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5SJB740007)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孙志祥孙玉梅丁锡芬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翻译
  • 2篇语言
  • 2篇翻译教学
  • 1篇新闻语篇
  • 1篇译本
  • 1篇英汉
  • 1篇英文译本
  • 1篇英译
  • 1篇语篇
  • 1篇语言观
  • 1篇语言学
  • 1篇语用学
  • 1篇普遍语用学
  • 1篇情状
  • 1篇情状类型
  • 1篇维度
  • 1篇维度研究
  • 1篇骆驼祥子
  • 1篇结构主义
  • 1篇解构主义

机构

  • 3篇江苏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孙志祥
  • 1篇孙玉梅
  • 1篇丁锡芬

传媒

  • 2篇教育与职业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疯狂英语(教...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汉语句尾助词“了”英译中的“体”的相关分析——基于《骆驼祥子》两种英文译本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以《骆驼祥子》两种英文译本为语言材料的翻译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表明:(1)句尾助词“了”并非“体”的标志;(2)在“状态的变化”解释不充分的语境中,必须考虑句尾助词“了”前的谓词的时间特征。谓词的起始性意义可能会促使译者选用具有“开始”意义的词进行显性翻译;终结性意义可能会促使译者选用完成体表达;(3)在对句尾助词“了”的“状态的变化”阐释中可以发现译者选用“now”等词汇手段,通过前后的对比突出状态的变化状况。
孙志祥丁锡芬
关键词:情状类型
论翻译教学中的和谐理念导入
2007年
在翻译教学中导入和谐理念,主要是将不同翻译学派语言观的合理内容和语言研究出发点视为互补的关系,将翻译过程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视为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认识形式,将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的交往活动,其本质是对话性的。
孙志祥
关键词:翻译教学语言观
翻译教学中的合理翻译差异观
2007年
翻译差异是语言、文化、意识形态及主体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语言学特别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翻译范式强调意义的确定性,忽视译者的主体性,因而排斥翻译差异。解构主义翻译范式强调意义的不确定性和主体性,无限度地张扬翻译差异。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在翻译教学中应反对无限张扬翻译差异,主张翻译差异的合理性存在。
孙志祥
关键词:翻译差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翻译范式
论翻译研究的“语言学回转”被引量:1
2007年
翻译研究只有以语言学的理论作为主干框架,才会对翻译活动有本质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目前出现的翻译研究的'语言学回转'并非偶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确实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但是文化研究只是翻译研究的外部研究,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语言而成为翻译研究的本体。然而,翻译学的'语言学回归'并非回归到结构主义语言学,而是主要应该回归到普遍语用学的语言理论框架。
孙志祥
关键词:翻译研究普遍语用学翻译研究范式
翻译意识形态维度研究的辩证考论被引量:7
2009年
翻译的意识形态维度研究应坚持辩证的意识形态观点,把握翻译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操控和意识形态创新的辩证关系,坚持文学文本与其他文本的翻译意识形态研究并举以及意识形态翻译与翻译意识形态并重的理念,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和深度阐释学等理论对文本意识形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孙志祥
及物性视角的英汉新闻语篇批评性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新闻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而及物性理论是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本文运用及物性理论对英语新闻语篇及其汉语译文进行批评性对比分析,旨在揭示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的缘故所导致的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变化。
孙玉梅孙志祥
关键词:及物性新闻语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