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0479)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建平王丽娜胡计嬅孙艳左剑玲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河南省胸科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组织蛋白酶S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组织蛋白酶S(CatS)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雌性未交配SD大鼠50只,4~6周龄,体重150~ 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假手术+CatS抑制剂吗啉亮氨酸高苯丙氨酸乙烯基苯基砜(LHVS)组(S+L组)、骨癌痛+二甲基亚砜组(BCP+D组)和骨癌痛+LHVS组(BCP+L组).左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浓度为2×107/ml Walker256细胞5μl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0、11、12d时S+L组和BCP+L组鞘内注射LHVS 50 nmol/10l,1次/d,BCP+D组给予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分别于造模前1d(基础状态)及造模后3、6、9、10、11、12 d(T0-6)测定机械缩爪反应阈(MWT),分别于鞘内给药前、鞘内给药后0.5、1.0、3.0、6.0、9.0、12.0、24.0 h时测定(MWT).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OX-42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CP组、BCP+D组和BCP+L组T2-6时MWT降低,脊髓背角OX-42表达上调(P<0.01),S+L组MWT和脊髓背角OX-4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P组比较,BCP+L组T4-6时MWT升高,脊髓背角OX-42表达下调(P<0.01),BCP+D组MWT和脊髓背角0X-4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组和BCP+D组鞘内给药后3.0、6.0、9.0h时MWT低于BCP+D组(P<0.01).结论 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CatS激活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维持.
- 王加玉胡计华孙艳杨建平王丽娜许期年王秀云左剑玲
- 关键词:半胱氨酸内肽酶类小神经胶质细胞
- 蛛网膜下腔注射R025—698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注射R025—698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80—3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生理盐水组(Ns组)和选择性NR2B受体拮抗剂R025.6981组(Ro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2h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o组于再灌注即刻、再灌注2、23h时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R025-6981100μg/10m,NS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4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与S组比较,I/R组、Ns组和Ro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加(P〈0.01);与I/R组比较,Ro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少(P〈0.01),N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R025.6981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闫芳张艳兵王丽娜杨建平詹英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
- 脊髓JNK/MCP-1信号通路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
- 2014年
- 目的 评价脊髓c-Jun氨基末端激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JNK/MCP-I)信号通路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成年雌性未交配SD大鼠50只,体重150 ~ 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 JNK抑制剂SP600125(SP组)、骨癌痛组(BCP组)、骨癌痛+ DMSO组(BCP+ DMSO组)和骨癌痛+SP600125组(BCP+ SP组).采用左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制备骨癌痛模型.SP组和BCP+ SP组于模型制备后10-12 d时鞘内注射SP600125 10 μg(10μ1),1次/d,BCP+ DMSO组注射5%DMSO 10 μl,1次/d.模型制备前1d、制备后3、6、9、10、11和12d时测定机械痛阈.于模型制备后12 d时处死,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MCP-1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CP组、BCP+ DMSO组和BCP+ SP组模型制备后6-12 d时机械痛阈降低,脊髓MCP-1表达上调(P<0.01),SP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CP组比较,BCP+ SP组模型制备后10-12 d时机械痛阈升高,脊髓MCP-1表达下调(P<0.01),BCP+ DMS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JNK/MCP-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维持.
- 徐振华杨建平胡计媾王丽娜陈婷金迪
- 关键词: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趋化因子CCL2脊髓
- 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MEK/ERK信号转导通路与CX3CR1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评价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信号转导通路与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的关系.方法 雌性未交配SD大鼠50只,体重150~ 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Ⅰ组)、骨癌痛组(Ⅱ组)、假手术+ MEK抑制剂U0126组(Ⅲ组)、骨癌痛组+5%二甲基亚砜(DMSO)组(Ⅳ组)和骨癌痛+MEK抑制剂U0126组(Ⅴ组).左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Walker 256乳腺癌肿瘤细胞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Ⅲ组和Ⅴ组于接种后第10 ~ 12天鞘内注射U0126 10 μg/10 μl,1次/d,Ⅳ组鞘内注射等体积5%DMSO,于接种前及接种后第3、6、9、10天和第11、12天给药后测定机械痛阈.接种后第12天给药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背角,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X3CR1的表达.结果 与Ⅰ组和Ⅲ组比较,Ⅱ组、Ⅳ组和Ⅴ组大鼠接种后第6~ 12天机械痛阈降低,脊髓背角CX3CR1表达上调(P<0.01);与Ⅱ组和Ⅳ组比较,Ⅴ组接种后第10 ~ 12天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CX3CR1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MEK/ER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调节CX3CR1表达参与大鼠骨癌痛的发生和发展.
- 孙艳胡计嬅王加玉杨建平
- 关键词: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骨肿瘤脊髓
- 七氟醚不同处理方式在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中对心肌肌钙蛋白的影响及心肌保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七氟醚预处理和后处理在经体外循环下(CPB)法洛氏四联症(TOF)根治手术中对患者心肌保护的效果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行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Ⅰ(n=16),2%七氟醚预处理组Ⅱ(n=16),2%七氟醚后处理组Ⅲ(n=16),其中对照组全程采取全凭静脉麻醉。采集手术切皮时,手术结束后6,12,24 h,测定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的浓度,并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切皮前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1组比较,2组,3组在手术结束后4,12,24 h血浆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临床观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组在各时间点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以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作为心肌保护的指标时,七氟醚缺血预处理组和七氟醚缺血后处理组均能显著降低心肌肌钙蛋白的浓度,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而两种处理方法在心肌保护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 王韬甫宋志冰刘功俭刘苏
- 关键词:七氟烷心肌保护心肌肌钙蛋白
- 脊髓PI3K/Akt信号通路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评价脊髓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DK/Akt)信号通路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及其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 ~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L组)、骨癌痛组(BCP组)、骨癌痛+二甲基亚砜组(BCP+D组)、骨癌痛+LY294002组(BCP+L组).采用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于接种后7-9 d,L组和BCP+L组鞘内注射LY294002 2.5 μg/10μL,S组和BCP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BCP+D组鞘内注射5% DMSO 10μL,1次/d.于接种前1d及接种后1、3、5、7、8、9d给药后测定机械痛阈.于接种后9d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BCP组、BCP+D组和BCP+L组机械痛阈降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升高(P<0.01).与BCP组和BCP+D组比较,BCP+L组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 脊髓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通过活化背角小胶质细胞参与大鼠骨癌痛的维持.
- 金迪杨建平胡计嬅王丽娜侯永恒
- 关键词: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小神经胶质细胞脊髓
- 内源性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在骨癌痛大鼠中的作用及其脊髓机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其下游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ERKl/2)在骨癌痛中的作用及其脊髓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n=12),I组为模型对照组,Ⅱ组为骨癌痛组,Ⅲ组为模型对照组+BDNF中和抗体,Ⅳ组为骨癌痛组+IgG对照抗体;V组为骨癌痛组+BDNF中和抗体。Ⅱ、Ⅳ和V组于大鼠左胫骨上端注人Walker256细胞,制备骨癌痛模型;模型对照组大鼠左胫骨上端注入Hank’S液。造模后第7—9天,Ⅲ、Ⅳ和V组鞘内分别注射BDNF中和抗体、IgG对照抗体和BDNF中和抗体15μg/10μl,1次/d,连续3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隔日开始测定大鼠Von-Frey阈值,并测定脊髓后角的BDNF和p-ERKl/2表达水平。结果BDNF和P-ERKl/2在脊髓后角有共表达;术后第6-18天,与I组比较,Ⅱ、Ⅳ组Von-Frey阈值显著下降;术后第9天,脊髓BDNF和p-ERK1/2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Ⅲ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Ⅳ组比较,V组Von-Frey阈值显著增高,脊髓BDNF和P-ERKl/2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内源性BDNF可能通过其下游的p-ERKl/2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骨癌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形成。
- 王丽娜杨建平嵇富海王秀云左剑玲许期年贾晓明周静任春光李伟
- 关键词:骨肿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脊髓背角P2Y1受体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
- 2010年
-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P2Y1受体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雌性SD大鼠90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5组(n=18):假手术组(Ⅰ组)、骨癌痛组(Ⅱ组)、假手术+P2Y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MRS 2179组(Ⅲ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Ⅳ组)和骨癌痛+MRS2179组(Ⅴ组).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制备骨癌痛模型.Ⅲ组和Ⅴ组术后第7~9天鞘内注射MRS2179 100 pmol/10μl,1次/d,Ⅳ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前及术后第3、7、9、12、15、18天给药后测定机械痛阈,于术后第9天测定机械痛阈后处死6只大鼠,取L4~6脊髓背角,测定P2Y1受体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的表达.结果 与Ⅰ组和Ⅲ组比较,Ⅱ组、Ⅳ组和Ⅴ组术后第7~18天机械痛阈降低,P2Y1受体和p-ERK1/2表达上调(P<0.01);与Ⅱ组和Ⅳ组比较,Ⅴ组术后第9~18天机械痛阈升高,P2Y1受体和p-ERK1/2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P2Y1受体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形成,可能与ERK1/2的激活有关.
- 陈军王丽娜张艳兵杨建平许期年王秀云左剑玲
- 关键词:骨肿瘤脊髓
- 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T细胞死亡相关基因8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T细胞死亡相关基因8(TDAG8)表达的变化。方法雌性未交配SD大鼠224只,体重150—18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Ⅰ组,n=64)、生理盐水组(Ⅱ组,n=64)和骨癌痛组(Ⅲ组,n=96)。采用左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WMker256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骨癌痛模型。Ⅲ组于接种前1天(基础状态)及接种后第t、3、6、9、12、15、18天、Ⅰ组和Ⅱ组于相应时点取8只大鼠,测定左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Ⅲ组于接种前1天(基础状态)及接种后第6、9、12、15、18天各处死16只,Ⅰ组和Ⅱ组相应于接种后第18天处死16只,取L4-6脊髓,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脊髓背角TDAG8阳性细胞计数,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脊髓TDAG8mRNA的表达。结果与I组及基础值相比,Ⅲ组接种后第6~18天MWT降低,脊髓背角TD-AG8阳性细胞计数升高,脊髓rIDAG8mRNA表达上调(P〈0.01),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癌痛大鼠脊髓TDAG8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是骨癌痛形成的机制。
- 殷伟杭黎华杨建平王丽娜郑小艳许期年王秀云左剑玲
- 关键词:骨肿瘤脊髓
- 脊髓小胶质细胞CCR2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脊髓小胶质细胞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未交配sD大鼠50只,2月龄,体重160-18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I组)、假手术+RSl02895(CCR2拮抗剂)组(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DMSO组(Ⅳ组)、骨癌痛+RSl02895组(V组)。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手术后10.12d,1I组和V组分别鞘内注射3μg/RSl02895 10μl,IV组鞘内注射DMSO 10μl,I组和Ⅲ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1次/d。手术前1d、术后3、6、9、10、11、12d时测定机械痛阈,术后12d痛阈测定后,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OX-42)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脊髓IL-lβ、IL-6及TNF-α的含量。结果与I组比较,Ⅲ组、Ⅳ组、V组术后6-12d时机械痛阈降低,OX-42阳性细胞数、脊髓IL-lβ、IL-6及TNF-a含量升高(P〈0.01),Ⅱ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比较,V组术后10-12d时机械痛阈升高,OX-42阳性细胞数、脊髓IL-lβ、IL-6及TNF-a含量降低(P〈0.01),Ⅳ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小胶质细胞CCR2参与大鼠骨癌痛的维持,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小胶质细胞从而促进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徐振华杨建平胡计嬅陈婷王丽娜孙艳
- 关键词:骨肿瘤CCR2小神经胶质细胞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