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科技厅基金(20031013)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9H指数:8
- 相关作者:曹成有蒋德明朱丽辉崔振波骆永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固沙植物材料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6年
- 在科尔沁地区采集小叶锦鸡儿、樟子松、山竹岩黄芪和差巴嘎蒿这4种22年生固沙群落的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C,全N,微生物生物量和主要酶的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土壤按3层取样:0~10,10~20,20~30cm.结果表明,4种固沙植物均能明显改善土壤C,N水平,提高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土壤酶的活性.尤其是对土壤表层0~10cm的改良效果更加明显.4种材料中,小叶锦鸡儿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最大,其群落土壤中微生物C,N含量、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蛋白酶、脱氢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植物群落,表现出强大的改善沙土环境的能力,可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材料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 曹成有滕晓慧陈家模崔振波
- 关键词:固沙植物土壤酶微生物量
- 科尔沁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生物活性的变化被引量:24
- 2007年
- 选择相邻地段的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为对象,研究了科尔沁西部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严重丧失,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以及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均随沙漠化程度的加剧而大幅度下降;土壤生物活性对土壤沙漠化比较敏感,在固定沙丘到半固定沙丘的转化过程中土壤生物活性下降最快;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 曹成有朱丽辉富瑶陈家模崔振波高恩亮
- 关键词:沙漠化土壤酶土壤微生物量科尔沁沙地
- 固沙植物群落稳定性机制的探讨被引量:43
- 2004年
- 采用多样性理论和冗余理论对固沙植物群落稳定性机制进行了论述。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固沙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状态。在生物学各级水平都存在冗余,冗余是生命系统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其主要功能是确保生物个体和群体更好地适应极端环境、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保持稳定,而且其功能只是在受到干扰时才明显地表现出来。削弱冗余,会导致在个体、种群或群落水平上产生补偿作用,以此来增加群落的功能。固沙植物群落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群落内冗余的数量和结构,冗余越多结构越复杂,群落越稳定。削弱固沙群落的根系冗余可获得生物量上的补偿,但使群落稳定性下降。
- 曹成有朱丽辉蒋德明范世香
- 关键词:稳定性冗余理论
- 科尔沁沙地不同人工植物群落对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8
- 2007年
- 选取小叶锦鸡儿、山杏、杨树和差巴嘎蒿4种典型人工固沙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半流动沙丘为对照,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和主要酶的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固沙植物均能明显改善土壤C、N、P、K和微生物量C、N含量,提高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的活性,尤其是对土壤表层0-10 cm的改良效果更加明显。其中小叶锦鸡儿群落0-30 cm土层内微生物量C、N含量、脲酶、磷酸单酯酶、蔗糖酶、蛋白酶、脱氢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以及有机质、N、P、K等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其它3种植物群落,表现出强大的改善沙土环境的能力,可在沙化土地植被建设中大面积应用。土壤微生物量C、N分别与有机质和全N以及与各种土壤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 曹成有朱丽辉蒋德明富徭高菲菲
- 关键词:人工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生物活性
-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被引量:78
- 2004年
- 选取科尔沁沙地不同年龄的小叶锦鸡儿固沙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人工固沙林发育过程中土壤的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持水性、透水性、养分和水分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等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固沙林内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土壤粘粒含量增加,表层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土壤持水性和渗透性能均有所提高,有机质、速效N、P、K的含量大幅度增加,但土壤水分含量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林龄的增长小叶锦鸡儿固沙林土壤酶活性逐渐提高,20年生的土壤酶活性基本接近于天然群落,表明小叶锦鸡儿是本地区优良的固沙树种。固沙林内结皮层的酶活性总体上不高,但均高于其毗邻下层土壤,其中转化酶活性高出近20倍。
- 曹成有蒋德明全贵静耿莉崔振波骆永明
-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区土壤理化性质
- 紫花苜蓿对土壤中铜的富集效应及其生理响应被引量:32
- 2006年
- 依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设置10个铜污染指标(1~400mg·kg^-1),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铜污染对紫花苜蓿的生物量、铜积累、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的影响,探讨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与紫花苜蓿铜积累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变化分别与紫花苜蓿的生物量和铜积累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随土壤中铜含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小.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外源添加铜含量高于10mg·kg^-1时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显著(P〈0.05).紫花苜蓿根系的铜积累显著高于地上部分.铜含量为400mg·kg^-1时紫花苜蓿铜的总积累量达每盆617μg,是对照组的12倍左右,表明紫花苜蓿对铜污染土壤具有潜在的修复作用.
- 王文星曹成有崔振波徐淑坤
- 关键词:铜紫花苜蓿土壤生理响应植物修复
- 科尔沁碱化草地改良配套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为探讨科尔沁地区碱化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采用翻耙、补播沙打旺以及施用酸性肥料(NH4)2SO4等技术对典型碱化草场进行了改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翻耙补播技术可提高草地产草量1.18~3.66倍;在此基础上施用(NH4)2S0475—225kg.hm^-2可使重度碱化草场继续增产11.0%~41.2%。经过翻耙后草地土壤综合生产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大幅度提高。这些方法可以在科尔沁地区推广应用,对其他类似的半干旱地区草地改良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曹成有蒋德明武永谦富瑶滕晓慧
- 关键词:退化草地补播生物活性
- 小叶锦鸡儿对牲畜啃食补偿效应的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采用人工模拟和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沙地天然和人工小叶锦鸡儿被牲畜啃食后,枝条在生长上的反应。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对牲畜的啃食具有一定程度的补偿和超补偿能力,当啃食程度较轻时,可促进枝条的生长,增加其可食部分的生物量,即出现超补偿效应;随着啃食强度的增加,其补偿能力逐渐降低;密度较大的人工小叶锦鸡儿对牲畜啃食的补偿能力明显低于天然植株。建立了小叶锦鸡儿补偿效应模型,对补偿效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 曹成有朱丽辉蒋德明骆永明
-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
- 关于科尔沁沙地生态工程建设的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根据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提出了本地区生态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重点内容,并介绍了一些在工程建设中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提出了今后本地区生态建设的方向。
- 朱丽辉王巨斌柴艳
-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生态建设林业生态工程
- 硝酸银对离体培养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形成和芽再生及其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6年
- 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硝酸银离体培养烟草叶片的结果表明,1-5mg.L^-1硝酸银可提高烟草愈伤组织的芽分化率,5mg·L^-1硝酸银对芽再生的促进作用最佳,而高于10mg.L^-1。的硝酸银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和芽再生。在愈伤组织和再生芽中,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随硝酸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 王文星屈山曹成有徐淑坤
- 关键词:硝酸银烟草愈伤组织芽再生脯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