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7095)
- 作品数:5 被引量:83H指数:4
- 相关作者:方晓义苏文亮刘勤学罗喆慧万晶晶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被引量:52
- 2010年
-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对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影响,选取武汉五所大学的1121名学生为被试开展研究。测量问卷包括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根据CNNIC报告改编的网络使用问卷、经修订的Eastin和LaRose的网络使用自我效能问卷和自编的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在线娱乐,其次是信息收集,再次是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使用最少的是网上交易。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在受测群体中,有12.2%的大学生网络成瘾,成瘾比例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的每周上网天数、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和网上交易等行为对网络成瘾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不但会直接影响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和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网络成瘾。结果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罗喆慧万晶晶刘勤学方晓义
- 关键词: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大学生
-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上网诱惑情境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访谈发现,上网的诱惑情境可以分为空闲无聊、放松需要、交流分享、实际需要、压力困难、刺激暴露、他人邀约和习惯渴求等8个类别。这些上网的诱惑情境在性质上既有正常需要也有非正常需要,在来源上既有内部诱因也有外部诱因,在作用方式上有单一发生也有多种情境共同作用。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这些上网诱惑情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大学生沉迷于网络。
- 苏文亮方晓义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
- 走出沉迷: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自我改变方法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15名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访谈,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自发性改变方法包括认知方法(危害觉察、情绪唤起、决心信心)和行为方法(时间管理、回避刺激、阻断刺激、替代行为、他人监督)两个大类别。本研究结果对于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提供干预服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苏文亮方晓义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访谈
- 大学生网络使用利弊权衡问卷的编制被引量:19
- 2010年
- 在前期访谈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网络成瘾领域的利弊权衡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Decisional Balance Questionnaire,简称IDBQ)。被试为选自北京市7所高校的1166名大学生,按大约2∶3的方式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N1=441,N2=725)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IDBQ由好处分问卷和代价分问卷组成,其中好处分问卷维度包括放松心情、获取知识、方便交流和获得成就感;代价分问卷维度包括空虚苦恼、荒废学业、人际受损、浪费金钱。IDB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网络使用利弊权衡的测量工具。
- 刘勤学苏文亮方晓义罗喆慧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成瘾
- 大学生网络使用改变策略探讨:问卷编制及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研究目的:探讨跨阶段改变理论在网络成瘾领域的应用,探索网络使用者本身的改变策略及形成测量工具,为有效干预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过程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前期深入访谈的基础上,编制大学生网络使用改变策略问卷并进行大规模的施测。被试来自北京市7所高校的1166名大学生,按大约2:3的方式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N1=441,N2=725)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和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使用改变策略由5个维度组成,分别是行为监控、制定计划、危害觉察、回避上网和刺激识别,问卷信效度良好。同时研究发现,处在不同改变阶段的被试所使用的改变策略会有所区别。
- 刘勤学苏文亮方晓义
- 关键词:网络使用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