031600144)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5
- 相关作者:伍筱梅赖清钱元新梁荣光任医民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气管动脉128层螺旋CT造影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支气管动脉(BA)的检测能力及BA异常表现。方法对62例咯血患者同时行支气管动脉CTA和DSA检查,对BA进行分析,比较两者显示率及异常表现。结果 CTA共检出BA 162支,DSA共检出BA 182支,包含CTA所检出的BA;CTA与DSA同时检出BA 162支,一致率89.01%;CTA未检出BA 20支,管径为(0.82±0.13)mm(0.50~1.00 mm);CTA检出增粗的BA 138支,表现为主干不同程度增粗、纡曲,伴或不伴有中途分支增多、增粗,末梢紊乱血管网形成。CTA检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19例,DSA检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58例。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全面显示主要BA,当BA直径≤1 mm时,其显示能力明显不及DSA;CTA能检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
- 温宇伍筱梅朱巧洪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术
- 肋间后动脉与咯血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肋间后动脉作为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咯血的相关大素,为介入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19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MSCT)、DSA等影像资料。观察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的发生率,形成体肺循环分流(BPS)的情况,以及与胸膜增厚及基础疾病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基础疾病与胸膜增厚的相关性。结果 219例患者中,44例(20.1%)患者共87条肋间后动脉作为NBSA参与咯恤,其巾65条(74.7%)合并BPS。44例巾36例(81.8%)伴有胸膜增厚。39例肺结核患者中21例(53.8%)伴有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其中13例肺结核合并肺毁损者中10例(76.9%)伴有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合并BPS与胸膜增厚相关(P<0.05)。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胸膜增厚在不同基础疾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后动脉是重要的咯血相关体动脉;参与肺咯血与胸膜增厚密切相关,且多数伴有BPS;基础疾病以肺结核尤其是合并肺毁损患者最常见。
- 钱元新伍筱梅赖清梁荣光任医民陈志远宋玉全林海波
- 关键词:咯血肋间后动脉胸膜增厚
- 食管固有动脉作为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咯血的介入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食管固有动脉(PEA)参与咯血供血的DSA表现及聚乙烯醇(PVA)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6例咯血保守治疗无效行介入治疗患者的资料,共有32例为异常PEA患者,其中支气管扩张27例,肺部慢性炎症3例,结核性支气管扩张2例,病变均累及肺下叶。分析患者病变PEA的数目、DSA表现、与肺部病变部位、性质的关系,以及PVA栓塞相关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的DSA表现为血管增粗、迂曲,分支增多、紊乱并进入相邻肺组织。30例(93.75%)PEA与肺动脉交通;PEA供血的肺部病变93.9%位于肺下叶后基底段。未发现与PVA栓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PEA可参与咯血供血,当肺内病变累及下叶时,需探查PEA,应用PVA颗粒栓塞异常PEA安全。
- 任医民伍筱梅钱元新赖清梁荣光温宇
- 关键词:咯血栓塞介入性
- 肱-腋动脉体外临时阻断后行锁骨下动脉造影对判断咯血来源血管的价值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肱-腋动脉体外临时阻断后行锁骨下动脉造影对显示肩颈-胸壁区咯血来源叭管的作用,评价其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03例咯10L病例的DSA资料,分析起源于肩颈-胸壁区的责任异位支气管动脉(EBA)和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侧支(NBSA)的发生牢,以及通过肱-腋动脉体外临时阻断后行锁骨下动脉造影显示肩颈-胸壁区EBA和NBSA的检出率。结果本组DSA检出的372支病变血管中,正常起源的支气管动脉(BA)193支(51.9%)、EBA25支(6.7%);NBSA154支(41.4%)。肩颈-胸壁区EBA+NBSA80支,占病变血管总数的21.5%(80/372),EBA+NBSA总数的44.7%(80/179);其中胸廓内动脉来源45支,占肩颈-胸壁病变血管总数的56.3%(45/80)。肱-腋动脉体外临时阻断后行锁骨下动脉造影114支,首次造影满意显爪肩颈-胸壁责任血管112支,满意率98.2%。结论肩颈一胸壁区是EBA和NBSA的重要发源地。肱-腋动脉体外阻断后行锁骨下动脉造影利于该区域病变血管的显示,可作为咯血介入治疗病变血管探查的常规造影方法。
- 伍筱梅梁荣光赖清钱元新陈志远李平
- 关键词:咯血锁骨下动脉
- 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临床和CT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临床特征,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连续纳入2012年4-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行肺动脉造影的502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45 - 83岁,平均(69 ±11)岁.均行肺动脉和主动脉两期扫描,使用128层螺旋CT进行扫描.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特征,并由2名放射科医生分别分析两期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502例中65例符合CT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诊断标准.其中咯血32%,气促69%,低氧66%,D-二聚体升高70%,肺动脉高压64%.CT两期血管造影影像表现:肺动脉期分流征阳性者(65例)的肺/主动脉密度差为100-751 HU,平均(322±122)HU,表现为肺动脉分支近端局部充盈不良(12%),整条肺动脉分支充盈不良(88%);主动脉期分流征阳性者(58例)的主/肺动脉密度差为85 - 428 HU,平均(251 ±89)HU,表现为肺动脉分支近端局部异常高密度显影(24%),整条肺动脉分支高密度显影(76%),同时全部见增粗的支气管动脉向瘘区分布.65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者中56例存在肺脏基础病,其中蜂窝肺35例,肺不张16例,团块状慢性肺炎3例;9例存在肺血管病,其中慢性肺动脉栓塞4例,血管先天发育畸形3例,肺动脉炎1例,肺动脉瘤1例.437例非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者中4例合并肺动脉病变,76例合并肺组织病变.经统计学分析,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与肺动脉病变及肺组织病变均有明显相关性(x2值分别为37.51和165.11,均P<0.001).结论 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好发于肺部慢性炎症及肺血管病变,良好的CT肺/主动脉两期扫描可以检出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正确诊断该病,本病需要与肺动脉栓塞相鉴别.
- 朱巧洪伍筱梅林翰菲曾庆思李娴孙翀鹏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肺动脉造影支气管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