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1YQ120035)
-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朝阳刘造鲍庆嘉李正刚陶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LabView的多路可调电压输出设计
- 2014年
- 为了实现对多路电压输出的实时控制,基于STM32单片机和NI公司的编程软件LabView,设计了一个多路电源控制系统,实现多路可调电压的输出控制。系统以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高速串设接口控制三片DAC8420,通过串口接收上位机发送的命令控制12路电压输出,操作简单,输出信号精度高。
- 赵飞武力郭坚
- 关键词:电压控制单片机串行通信
- 基于自主研发的500MHzNMR谱仪的紫杉醇结构解析
- 2017年
-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WIPM)于2010年成功研制了500 MHz(WIPM-I 500)高分辨超导核磁共振(NMR)谱仪,并将其投入实际应用中.然而,关于其二维核磁共振(2D NMR)谱图的准确性及在此基础上对复杂物质的结构解析尚无系统完整的数据报道.该文利用WIPM-I 500型NMR谱仪,对紫杉醇样品进行了1D NMR及2D NMR(包括~1H-~1H COSY、~1H-~1H TOCSY、J-Res、~1H-^(13)C HMQC和~1H-^(13)C HMBC)实验,将谱图分析结果与进口仪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WIPM-I 500型NMR谱仪能够采集准确的2D NMR谱图,为紫杉醇的正确归属提供了实验基础;而且该文也纠正了文献中对紫杉醇的错误归属.
- 周琪黄重阳高珊汪慧娟冯继文刘朝阳张金枝邹其超
- 关键词:二维核磁共振紫杉醇
- 一体化NMR波谱仪梯度-场频联锁-匀场系统设计被引量:4
- 2012年
- 介绍一体化核磁共振波谱仪梯度-场频联锁-匀场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使用嵌入式以太网、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EMI(External Memory Interface,外部存储器接口)和高速串行总线等技术构建了基于以太网的通信系统和使用并行运算的控制系统,并具备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总线通信的能力.梯度放大器通过LVDS(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压差分信号传输)接口与主控系统的梯度波形发生器连接,实现与谱仪工作站的交互.系统采用插板式结构和通用性电路的设计方法,具有很好的扩展能力和适应性,能够满足不同谱仪的需求.系统在11.7T(500MHz)NMR系统中进行了有效的锁场、匀场和梯度特性的测试,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 王恢旺李正刚毛文平鲍庆嘉刘造刘朝阳
- 关键词:一体化
- 食用油的定量NMR分析
- <正>食用油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能够提供人体热能和必需脂肪酸,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其组成配比与其营养价值密切相关。首先,不同组成食用油的营养不同。食用油的主要组成为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
- 李云燕陈黎蒋滨鲍庆嘉孙鹏李楠刘朝阳张许
- 文献传递
- 具有快速调制功能NMR发射机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5
- 2013年
- 介绍了一种具有快速幅度、相位和频率调制功能的核磁共振射频发射机.数字中频子系统中采用了两个级联的数控振荡器,前一级数控振荡器在FPGA内实现,用于产生基带调制信号;后一级则采用具有正交调制功能的DDS芯片,由它来完成基带信号的采样率转换、中频产生、调制和输出.射频脉冲的相位和频率偏置的设置直接由级联NCO实现,而幅度设置则由步进衰减器和中频幅度调制共同实现.该发射机的基本性能和功能满足常规1D/2DNMR实验需求.
- 毛文平李云燕刘造鲍庆嘉刘朝阳
- 关键词:核磁共振波谱仪发射机软件无线电
- 八元瓜环与吲哚乙酸及甲基紫精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温量热滴定法、氢核磁共振技术等研究了八元瓜环(Q[8])与富电子客体吲哚乙酸(IAA)及缺电子客体甲基紫精(MV2+)在水溶液中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主客体作用体系的作用机制,作用位点,作用模式及热力学等性质。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Q[8]与IAA及Q[8]与MV2+在水溶液中均形成了包结计量比为1∶1的主客体配合物,等温量热滴定法研究结果显示Q[8]/IAA及Q[8]/MV2+体系的ΔH<0,ΔG<0,表明上述超分子体系是发进行且是放热反应。当在Q[8]/IAA二元体系中加入MV2+时,MV2+能与Q[8]/IAA体系在水溶液中形成1∶1∶1型三元主客体配合物,IAA的吲哚环及亚甲基部位受到了瓜环的屏蔽作用进入了Q[8]的空腔,MV2+吡啶环部位也进入Q[8]的空腔,也即IAA及MV2+均相互协同进入Q[8]空腔而与Q[8]形成了主客体配合物,原因可能是由于富电子客体IAA与缺电子客体MV2+之间的电荷相互转移诱导作用引起的。上述研究结果为瓜环在富电子客体及缺电子客体超分子自组装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宋桂先唐青黄英张建新陶朱薛赛凤祝黔江卫钢
- 关键词:八元瓜环吲哚乙酸超分子作用
- 无谱峰畸变的定量^(13)C DEPT^(++)谱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具有定量特征的极化转移13C NMR因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高而常用于有机物的NMR定量分析,比如Q-DEPT、Q-DEPT+等.但是,DEPT检测本身存在相位和多重峰畸变问题,可能造成复杂样品的定量测定困难.由于DEPT++技术能够有效地消除上述畸变,该文尝试将Q-DEPT+方法的定量技术扩展到DEPT++中,以消除谱峰畸变对于定量的影响.首先,利用积算符对DEPT++的极化转移机制进行了系统理论分析,结果发现目前标准仪器和文献中关于DEPT++可观测算符的表达式中存在符号错误,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猜测;进而采用Q-DEPT+技术中所采用的多极化转移时间和读出脉冲技术,将DEPT++用于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Q-DEPT++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谱畸变问题.
- 李云燕孙鹏刘买利张许刘朝阳
- 关键词:NMRDEPT
- 八元瓜环对1,1'-亚乙基-2,2'-联吡啶及金刚烷胺的分子识别作用研究
- 2015年
- 本文研究了八元瓜环(Q[8])与1,1'-亚乙基-2,2'-联吡啶(EB)及金刚烷胺(AD)在水溶液中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主客体作用体系的作用机制,作用模式及热力学性质等。研究结果表明Q[8]与EB及AD均形成了包结计量比为1∶1的主客体配合物,通过主客体包合物的结合能力不同,AD能竞争与Q[8]作用,使EB被挤出Q[8]内腔,从而引起光谱学及热力学性质变化,其结果为瓜环在自组装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宋桂先唐青黄英张建新陶朱薛赛凤祝黔江
- 关键词:八元瓜环金刚烷胺主客体相互作用
- TM110模式DNP探头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满足自主研发的X波段动态核极化系统(DNP-NMR/MRI)对探头的需求,设计制作了用于动态核极化的TM_(110)模式圆柱形谐振腔探头.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得到了探头腔体的初步尺寸,进而利用软件对其完整结构做进一步的仿真优化,并测试了基于优化参数设计加工的探头的性能参数.完成了探头在自主研制的场强为0.35 T的DNP-NMR/MRI系统上的测试,得到了大于50倍信噪比(S/N)增强的质子信号,同时获得信噪比增强的磁共振影像.
- 陶泉贺玉贵王超冯继文陈方刘朝阳
- 关键词:探头磁共振成像(MRI)谐振腔
- 七元瓜环对阿糖胞苷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研究了七元瓜环(Q[7])与抗癌药物阿糖胞苷(Ara-C)的不同质子化存在形式之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超分子包合作用对药物电离平衡常数及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7]使得Ara-C的pK a降低了约0.3个单位,Q[7]与Ara-C的2种存在形式(Ara-C+及Ara-C)均可形成1∶1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Ara-C以其嘧啶环进入Q[7]空腔,而核糖环位于瓜环端口发生相互作用;Q[7]与Ara-C作用后对药物起到保护性载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
- 黄英宋桂先唐青王娟陶朱薛赛凤张建新
- 关键词:阿糖胞苷七元瓜环主客体配合物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