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378)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孙筱放陈欣洁范勇刘维强骆玉梅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胚胎
  • 4篇胚胎干细胞
  • 4篇干细胞
  • 3篇印迹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2篇印迹基因
  • 2篇原核
  • 2篇受精
  • 2篇稳定性
  • 2篇合子
  • 2篇分化
  • 2篇ICSI
  • 1篇低氧
  • 1篇多精受精
  • 1篇多能干细胞
  • 1篇异常核型
  • 1篇诱导分化
  • 1篇人类胚胎
  • 1篇人类胚胎干细...

机构

  • 8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孙筱放
  • 4篇范勇
  • 4篇陈欣洁
  • 3篇孔舒
  • 3篇李少英
  • 3篇骆玉梅
  • 3篇刘维强
  • 2篇银益飞
  • 2篇龙晓林
  • 2篇蒋永华
  • 2篇张文红
  • 2篇郑育红
  • 1篇黄盛昌
  • 1篇刘寒艳
  • 1篇郭丽媛
  • 1篇吴学诗
  • 1篇黎青
  • 1篇王晓蔓
  • 1篇杜红姿
  • 1篇何文智

传媒

  • 6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Journa...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显微操作纠正多原核合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显微操作纠正多原核合子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5-10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多原核合子,运用显微操作技术纠正多原核合子,使其成为二倍体合子,继续培养,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显微操作纠正多原核后,合子的分裂率及8细胞胚胎形成率与3PN对照组及2PN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操作组的囊胚形成率与3PN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地低于2PN对照组(P<0.001)。荧光染色结果发现,多原核胚胎第一次分裂时形成的纺锤体有三个极点;纠正后部分胚胎形成两个极点的纺锤体,但仍有部分胚胎形成三个极点的纺锤体。结论:显微操作成功的合子能够正常发育,但是其发育潜能并没有显著地改善,其原因之一可能与中心体的数目异常有关。
陈欣洁范勇孙筱放
关键词:多精受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合子原核
正常与异常核型人类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不同时期基因表达的异同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人胚胎干细胞(hESC)基因的表达异同。方法: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检测两株正常核型(46,XX)及一株平衡易位13三体核型和一株三倍体核型hESC在体外自体分化不同时期X连锁基因PGK1、抑癌基因RBBP7及癌症基因GPC4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分化后不同时期、不同核型对父系印迹基因H19、IGF2R,母系印迹基因SNRPN及多能性调控基因OCT4、NANOG的影响。结果:随着分化时间的增加:①正常和异常核型hESC的PGK1均上调表达;②异常核型hESC抑癌基因RBBP7及癌症基因GPC4相对正常核型hESC呈现明显上调表达;③正常和异常核型hESC中印迹基因表达基本一致:H19、IGF2R上调而SNRPN表达变化不明显或下调;④多能性调控基因OCT4、NANOG在正常核型hESC中较在异常核型hESC中表达明显下降。结论:X连锁基因PGK1、印迹基因在hESC的发育过程中能维持正常调节而不受核型的影响。异常核型hESC抑癌基因、癌症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上调表明此种细胞具有更危险的发育前景,同时多能性基因在分化后仍能检出表明此种细胞分化能力较正常细胞弱。
刘维强孙筱放银益飞骆玉梅蒋永华李少英郑育红孔舒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核型印迹基因癌症基因
孤雌胚胎干细胞基因印迹及X染色体失活状态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孤雌胚胎干细胞(phESC)与受精卵来源胚胎干细胞(hESC)在印迹基因表达、X染色体失活等方面的异同。方法:运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phESC与hESC在父系印迹基因IGF2R,母系印迹基因SNRPN,IGF2相对表达量及X染色体失活状态。结果:①母系印迹基因SNRPN,IGF2在phESC细胞中不表达,而父系印迹基因IGF2R表达量则相对于hESC有近2倍的上调;②XIST基因在第35代phESC细胞中没有表达,意味着早期的phESC没有进行X染色体失活,而到了第55代,XIST基因开始表达并随着分化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上调;③XIS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组蛋白H3赖氨酸27三甲基化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证实phESC在长期培养后启动了X染色体失活。结论:phESC的X染色体失活状态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建议对phESC进行更深入的表观遗传稳定性研究,以确保这种细胞未来安全、高效的应用。
刘维强骆玉梅李少英郑育红孔舒黄盛昌银益飞蒋永华孙筱放
关键词:孤雌印迹X染色体失活稳定性
补救性ICSI后受精失败的原因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受精失败卵母细胞内精子解浓缩,卵子激活情况及纺锤体染色体分析,探讨补救性ICSI后受精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生殖中心行补救性ICSI后受精失败(受精率为0)的MII期卵母细胞,并分为早救性ICSI组和晚救性ICSI组,于取卵后48小时用免疫荧光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收集95个受精失败的卵母细胞(其中早救性ICSI组46个,晚救性ICSI组49个),两组卵子激活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0.9%,51%,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卵子激活障碍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影响卵母细胞受精的因素的发生率。结论:卵子激活障碍是补救性ICSI后受精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刘寒艳龙晓林张文红孙筱放
关键词:ICSI受精失败卵母细胞
国内首对同一父母来源HLA相同的人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
2012年
目的:建立国内首对同父母来源的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系,为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提供内参对照模型。方法:利用体外受精后第3天不适宜进行胚胎移植的低质量胚胎,采用机械切割法分离囊胚内细胞团(ICM),接种到丝裂霉素C处理的小鼠饲养层上,对建立的hESC进行多能性潜能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一对具有多能特性的hESC系,体外长期培养维持正常核型,STR显示较高的亲缘性,HLA配型完全相同。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国内首对同一父母来源的HLA完全相同的hESC,其遗传背景一致,这为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体系筛选提供一个很好的内参对照,同时也为干细胞的移植排斥反应、培养扩增等研究提供很好的对比参照模型。
骆玉梅范勇陈欣洁杜红姿张文红黎青李少英孙筱放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
人二倍体化合子的DNA甲基化变化模式
2012年
目的:探讨人类三原核合子及二倍体化合子中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情况。方法:我们采用显微操作技术去除三原核合子中两个雄原核中的一个,观察恢复了二倍体状态的胚胎的发育情况,并检测了三原核和二倍体化的合子及早期胚胎中DNA甲基化模式的动态变化。结果:二倍体化的合子的囊胚形成率与三原核合子的囊胚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在人三原核合子中两个雄原核发生主动地DNA去甲基化而雌原核在受精后的20h后仍保持甲基化。三原核与二倍体化合子中,DNA甲基化模式没有差别。结论:去除一个雄原核不会影响合子和胚胎的DNA甲基化模式。去除多余雄原核并不能改善胚胎的发育。
陈欣洁范勇龙晓林吴学诗孙筱放
关键词:DNA甲基化重编程
低氧对人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及印迹基因表达稳定性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低氧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生物学特性维持及印迹基因表达状态的影响。方法在低氧(5%O2)条件下持续培养FY-hES-7细胞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RT-PCR等方法对其胚胎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运用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Y-hES-7早期(第32代)和晚期(第52代)细胞的55个印迹基因表达状态。所有检测同时以常氧(21%O2)培养作为对照。结果低氧条件下长期培养的FY-hES-7细胞具有和常氧条件下培养相似的生物学特性,阳性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SSEA-3、SSEA-4、TRA-1-60、TRA-1-81及碱性磷酸酶(AKP),但细胞克隆形态较常氧培养下典型,且未分化状态保持时间较常氧条件下更长。低氧长期培养后FY-hES-7细胞的55个印迹基因中,有15个印迹基因(27.27%)表达发生了变化(上调8个,下调7个),而常氧培养后则有39个印迹基因表达水平有变化(70.91%)(上调21个,下调18个),氧浓度对印迹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更有利于hESC生物学特性的维持。长期培养能对hESC的印迹表达产生影响,但低氧培养条件下hESC的印迹稳定性要明显好于常氧培养。
郭丽媛刘维强何文智孔舒孙筱放
关键词:细胞低氧胚胎干细胞印迹基因多能干细胞稳定性
Spindle and Chromosome Analysis of Non-Fertilized Oocytes from Conventional in vitro Fertilization for Non-Male Factor Infertiliy: Significance of Rescue ICSI?
2011年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s for non-male factor infertility. Methods The changes of micro-structure, including meiotic spindle and chromosome distribution, sperm penetration, as well as oocyte activation were compared in IVF (in vitro fertilization)fertilization failure (1VF FF) patients, ICSI patients with non-fertilized oocytes (ICSI NF) and oocytes in vitro maturation (IVM). Results A total of 164 unfertilized oocytes (93 oocytes in IVF and 71 oocytes in ICSI) and 56 IVM oocytes were available for this study. The abnormality of spindle and chromosom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VF FF group than that in ICSI NF group or IVM group (abnormal spindle rates were 80.6%, 64.8% and 57.1%, respectively; abnormal chromosome rates were 91.4%, 80.3% and 75.0%, respectively). No sperm penetration after IVF and sperm expulsion after ICSI were 78.5% and 40.8%, respectively. Activation failure occurred in 16.1% of the IVF FF cases and 49.3% of ICSI NF oocytes. Conclusion Rescue ICSI of fertilization-failed oocytes fails to lead outcome improvement due to the internal defects of oocytes.
Xiao-lin LONG, Han-yan LIU Xin-jie CHEN Xiao-fang SUN
关键词:ICSISPINDLECHROMOSOME
利用IVF废弃胚胎为核移植受体构建人体细胞克隆胚胎
2009年
目的:探讨利用IVF废弃胚胎构建人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发育潜能及其在人治疗性克隆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8年7-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多精受精胚胎和MII期体外受精失败卵母细胞,运用显微操作技术构建人体细胞克隆胚胎,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多精受精胚胎为核移植受体的克隆胚胎能够发育到8-细胞期,受精失败MII期卵母细胞为核移植受体的克隆胚胎能够激活,但不能够卵裂。两种IVF废弃的胚胎构建的人体细胞克隆胚胎在去核成功率,注核成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卵裂率和8细胞率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精受精胚胎比MII期体外受精失败卵母细胞更适合作为人核移植受体细胞。
范勇陈欣洁王晓蔓孙筱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