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0192)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张雪徐彬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品特
  • 1篇隐喻
  • 1篇语言
  • 1篇身体
  • 1篇身体语言
  • 1篇体语
  • 1篇戏剧
  • 1篇戏剧化
  • 1篇精神荒原
  • 1篇精神家园
  • 1篇荒诞
  • 1篇荒诞派
  • 1篇荒诞派戏剧
  • 1篇回家
  • 1篇家园
  • 1篇焦虑
  • 1篇哈罗德·品特
  • 1篇贝克特
  • 1篇《回家》

机构

  • 2篇大连外国语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2篇徐彬
  • 2篇张雪

传媒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回家》中丰饶女神的隐喻与精神家园的重建被引量:3
2009年
战后,精神的荒原渗透到欧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改变了作为社会最基本组成单位——家庭的自然属性。哈罗德·品特的《回家》一剧表现了父权制家庭中重塑了的家庭角色关系,呈现出"愿望的达成"(wish-fulfillment)与权力中心瓦解之间的冲突。丰饶女神黛安娜的隐喻贯穿全剧,伴随着露丝的到来,最终完成了家庭秩序的重建和精神荒原中新质的萌生。
张雪徐彬
关键词:哈罗德·品特回家精神荒原
从贝克特到品特:荒诞派戏剧之焦虑面面观
2008年
现代文学背景下的荒诞派戏剧创作面临着来自传统剧作家们的写作技巧、语言和结构这三方面影响的焦虑。在种种焦虑面前,英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贝克特和品特作为选择了“逆反批评”的解决办法,针对传统反其道而行之,将“误读”、“非戏剧化”、“身体语言”的解放以及“消减的螺旋”的结构运用到荒诞派戏剧的创作之中。
张雪徐彬
关键词:焦虑身体语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