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无)
- 作品数:3 被引量:153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红涛黄顺铭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媒体记忆领域的边界与批判性议题被引量:65
- 2015年
- 传播学要为记忆研究领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媒体记忆的边界就不能太宽泛,内涵也不能太狭隘。本文主张媒体记忆领域应以新闻媒体为核心,并将新闻生产视为记忆实践,进而聚焦新闻再现中的"历史"元素、媒体记忆生产与消费的逻辑,以及新闻生产与公共记忆之间的关联。这一界定引出一系列具有批判性的经验研究议题,包括媒体记忆的生产机制、记忆与遗忘的辩证关联、新闻对公众记忆的影响、媒体记忆的全球流动、记忆与公共生活、媒体记忆与中国近现代的国族意识、媒体怀旧与日常生活,以及中国新闻界的集体记忆等。
- 李红涛黄顺铭
- 关键词:新闻生产
- 已结束的“战争” 走不出的“迷宫”——“SARS十年”纪念报道中的隐喻运用与媒体记忆被引量:22
- 2014年
- 本文针对报纸和新闻杂志刊发的SARS纪念报道展开批判隐喻分析,检视新闻媒体如何运用隐喻来重述历史,建立过去和当下的相关性,将"纪念日"转变为对当下发声的话语契机。研究发现,在SARS十周年纪念报道中,除了运用"战争"隐喻来重述历史,新闻媒体还诉之于"转折点"隐喻和"分水岭"隐喻,由此建立个体化叙事,展开对相关制度的反思。在根本意义上,新闻媒体对隐喻的选择和阐释方向取决于叙事目的和意识形态立场。
- 李红涛
- 关键词:隐喻意识形态
- 昨天的历史 今天的新闻——媒体记忆、集体认同与文化权威被引量:84
- 2013年
- 媒体记忆不仅是历史的草稿,还扮演"公共历史学家"的角色。不断书写历史事件的二稿、三稿,更新、强化、修正乃至"扭曲"了公共记忆的面貌。本文聚焦"媒体记忆"概念及相关研究,从新闻聚像的建构与运用、纪念报道与集体认同、媒体记忆实践如何影响新闻业的文化权威等三个方面,检视新闻传媒与集体记忆之间的理论关联。
- 李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