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3066)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蔡绪福王军鲁成祥任显诚易江松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阻燃
  • 5篇膨胀型
  • 5篇膨胀型阻燃
  • 3篇乙烯
  • 3篇膨胀型阻燃剂
  • 3篇阻燃剂
  • 2篇乙烯共聚物
  • 2篇膨胀阻燃
  • 2篇聚磷酸
  • 2篇聚磷酸铵
  • 2篇共聚
  • 2篇共聚物
  • 2篇ABS
  • 2篇成炭
  • 2篇成炭剂
  • 1篇丁二烯
  • 1篇乙烯-醋酸乙...
  • 1篇应力松弛
  • 1篇蠕变
  • 1篇蠕变行为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化工职业...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8篇蔡绪福
  • 2篇易江松
  • 2篇任显诚
  • 2篇鲁成祥
  • 2篇王军
  • 1篇袁丹丹
  • 1篇徐淳
  • 1篇刘逸
  • 1篇赵国栋
  • 1篇杨云云
  • 1篇潘治梁

传媒

  • 3篇中国塑料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塑料工业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工程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ABS新型无卤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以聚磷酸铵(APP)为酸源,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6T)为炭源,探讨了不同比例的APP/PA6T复配对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燃烧性能及其降解成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PP含量为25%、PA6T含量为5%时,阻燃体系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9%,通过UL-94测试V-1级;再添加2%协效剂次磷酸铝,可通过V-0级。热失重分析表明,PA6T有较好的成炭作用,APP能极大改变PA6T的热分解行为,使ABS/APP/PA6T阻燃体系的高温残炭率大大提高。SEM形貌分析表明,阻燃体系燃烧表面形成了膨胀、均匀、致密的炭层结构。此外,通过对残炭进行红外分析,发现存在化学键P—O—C,进一步验证了该膨胀阻燃体系的协效成炭行为。
刘逸易江松蔡绪福
关键词:膨胀型阻燃剂聚磷酸铵燃烧性能
聚乙烯管材专用料(PE-XRT70)应力松弛和蠕变行为被引量:6
2017年
海洋油田的注水管道一般采用多层复合的结构设计,用于密封和防护的管道层多为高分子材料。注水海管设计寿命在25 a以上,且内压密封层直接承受管道的内压和温度工况,经长时间的压缩应力作用会产生蠕变,同时,其特定部位受到恒定的压缩应变经历较长时间也会发生应力松弛。因此,研究这类高分子材料在长期应力应变下的蠕变和应力松弛行为规律对于评估注水软管内压密封层材料长期服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某海上油田开发项目聚乙烯(PE-XRT70)材料被用于油田海管工程注水复合软管道内压密封层的特定工况(75℃、16.5 MPa),通过对聚乙烯试样进行75、85、95℃、恒定应变10%和20%的应力松弛以及75℃、16.5 MPa恒定应力的蠕变实验,利用聚合物材料的时温等效性以及松弛时间分布计算出该材料在特殊条件下的平移因子αT。建立了Maxwell多元件并联模型,对应力松弛及蠕变实验数据通过1stopt进行5参数拟合,得到预测材料实际工况温度下的应力松弛及蠕变行为的数学公式。根据聚合物材料的时温等效性以及松弛时间分布计算出PE-XRT70管材压缩试样在特殊条件下的平移因子αT。结果表明,在应变量为10%时,85℃平移到75℃的平移因子是10.97,95℃平移到75℃的平移因子是11.20。在应变量为20%时,85℃平移到75℃的平移因子是14.76,95℃平移到75℃的平移因子是15.77。广义Maxwell模型及模拟曲线能很好地预测该材料的应力松弛和蠕变行为,相关系数R2的数值在0.975以上,通过该数学模型可获得该材料在75℃下两种恒定应变中的平衡应力σ∞及75℃、16.5 MPa恒定应力下的平衡应变。应力松弛实验和数学模拟表明,75℃温度下,10%和20%的恒定应变的应力松弛过程的平衡应力σ∞分别为3.983和7.505 MPa,且两种条件下应力松弛在一周后基本达到平衡应力。蠕变试验数据和数学模拟表明,75�
张智枢顾欣杨云云蔡绪福
关键词:聚乙烯应力松弛蠕变
4A分子筛对EVA/APP/PET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以聚磷酸铵(APP)和聚对苯二甲酰乙二胺(PETA)复配制备了无卤阻燃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膨胀型阻燃体系(IFR)复合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仪、热失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4A分子筛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复合材料残炭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4A分子筛添加量为2%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39%,比未添加4A分子筛的提高了4%,垂直燃烧达到V-0级。SEM表明,4A分子筛的加入提高了样品残炭表面致密度。
徐淳蔡绪福
关键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4A分子筛阻燃聚磷酸铵
不同协效剂对APP膨胀阻燃ABS/PET合金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了8种协效剂(双噁唑啉、热塑性酚醛树脂、二氧化锰、蒙脱土、硼酸锌、4A分子筛、氧化锌和凹凸棒)对APP膨胀阻燃ABS/PET合金的影响,并探讨了ABS/PET/APP体系的降解成炭行为。研究表明,APP主要促进了PET分解成炭从而与其成为一种新型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氧指数(LO I)和UL-94标准测试燃烧性能,除凹凸棒外,其它7种协效剂均提高了ABS/PET/APP体系的氧指数,并使其通过V-0级测试;热失重分析(TGA)表明,ABS/PET/APP协/效剂体系具有更高的成炭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炭层表面进行观察,除凹凸棒体系外,其它7种协效剂体系的炭层表面均具有更好的致密性。
赵国栋潘治梁蔡绪福
关键词:APP协效剂膨胀阻燃
聚对苯二甲酰乙二胺成炭剂的制备及其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对苯二甲酰氯与乙二胺通过低温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酰乙二胺(PETA),并将其作为碳源,聚磷酸铵(APP)作为酸源和气源组成膨胀型阻燃体系(IFR),对ABS进行阻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PETA在APP的催化作用下能够很好的成炭,IFR的加入显著提高了ABS阻燃体系在高温下的残炭量;当APP的含量为25%,PETA的含量为12.5%时,ABS阻燃体系的极限氧指数为33,达到UL-94测试V-0级;SEM形貌分析也显示出成炭剂PETA的加入能促进阻燃体系在燃烧后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炭层结构。
王军鲁成祥任显诚蔡绪福
关键词:成炭剂膨胀型阻燃
添加剂对ABS/APP/PETA体系协同阻燃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提高膨胀型阻燃体系聚磷酸胺(APP)/聚对苯二甲酰乙二胺(PETA)对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ABS)的阻燃效果,并研究一些常用添加剂的协效阻燃机理,采用极限氧指数法、垂直燃烧法、热失重探讨了添加剂4A分子筛、次磷酸铝、有机蒙脱土(OMMT)和双噁唑啉(BOZ)对ABS/APP/PETA膨胀型阻燃复合物的协效阻燃效应。结果表明,这些添加剂显著地改善了ABS/APP/PETA体系的阻燃性能。当四种添加剂分别以2%(wt)的用量加入到ABS/APP/PETA(70/25/5)体系中时,阻燃复合物的极限氧指数由未加添加剂的29分别提高到32、33、32及30,UL-94测定都能达到V-0级。热失重分析表明添加剂的加入提高了阻燃体系的热稳定性和高温残炭率。进而分析了协效阻燃机理。
易江松鲁成祥任显诚蔡绪福
关键词:添加剂膨胀型阻燃
新型聚酰胺成炭剂的制备及其对ABS的阻燃效应被引量:4
2012年
用对苯二甲酰氯和1,3-丙二胺通过界面缩聚合成了一种新型聚酰胺成炭剂(PPTA),研究了有机溶剂种类、单体摩尔比以及反应时间对其比浓黏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失重分析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以PPTA为碳源,聚磷酸铵(APP)为酸源的膨胀型阻燃体系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阻燃效应。结果表明,PPTA可显著提高ABS/APP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残炭量和阻燃性能,当PPTA的添加量为7.5%(质量分数,下同),APP的添加量为22.5%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最大值32.4%,并且通过垂直燃烧UL 94的V-0级;炭层结构的微观形貌显示成炭剂PPTA的加入能促进阻燃体系在燃烧后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炭层结构。
袁丹丹蔡绪福
关键词:聚酰胺成炭剂界面缩聚膨胀型阻燃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无卤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1年
综述了近年来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包括混合型膨胀型阻燃剂和单组分膨胀型阻燃剂。简要概述了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王军蔡绪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