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k01-22)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2
相关作者:费良军王龙飞王博聂卫波傅渝亮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涌泉根灌
  • 3篇入渗
  • 3篇土壤
  • 3篇肥液
  • 2篇氮素
  • 2篇氮素运移
  • 2篇湿润体
  • 2篇土壤入渗
  • 2篇土壤水
  • 2篇肥液浓度
  • 1篇运移
  • 1篇枣树
  • 1篇山地
  • 1篇水分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水氮运移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温度
  • 1篇温度
  • 1篇黄土高原

机构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甘肃民族师范...

作者

  • 3篇费良军
  • 1篇傅渝亮
  • 1篇聂卫波
  • 1篇刘扬
  • 1篇王博
  • 1篇王龙飞
  • 1篇王昌
  • 1篇刘显
  • 1篇刘天成
  • 1篇刘扬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甘肃水利水电...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为了提高涌泉根灌水肥的利用效率,采用室内土箱入渗试验,探究了不同肥液浓度(0,15,30,60g/L)条件下湿润锋运移、土壤水分及氮素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入渗相同时间时,随着肥液浓度的增大,湿润锋运移距离、湿润体内相同节点处的土壤含水率、铵态氮及硝态氮质量分数均增大;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具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其决定系数均达到0.99;随着肥液入渗再分布的进行,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更加均匀,最大含水率位置下移,铵态氮量逐渐减小,再分布5d湿润体内硝态氮量达到最大值;硝态氮运移规律和水分相似,易随水分流失。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涌泉根灌水氮高效利用技术奠定了基础。
刘显费良军刘扬王昌
关键词:涌泉根灌肥液浓度土壤入渗氮素运移
黄土高原沟壑区枣树田面覆盖效应的研究
2013年
为研究滴灌条件下枣树田面覆盖对土壤水热和枣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了秸秆、地膜覆盖和裸地(CK)3种处理,对各处理的土壤温度、水分和枣树生长指标及产量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平均地温大小关系为:地膜覆盖>秸秆覆盖>CK;秸秆覆盖的地温较裸地白天低、夜晚高。灌水前,地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表层高、底层低,秸秆覆盖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灌水24h后,地膜覆盖较秸秆覆盖土壤含水量呈现表层低、中层高、深层低的规律。地膜覆盖处理的枣吊和叶片生长速率最快;秸秆和地膜覆盖总耗水量较CK分别减少91.70和83.09mm,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CK分别提高5.57%、2.68%和20.61%、15.25%,表明秸秆覆盖效果更佳。
费良军刘天成
关键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
肥液浓度对涌泉根灌条件下湿润体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大田灌水试验,分析了不同肥液浓度条件下涌泉根灌湿润体的特点。结果表明:自由入渗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入渗时间和肥液浓度的变化符合幂函数关系,湿润体体积随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入渗前期土壤入渗率较大,入渗后期湿润体基本达到稳定状态,不同肥液浓度的湿润体体积差异减小。
杨喜莲刘扬
关键词:涌泉根灌土壤水分土壤入渗
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水氮运移特性研究被引量:33
2015年
为了提高涌泉根灌模式下水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流失与深层渗漏,通过涌泉根灌肥液入渗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液质量浓度涌泉根灌入渗湿润体及其水氮运移特性,揭示了涌泉根灌土壤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质量浓度的变化关系;建立了不同肥液质量浓度涌泉根灌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经验模型;分析了入渗湿润深度范围内肥液质量浓度分别对土壤NO-3-N和NH+4-N含量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液质量浓度增大,单位面积累计入渗量随入渗时间增加而增大,并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均与入渗时间呈极显著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8和0.96,均大于临界相关系数rα(0.605 5);入渗再分布阶段,肥液质量浓度41.7 g/L能更好地保证枣树根系水分的吸收,而不同肥液质量浓度对土壤氮素转化率影响有所不同,硝态氮转化率基本不明显,而肥液质量浓度为33.3 g/L时铵态氮转化率最高。
费良军傅渝亮何振嘉聂卫波王博王龙飞
关键词: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湿润体氮素运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