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GJW007)

作品数:28 被引量:591H指数:17
相关作者:刘云刚王丰龙叶清露周雯婷陈跃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历史地理
  • 5篇政治法律
  • 4篇社会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政治
  • 4篇移民
  • 3篇地理
  • 3篇地理学
  • 3篇族裔
  • 3篇理学
  • 3篇福柯
  • 3篇城市
  • 2篇日本人
  • 2篇实用主义
  • 2篇权力
  • 2篇主义
  • 2篇聚居
  • 2篇聚居区
  • 2篇管治
  • 1篇单位制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图

机构

  • 27篇中山大学
  • 6篇香港浸会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东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作者

  • 26篇刘云刚
  • 8篇王丰龙
  • 3篇陈跃
  • 3篇周雯婷
  • 3篇叶清露
  • 1篇陈倩敏
  • 1篇葛岳静
  • 1篇李志刚
  • 1篇王开泳
  • 1篇任艳敏
  • 1篇李丽
  • 1篇诸武毅
  • 1篇罗启亮
  • 1篇燕婷婷
  • 1篇许晓霞
  • 1篇丁俊
  • 1篇谢安琪

传媒

  • 7篇人文地理
  • 4篇地理学报
  • 4篇世界地理研究
  • 3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地理科学
  • 1篇建筑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城市观察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方主义与实证主义幻象:近三十年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透视被引量:19
2013年
基于对近三十年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的文献解读,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演进脉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80年代的理论引进、1990年代的理论消化和21世纪以来内生—外生并存阶段。将当前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概括为两点,即"西方主义"和"实证主义",并认为其背后的思想根源是"实用主义"。通过文献梳理本文认为,实用主义思维是近三十年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成果缺少的主要原因。而要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必须同时重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批判性研究,二是基于自身观察的本土概念总结。最后,本文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推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刘云刚王丰龙
关键词:中国人文地理学实用主义西方主义
沟通式规划理论的简介,批判与借鉴被引量:16
2012年
本文在回顾近百年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基础上,将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划分为经验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沟通理性四个范式,并着重对目前西方主流的沟通式规划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批判性总结。本文认为,一方面,沟通式规划存在着假设前提的脆弱性、实施过程的矛盾性和实践结果的松散性三大重要缺陷,其自身的这种局限性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沟通式规划理论作为西方规划百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也有很多值得中国城市规划借鉴的地方。作者即以中国规划界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是沟通式规划经常被应用的领域)——战略规划为例,探讨了如何借鉴西方沟通式规划的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
王丰龙陈倩敏许艳艳刘云刚
关键词:范式
区域发展中的路径创造和尺度政治——对广东惠州发展历程的解读被引量:19
2013年
从路径创造和尺度政治的复合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惠州的发展历程重新进行了梳理,探讨惠州区域发展中的路径依赖、路径创造及其中的尺度政治。惠州区域发展中存在由路径依赖到路径创造的转变,并且尺度政治是实现路径突破的主要策略。在惠州发展路径创造的尺度政治过程中,地方政府是主导尺度上推的能动主体,而中央政府则掌握着对尺度体系的控制权力。珠三角核心区利用自我强化的结构性作用建构尺度固定,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劳动分工结构;而作为外围地区的惠州则动员外界组织、组建外部联盟进行尺度上推,并由此实现了发展路径的创造。广东惠州的案例研究发现边缘地区可以通过尺度政治的策略尝试打破由中心地区支配的非均衡发展状态,这一结论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及路径创造理论完善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云刚叶清露
绿道建设对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以广东增城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伴随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健康、休闲等话题,使得绿道研究、乡村旅游研究等具有生态特性的话题日益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乡村旅游开发与绿道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基于对广东增城市绿道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与策略梳理、成果与效益分析、以及对增城模式创新性的总结,探讨了绿道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二者互动、互馈的可能性。
刘云刚罗启亮
关键词:绿道乡村旅游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实践研究——以广州金沙洲社区为例被引量:23
2014年
通过对广州金沙洲社区的实证,研究保障房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机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战略",集中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房社区使得身处其中的居民面临日常生活"边缘化锁定"的不利态势;作为应对,社区居民采取了一种"创造多元社会空间"的"生活战术":主动"去边缘化"、巧妙改造空间、非正规就业、培育社会资本和积极发掘生活资源等。以此为保障性住房研究提供新视角。
李志刚任艳敏李丽
社会地图研究综述与展望被引量:8
2015年
用地图方法研究社会空间已有较长历史,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形成了多种研究模式。近年来,大数据的出现和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社会地图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多数据和方法支撑,也为社会空间的再认识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本文在对面向社会空间研究的国内外社会地图运用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将社会地图的研究应用归纳为要素呈现、问题解释和理论验证3个阶段,并对其具体应用内容、方法和数据形式进行了综述,总结为统计图、点值图、网格图、密度图等四种类型,并就社会地图在中国社会空间研究中的应用可能性及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刘云刚苏海宇
关键词:社会空间社会要素
中国城市基层地域的领域化与领域政治——基于东莞东泰社区的案例研究被引量:32
2015年
从领域视角出发,城市化过程即是城市地域的(再)领域化过程,也即空间资源在个人和社会群体间的(再)分配和(再)组织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单位制的解体及社区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基层地域领域化机制的变革,本文在此背景下以东莞市东泰社区为例,分析了变革后中国城市基层地域领域化动态,探究了其中政府、市场和民间力量主体作用的机制变化。研究发现:单位制下中国城市基层地域的行政领域化已经被社区制下的市场领域化所替代,同时民间力量开始参与其中。由于缺乏合理的领域化协调机制以及政府角色偏差,城市基层管治呈现恶性的领域政治,成为社区制下城市管治失败不可忽视的原因。换言之,领域单元及领域政治机制建设是当前城市基层管治的要务。为确立有效的城市基层地域管治模式,需要尽快改革社区体制、明确管治单元,并要防止资本和行政权力向生活空间的过度渗透。
刘云刚叶清露
关键词:单位制社区制
空间生产再考:从哈维到福柯被引量:67
2013年
针对目前空间生产的研究中存在的2个潜在问题——对理论运用的简单化和理解的宽泛化,在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哈维和福柯关于空间生产的理论或思想重新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哈维和福柯都对空间给予了长期关注,并发展了2种互补的、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总体上,资本、阶级和上层建筑是哈维的空间生产理论框架的3个要素,而工具性空间、生产性空间和空间合理性则构成了福柯的空间研究的三大视角。尽管这2个视角存在很大差异,但是都强调空间生产背后的不平衡逻辑并追求主体性的解放,从而为未来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方向;最后,结合福柯对知识-权力的讨论,呼吁建立一个更为求真、自省的学术体系。
王丰龙刘云刚
关键词:哈维福柯资本权力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财政收入增长的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被引量:54
2013年
土地开发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焦点,但是对"土地财政"现象的研究仍集中在其形成机制方面,而很少证实土地是否及如何推动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为此,本文基于《城市统计年鉴》(1985-2011)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土地财政"的影响机制、区域差异和开发效率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从1995年开始,中国城市的土地开发是推动其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这种效应主要为即期的影响,而对房地产开发和工业增值税的长期推动效果不太显著,这暗示了土地财政在中国有过度的倾向。从区域差异来看,土地开发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推动幅度在中西部地区或在1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更大,且随城市规模的增加其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王丰龙刘云刚
关键词:土地财政城市建设用地财政收入格兰杰因果检验
异端空间的生产——福柯对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启示被引量:9
2017年
福柯研究对西方地理学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国内地理学界对福柯的引进和讨论不多。本文基于福柯对权力关系和不正常的人的研究,以异端空间的生产为切入点,归纳了异端空间与权力交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其中,权力主要通过特殊化、风险化和知识化取得干预的合法性,而又通过监视、照料或隔离等手段确保对异端的治理。应用谱系学方法,本文总结了四个异端空间生产的原型,并通过将这四个原型应用于一系列中国日常政治地理现象的解释,展示了异端空间生产对理解权力关系的重要意义,揭示了知识—权力与空间生产过程的相辅相成。最后,讨论了异端空间生产的分析对于扩展中国政治地理学理论视角和研究话题的重要性。
王丰龙刘云刚
关键词:异端谱系学政治地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