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X005)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初景波刘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聊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宗教
  • 1篇道术
  • 1篇信仰
  • 1篇哲学
  • 1篇哲学研究
  • 1篇中国哲学
  • 1篇中国哲学研究
  • 1篇儒家
  • 1篇儒家思想
  • 1篇三不朽
  • 1篇散文
  • 1篇生死
  • 1篇生态伦理
  • 1篇生态伦理意蕴
  • 1篇品格
  • 1篇仁爱
  • 1篇仁爱思想
  • 1篇宗教信仰
  • 1篇文化
  • 1篇伦理

机构

  • 2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聊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2篇初景波
  • 1篇刘伟

传媒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广西社会主义...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学前师范...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仁爱”思想的生态伦理意蕴
'生态伦理'是以尊重生命为基础,目的是保护和促进每一个生命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仁爱'是儒家伦理的核心,所体现的社会性不仅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包括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即:'爱人',以群体为本;'爱物',以共生为...
刘伟
关键词:生态伦理
文献传递
生活世界:儒家思想的价值之源
2014年
儒家不是宗教,但却有着类似宗教的功能,除了敬天法祖的宗法性宗教,儒家还为其信从者提供了一个具有永恒色彩、可以赖以实现不朽的价值之源,那就是生活世界。对于一般宗教讨论的神鬼、生死等无形世界的问题,儒家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将其悬置,而专致于生活世界的家国天下。儒家视界中的生活世界是永恒的,个体生命与永恒之生活世界的关系乃是"一生"与"万世"的关系。个体通过践行道义原则,在有限的一生中为家国天下做出积极贡献,从而实现"三不朽"。
初景波
关键词:生死三不朽
“道术统一”视野下的中国哲学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终极真理"的意思。所谓"术",引申义为"技术"。追求"道术统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基本精神,加强中国哲学研究,也应坚持道术统一"的思路和境界,立足全球背景,以真实生活为立场和旨归,创建"大哲学"。
包米尔
汉民族宗教信仰品格:“形散”而“神聚”
2012年
宗教信仰品格是我独创的概念,意指经过长期演化,群体在宗教信仰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特质与风格。"形散"而"神聚"是汉民族宗教信仰品格的主要特征。在宗教信仰形式选择上,汉民族坚持实践理性、崇尚灵活变通,在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信仰之间自由出入、游刃有余;基础核心信仰坚持一以贯之、相对明确集中,"敬天法祖"始终是汉民族宗教信仰的主线。
刘伟
关键词:汉民族宗教信仰品格
论“绝地天通”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影响
2017年
"绝地天通"是中国思想史、宗教史上的一桩重大事件,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远。从家为巫史到国为巫史,"绝地天通"实质上正是中国上古意识形态从巫术走向宗教的决定性起始,标志着上古国家宗教的初成。"绝地天通"是王权对于神权的垄断,且王权利用神权赢得了实施统治的神圣合法性,从此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政教关系的基调;"绝地天通"剥夺了民众参与宗教活动的权利,仅使其成为观礼性的边缘角色,这大大淡化了民众的宗教热情,从而促进了实用理性的成长;"绝地天通"把相当一部分原本从事神事活动的精英人士抽离出来,其中一些人成为分门别类专司某种世俗事务的职官,他们的知识与智慧专注于现实问题的思考与索解,这为后来的"诸子出于王官"打下了基础。
初景波
关键词:绝地天通传统文化国家宗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