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27)
- 作品数:8 被引量:117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绍勇龙爱民马福俊李春娣王东晓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南海北部秋季营养盐、溶解氧、pH值和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被引量:48
- 2006年
- 通过2004年9月至10月对南海北部水域的现场调查,分析了表层海水中溶解氧、叶绿素a、pH值和营养盐等水质因子的空间分布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海区的表层海水中,各水质因子在空间分布上大多呈现块状分布,且东西两侧的海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海水中的溶解氧、pH值均表现出与海水温度相反的分布趋势;海水中的叶绿素a(Chla)和众多的水质因子表现出多元相关性,说明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是众多水质因子在南海北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Chla和水体中亚硝酸盐的高相关性,说明南海北部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和亚硝酸盐有着比其他营养盐因子更为密切的联系。
- 龙爱民陈绍勇周伟华徐继荣孙翠慈张凤琴张建林徐洪周
- 关键词:南海北部溶解氧营养盐叶绿素A
- 2004年9月南海北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观测结果初步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在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中,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首次引进使用了民用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Moving Vessel Profiler,MVP),并在珠江口外海和越南东岸外海2个断面进行了拖曳测量。通过对MVP和定点温盐深仪所测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MVP下降阶段数据较为可信。对所获温、盐、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2个断面的水团性质存在明显差异。越南东岸外海断面的混合层平均深度(27m左右)深于珠江口外海断面(17.5m左右);在表层和近40m深度处,珠江口外海的盐度值都高于越南东岸外海,呈现高盐的特性。
- 刘长建毛华斌陈荣裕王东晓
- 关键词:温跃层
- 基于一个年龄概念的河口污染物输运数值模拟被引量:7
- 2009年
- 根据Deleersnijder定义的一个平均年龄概念,运用耦合了物质输运模式的一个三维水动力-富营养化数值模型(HEM-3D),研究了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Pamlico河口(PRE)的污染物输运时间在不同淡水流量影响下的分布情况。模型结果表明,在正常期,污染物被输运出PRE需要大约65d的时间。而在枯水期和洪水期,污染物分别需要230d和20d时间被输运出PRE。这表明物质输运过程明显受淡水流量的影响。污染物输运时间的空间变化显著受河口中盐度入侵的影响,咸水入侵在其可以达到的最大区域形成了一个盐度锋面,而这个锋面阻碍了污染物向外的输运。盐度层化对输运时间的垂向分布影响显著,输运时间垂向梯度随着盐度层化的增强而增大。
- 徐洪周林晶王东晓
- 关键词:污染物输运数值模拟
- 杜氏盐藻对硫酸盐和镉的吸收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4
- 2008年
- 以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硫酸盐与镉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两种SO24-水平(0.3mmo.lL-1,3mmo.lL-1)条件下,相同浓度镉暴露时其总镉(TCd)含量基本相同,而0.3mmo.lL-1SO24-水平下,细胞内镉(ICd)的含量仅相当于3mmo.lL-1SO24-水平下的含量的40%左右,可能的机制是:在SO24-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细胞可以合成较高浓度的络合基团,从而使镉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大大增强;当镉暴露对杜氏盐藻的生长代谢产生抑制作用时,会诱导其对硫酸盐的吸收.因此,在进行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质量评价时,应当考虑S和Cd的相互作用.
- 马福俊龙爱民党爱翠李春娣高学鲁陈绍勇
- 关键词:杜氏盐藻硫酸盐镉胁迫
- 2004年秋季冷空气活动对南海海表温度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利用航次观测和网上的有关资料对南海2次强度不同的冷空气活动及其对南海SST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9月22日弱冷空气过程南下速度慢,在陆地上变性较明显,未造成南海SST的明显变化;而10月2日前后的强冷空气过程南下速度快,陆地上变性比较弱,造成南海SST明显下降。通过对南海海表热收支分析,发现南海北部SST下降主要是冷空气造成净热通量急剧增加,海洋失去热量,而南部SST下降可能是南部海面气旋式风应力引起的下层冷水上涌。初步解释了2004年秋季冷空气活动对南海SST的影响。
- 李超张燕王东晓
- 关键词:冷空气活动EKMAN抽吸
- Cd胁迫对受驯杜氏盐藻生长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研究了经低浓度Zn和Cd驯化的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在不同浓度Cd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通过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了微藻细胞的Cd吸收量。结果表明经zn驯化的杜氏盐藻生长力和耐受力要强于Cd驯化藻,二者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和26μmol/L;最大比生长率都出现在低浓度Cd胁迫组,分别为0.36和0.24。暴露实验结束后,各个浓度组收获藻细胞干重在13.46~51.90和9.90~54.33mg/L,藻细胞的Cd吸收量则分别在20.17~144.58和93.67~180.64μg/10^9 cells。Cd驯化杜氏藻相对更易吸收富集重金属,且金属Cd一旦进入细胞体就很难代谢去除。两种金属驯化藻体内的Cd吸收量与收获的生物量干重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 李春娣马福俊龙爱民颜文陈绍勇
- 关键词:杜氏盐藻镉胁迫镉吸收
- Cu暴露条件下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消化腺内金属和类金属硫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7
- 2007年
- 通过室内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消化腺富集Cu及其MTLP(metallothionein like protein)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Cu浓度暴露条件下(12.7μg/L和63.5μg/L),贻贝消化腺内Cu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2.045和7.028μg·(g·d)^-1,富集系数分别为2074和1619.实验测定了所有样本的溶解态Cu与总Cu含量,2个暴露组二者的比值随时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低浓度组先降低随后上升到与对照样本几乎相同的水平,而高浓度组一直呈下降趋势,表明不同污染程度生物体内金属消化机制进程存在差异.利用Brdicka极谱法测定了贻贝消化腺内MTLP的含量,对照组贻贝消化腺的MTLP平均含量为(0.551±0.037)ms/g;12.7μg/L Cu暴露组MTLP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范围是0.407~0.699ms/g,而63.5μg/L Cu暴露组在暴露初始MTLP水平就显著增加(P〈0.001),变化范围由初始0.942mg/g降至0.826mg/g.分析结果表明贻贝消化腺内的MTLP水平随着水体及生物体内的金属含量升高而增加,并与体内Cu浓度成明显的负指数增长关系(P〈0.0001).
- 李春娣颜文龙爱民马福俊陈绍勇
- 关键词:翡翠贻贝CU类金属硫蛋白
- 南海西北部夏季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响应被引量:22
- 2005年
- 南海生态动力学过程复杂,尤其是夏季,在东南季风的影响下,南海西部的上升流、西北部东北向的离岸流对该海区乃至整个南海生态动力学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根据1999—2003年的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a浓度数据,结合2004年在南海北部海洋观测航次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数据,分析了南海西北部夏季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同时根据海表温度、风场、海面高度等卫星遥感历史资料,探讨了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南海西北部夏季(6—8月)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有显著的空间变化:在西部半径达500km低温、强风的半圆形海域范围叶绿素a浓度较高(>0.15mg.m-3),其中位于越南金兰湾东北部有一叶绿素a浓度更高的激流形带(>0.2mg.m-3);而在南海东北部夏季(6—8月)叶绿素a浓度明显偏低(<0.12mg.m-3)。叶绿素a的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同季风等海洋环境因素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对比实测叶绿素a浓度显示,遥感叶绿素a浓度同实测叶绿素a浓度有很好的一致性。
- 赵辉唐丹玲王素芬
- 关键词:叶绿素ASEAWIFS上升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