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40097)

作品数:10 被引量:91H指数:7
相关作者:郑素华宗颖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常熟市琴湖小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儿童
  • 4篇文化
  • 4篇儿童文化
  • 3篇社会
  • 2篇幼儿
  • 2篇社会学
  • 2篇童年
  • 2篇童年社会学
  • 2篇教育
  • 2篇课程
  • 1篇学前儿童
  • 1篇学校教育
  • 1篇研究范式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课
  • 1篇艺术课程
  • 1篇游戏
  • 1篇幼儿园教育
  • 1篇幼儿园课程
  • 1篇域外

机构

  • 8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常熟市琴湖小...

作者

  • 8篇郑素华
  • 1篇宗颖

传媒

  • 3篇学前教育研究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青年探索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美育学刊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男孩危机”的争论及反思被引量:7
2011年
"男孩危机"作为2010年度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引起了广泛和热烈的讨论。这场讨论的核心分歧之处在于"男孩危机"是客观事实还是伪命题/伪问题。"男孩危机"现象的出现有着复杂的性别认知、现代教育形塑、社会变迁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在现代儿童哲学视野中,"男孩危机"话题的重要启示是,需要反思现有的儿童观念,进而建立对男孩的整体认知观念:作为儿童的男孩,本性上是一种文化存在。
郑素华
关键词:儿童观社会变迁
学前儿童艺术课程建设:儿童文化的视野被引量:2
2013年
学前儿童艺术课程建设的立场需要从"学科取向"转至"儿童文化取向"。"儿童文化取向"反映了一种以儿童天性、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思路,符合儿童感知和反应的整体性特点。儿童艺术世界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学前儿童艺术课程建设应遵循整体性原则。游戏是学前儿童艺术课程建设的核心,具体存在两种组织或构建模式:一种是以游戏来生成艺术课程;一种是在艺术课程中引入游戏。
郑素华
关键词:整体性原则游戏
儿童的本来面目被引量:7
2011年
在视"儿童"为"人"而不降格为"成人附属品"的意义上,不同文化、民族、种族、地区的儿童,存在着最一般意义上的一致性,这构成了儿童的本来面目。儿童不是"单面人",儿童的本来面目亦不是单面或单一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合体。在生命形式上,非特化构成儿童生命的本来形式;在内在心智上,原始创造特质是儿童心智的原初面目;在文化上,儿童显现为一个文化性存在。儿童本来面目中的这些不同向度是相互依赖的,它们亦构成人类的最初面目。
郑素华
关键词:儿童
幼儿园探究性教学活动的价值与实施路径被引量:3
2013年
探究性教育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促进幼儿园教研水平的提高。幼儿园可以通过构建合作式园本课程,为实施探究性教育活动提供载体;通过基于行动研究的园本教研,为实施探究性教育活动搭建平台,进而促进幼儿园探究性教育活动的开展。
宗颖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育活动
濡化与儿童文化的生成被引量:7
2011年
儿童文化是文化传递的产物;儿童文化是习得的;儿童文化的生成是一个濡化过程。濡化构成儿童文化最显著的生成性特征,它体现为既有文化对儿童内在精神与心理的型塑、不同社会中儿童的养育模式、成人儿童观对儿童文化呈现形貌的规约。作为高级濡化活动的教育在儿童文化生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现代学校儿童文化或校园儿童文化的出现,显示了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儿童文化生成的直接影响。
郑素华
关键词:濡化儿童文化学校教育
新童年社会学:英国的发展及启示被引量:18
2012年
新童年社会学是20世纪后期在欧美,特别是在英国、丹麦、挪威等国兴起的一场童年研究运动,其抛弃了那种植根于传统理论的、浪漫话语的、发展主义的"前社会的儿童"的研究模式,致力于改变社会科学对童年的忽视或仅限于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待童年,而认为童年问题应当是当代社会学的中心议题之一。
郑素华
关键词:儿童童年
“儿童文化”新解被引量:9
2015年
"儿童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儿童文化问题实系儿童问题。儿童文化与儿童的本性是统一的。儿童文化是现实地生成的、有序的儿童"生存—意义"体系。探析儿童文化,需要从儿童文化"局内人"的角度入手。
郑素华
关键词:儿童文化文化
从儿童到儿童文化:思想、观念与取径的转变被引量:18
2012年
从"儿童"到"儿童文化",实则承认儿童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价值与意义。儿童像成人一样,他们拥有成为文化史书写主体的合理性。在具体观念上,要求我们认识到儿童是拥有文化能力的,而不仅仅是文化的容器或传承者。在方法上,倡导儿童主位的取径:将儿童世界去熟悉化,"转熟为生";以"人"的角度来把握和揭示儿童世界的奥秘。
郑素华
关键词:儿童文化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被引量:18
2013年
在"西方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农村幼儿园教育逐渐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幼儿园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传递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就是要密切幼儿与农村生活、自然环境的联系,帮助幼儿发展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合理认知。借助乡土自然资源,完善农村幼儿园课程体系,充实幼儿园课程内容,有助于农村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达成,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幼儿的健康发展。
乐亚琴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乡土资源
童年研究的域外视野:艾伦·普劳特的新童年社会学思想被引量:13
2012年
作为欧美童年研究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国学者艾伦.普劳特,以其所倡导的新童年社会学研究而知名。普劳特的新童年社会思想主要是在批评传统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童年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其目的是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童年认识论。通过其分析,使我们看到了传统"主导框架"在某些方面的缺失,意识到一些可能的童年理论空间。
郑素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