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2011BAD35B04)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万勇善刘风珍张昆赵文祥侯蕾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花生
  • 3篇基因
  • 1篇多基因
  • 1篇性状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种
  • 1篇野生种质
  • 1篇生种
  • 1篇种质
  • 1篇主基因
  • 1篇主基因+多基...
  • 1篇籽仁
  • 1篇相关性状
  • 1篇胁迫
  • 1篇模型分析
  • 1篇克隆
  • 1篇克隆及序列分...
  • 1篇类黄酮
  • 1篇花青素
  • 1篇花生荚果

机构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刘风珍
  • 3篇万勇善
  • 2篇张昆
  • 1篇夏晗
  • 1篇李长生
  • 1篇李明
  • 1篇王玉红
  • 1篇赵文祥
  • 1篇赵术珍
  • 1篇王兴军
  • 1篇孙爱清
  • 1篇赵传志
  • 1篇孙利
  • 1篇侯蕾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花生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AhF3H的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花生转录组测序结果和GenBank EST数据库,首次从花生中克隆了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命名为AhF3H,GenBank登录号为KF312218。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hF3H与其他植物F3H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树分析表明,AhF3H与大豆、野生大豆F3H的亲缘关系较近。在花生紫色种质材料及丰花1号中,AhF3H的相对表达水平同花青素含量呈正相关,表明AhF3H在花生花青素合成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李明王玉红李长生侯蕾赵传志赵术珍夏晗王兴军
关键词:花生花青素基因表达
花生不同品种叶片类黄酮含量和相关合成酶活性对PEG胁迫的响应被引量:6
2014年
以花生品种花17、农大818、丰花5号和山花11号为试材,聚乙二醇(PEG)室内砂培法模拟干旱胁迫,研究20%PEG胁迫下花生幼苗叶片中类黄酮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的变化。20%PEG开始处理后,随胁迫时间延长,幼苗叶中类黄酮含量逐步上升,在胁迫9h达到高峰,之后逐步下降至对照水平,农大818、丰花5号和山花11号均在处理后72h降至对照水平,花17在36h降至对照水平。PEG开始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酶活性均逐渐提高,6h后CHS、CHI酶活性达到高峰,9h后PAL酶活性达到高峰,之后下降,4个品种趋势一致。分析表明PEG处理后山花11号和丰花5号的合成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积累速率是其类黄酮快速大量合成的原因,而农大818 CHS酶活性和PAL酶活性提高速率较低限制了其类黄酮的积累,3种酶的活性和积累速率均较低导致花17叶中类黄酮合成少,含量提高慢。相关分析表明PEG胁迫下PAL、CHS、CHI共同调控类黄酮的代谢,胁迫引起PAL、CHS、CHI酶活性改变是类黄酮含量变化的原因。
孙利万勇善刘风珍孙爱清张昆
关键词:花生类黄酮苯丙氨酸解氨酶查尔酮合成酶查尔酮异构酶
花生荚果和籽仁相关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以花生栽培品种04D893×79266杂交,经多代自交获得包含142个家系的F6∶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分别在2011-2012年2个环境条件(E1和E2)下种植,对荚果和籽仁的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并进行其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单果质量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2年平均为45.97%;单仁质量的遗传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67.54%;果壳厚度的遗传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63.24%;果长的遗传均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81.14%;果宽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59.83%;单株生产力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21.76%。
李兰周刘风珍万勇善张昆赵文祥
关键词:花生RIL群体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花生及其野生种质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LPAAT)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AT)是植物种子油脂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栽培品种花育32号和4个花生区组二倍体野生种中克隆得到编码LPAAT的基因序列。从花育32号获得的两条cDNA序列rlpaat-1和rlpaat-2开放阅读框均为1 131 bp,编码376个氨基酸,二者存在11个SNP差异位点,编码的氨基酸序列LPAAT-1和LPAAT-2有1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LPAAT蛋白具有典型的酰基转移酶功能结构域以及4个保守氨基酸基序。之后从花育32号得到两条DNA序列,glpaat-1和glpaat-2长度分别为3 729 bp和3 736 bp,均由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组成,二者共存在37处碱基差异,其中34处为SNP位点。4个花生区组二倍体野生种各获得一条LPAAT序列,A.correntina,A.duranensis,A.batizocoi和A.ipaensis LPAAT的序列长度分别为3 757 bp、3 757 bp、3 742 bp和3 756 bp。核苷酸序列多态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栽培品种LPAAT的两条序列glpaat-2与glpaat-1分别来自A、B染色体组。
华方静刘风珍万勇善张昆
关键词:花生基因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