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3020602)
作品数:
3
被引量:14
H指数:3
相关作者:
姜大膀
张冉
张仲石
田芝平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天文地球
主题
2篇
青藏
2篇
青藏高原
2篇
青藏高原隆升
2篇
隆升
2篇
高原隆升
1篇
亚洲季风
1篇
上新世
1篇
数值模拟
1篇
欧亚
1篇
季风
1篇
海气
1篇
海气耦合
1篇
海气耦合模式
1篇
厄尔尼诺
1篇
值模拟
机构
3篇
中国科学院
3篇
中国科学院大...
1篇
中国地质大学...
1篇
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3篇
姜大膀
2篇
张冉
1篇
田芝平
1篇
张仲石
传媒
3篇
第四纪研究
年份
2篇
2016
1篇
2013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内陆干旱化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研究
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设计并进行了7组高原不同隆升情景的数值试验,集中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在欧亚内陆干旱演化中的作用。在无高原试验中,亚洲副热带干旱区为东西对称的纬向型分布;随着高原高度的增加,一方面有助于东亚季风降水的向北扩展,另一方面导致欧亚大陆西风强度显著减弱,使得亚洲副热带气候纬向不对称性增加,同时欧亚中纬度干旱面积增加。其原因是,高原隆升导致近地层气温下降,进而大气含水量减小;同时,地形的阻挡效应导致纬向和经向的环流减弱,这两个因素综合导致内陆地区水汽输送的减弱是中亚干旱区范围增加的主要动力学机制。与以往大气模式试验一致,海气耦合试验支持了高原隆升是亚洲内陆水汽输送和降水减少,以及内陆干旱化加剧的重要原因的科学认识。
苏宝煌
姜大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海气耦合模式
青藏高原主体与周边区域隆升对亚洲季风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设计并进行了7组高原不同隆升情景的数值试验,集中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在欧亚内陆干旱演化中的作用。在无高原试验中,亚洲副热带干旱区为东西对称的纬向型分布;随着高原高度的增加,一方面有助于东亚季风降水的向北扩展,另一方面导致欧亚大陆西风强度显著减弱,使得亚洲副热带气候纬向不对称性增加,同时欧亚中纬度干旱面积增加。其原因是,高原隆升导致近地层气温下降,进而大气含水量减小;同时,地形的阻挡效应导致纬向和经向的环流减弱,这两个因素综合导致内陆地区水汽输送的减弱是中亚干旱区范围增加的主要动力学机制。与以往大气模式试验一致,海气耦合试验支持了高原隆升是亚洲内陆水汽输送和降水减少,以及内陆干旱化加剧的重要原因的科学认识。
张冉
姜大膀
张仲石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亚洲季风
中上新世是否存在“永久厄尔尼诺”状态——一个耦合模式结果
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中上新世模拟比较计划(PlioMIP)试验设计方案,利用通用气候系统模式(CCSM4)低分辨率版本就该时期是否存在"永久厄尔尼诺"状态给予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期,中上新世海洋表面温度(SST)在赤道太平洋地区东部比西部增温显著,导致赤道太平洋地区东西方向上的SST梯度减弱;然而,模拟的中上新世热带太平洋SST仍然以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循环为主,且ENSO循环并未减弱,换言之,试验结果不支持中上新世存在"永久厄尔尼诺"状态。
张冉
姜大膀
田芝平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