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1301010)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春红贾银锁王立安李秀丽及增发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唐山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南非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及其利用被引量:2
- 2012年
- 从南非引入24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初步试种,结果表明:南非22号比对照农大108增产44.4%,子粒赖氨酸含量比对照略高;南非9号比对照增产37.5%,但子粒赖氨酸含量比对照低5.6%;南非3号增产11.2%。南非2号与5号的子粒赖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3%与8.6%,达极显著水平,其他12个品种子粒赖氨酸含量也均超过了对照。通过南、北方4个生长季节的试种、产比与选育,已获得各类优株穗选资源共计300个穗,丰富了当地种质资源。
- 马春红李运朝及增发李晓煜李良英甄占萍崔四平贾银锁
- 关键词:种质资源优质蛋白玉米赖氨酸
- 南非玉米品种种植及栽培技术
- 对从南非引进的玉米资源24份材料进行了初步试种,结果表明:南非22号、南非9号比对照增产44.44%、37.47%,但籽粒赖氨酸含量低5.8%、5.6%;南非3号增产1 1.23%,且赖氨酸含量高3.6%。南非2号与5号...
- 马春红李运朝及增发李晓煜李良英甄占萍崔四平贾银锁
- 关键词:优质蛋白玉米种质资源
- 文献传递
- 利用不同方法对HMC毒素的活性检测研究
- 植物病原菌毒素是指病原真菌产生的对寄主植物有毒害作用的代谢产物,是病原真菌在与植物长期进化和复杂的互作过程中逐渐形成。这些因子造成了植物的寄主性和致病性,也称致病因子。菊池1933年首次报道菊池链格孢菌毒素,20世纪40...
- 马春红及增发李秀丽戴志刚王立安贾银锁
- 关键词:原生质体抗病性
- HMC毒素诱导Mo17叶片细胞凋亡的核酸电泳检测
- 玉米小斑病是世界普遍发生的严重病害之一。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分为T、C、S 3个类型。1988年魏建昆等首次报道了中国存在寄主专化性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早期研究结果认为,寄主选择性毒素,亦称寄主专化性毒...
- 马春红及增发李晓煜甄占萍李秀丽贾银锁
- 关键词: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
- 文献传递
- 自交系冀161对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CMS)的不育性及恢复性研究
- 2014年
- 以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对自交系冀161的育性、恢复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冀161对黄早四、Mo17背景下的CMS-S,CMS-M,CMS-21A,CMS-Rb,CMS-Bb,CMS-Es,CMS-R不育胞质分别呈完全恢复、部分恢复和不育性保持。冀161同不育材料一次测交与再次回交的育性测定结果相同。自交系冀161可作为CMS-C和CMS-S不育胞质的恢复系,为利用多胞质进行不育化制种提供了条件。
- 马春红赵璞及增发彭巧慧李良英甄占萍贾银锁
- 关键词:雄性不育系细胞质保持系
- 玉米小斑病菌毒素诱导自交系Mo17凋亡的检测被引量:1
- 2013年
- 利用提取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elminthosporium maydis race C,HMC)毒素处理同核异质体Mo17-C和Mo17-N叶片及叶片中的原生质体并进行凋亡检测。叶片凋亡检测采用DNA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出现DNA-ladder,其中HMC毒素质量浓度为250μg/mL时,诱导12 h后Mo17-C出现的DNA-ladder最明显,而Mo17-N在HMC毒素质量浓度升至300μg/mL时,诱导12 h后DNA-ladder才最明显。原生质体的凋亡检测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并统计其凋亡率,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包括产生凋亡小体、环状染色质和染色质边集的现象,且凋亡率均随毒素浓度的增加和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但对于相同处理,C细胞质的凋亡率显著高于N细胞质,Mo17-C对HMC毒素的敏感性大于Mo17-N。
-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及增发戴志刚王立安
-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玉米
- 不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HMC毒素诱导处理玉米B37根冠细胞凋亡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双染色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对HMC毒素诱导玉米B37-C、B37-N根冠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AO/EB双染色后,当HMC毒素浓度为50、100、150μg/mL,处理7 h时B37-C根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8%、58.2%、70.2%,B37-N仅为11.0%、25.7%和36.6%;当浓度为150μg/mL,处理时间4 h时B37-C根冠细胞最大凋亡率为62.3%,B37-N为25.8%。经Hoechst 33258染色后,HMC毒素浓度为50、100、150μg/mL,处理7 h时B37-C的根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5%、58.7%、74.5%,B37-N仅为7.5%、22.3%和30.7%;HMC毒素浓度为150μg/mL,处理4 h时B37-C的细胞凋亡率为62.3%,B37-N为19.3%。
-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张红心戴志刚王立安贾银锁
- 关键词:玉米细胞凋亡荧光染色
- HMC毒素诱导玉米专效寄主原生质体细胞凋亡的检测被引量:2
- 2012年
- 以2对同核异质玉米B37和Mo17叶片的原生质体为试材,并将原生质体随机分为4组,HMC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50、100、150μg/mL,处理时间分别为1、3、6h。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处理后原生质体的凋亡特征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HMC毒素处理玉米原生质体后发生细胞凋亡,并出现凋亡小体、染色质边集或环状染色质等凋亡特征;经不同浓度HMC毒素处理B37和Mo17玉米原生质体,CB37的最大凋亡率为10.80%,NB37为4.90%,CMo17为21.00%,NMo17为8.83%;HMC毒素对2种基因型的C、N细胞质所测结果一致,均为C细胞质对毒素敏感,先出现细胞凋亡,N细胞质出现细胞凋亡的时间相对较晚;C、N之间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显著,且前者高于后者。当毒素浓度不变时,细胞凋亡率随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当处理时间不变时,细胞凋亡率随毒素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 马春红李秀丽张红心董文琦戴志刚王立安贾银锁
-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原生质体细胞凋亡
- HMC毒素诱导玉米同核异质B37原生质体细胞凋亡的检测被引量:1
- 2011年
- 以B37-C和B37-N的玉米原生质体和叶片为试材,研究HMC毒素对两种同核异质玉米B3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经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表明:HMC毒素处理后的玉米原生质体均出现细胞凋亡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凋亡小体、染色质边集或环状染色质等凋亡特征。原生质体的细胞凋亡率,B37的C细胞质显著高于N细胞质玉米,且凋亡率随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用HMC毒素处理玉米叶片,明显出现DNA-ladder现象时所需的毒素浓度C、N两种细胞质均为200μg/mL;但C细胞质所需的时间为6 h,而N细胞质则需9 h。用荧光显微观察与凝胶电泳分析所获得的结果一致,均表现出C细胞质对毒素较为敏感,先出现细胞凋亡;N细胞质对毒素的敏感性低于C细胞质,出现细胞凋亡的时间较晚。
-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及增发李晓煜戴志刚王立安贾银锁
- 关键词:细胞凋亡
- CHX-GFP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中瞬时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为构建CHX-GFP融合基因并将其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中瞬时表达。采用融合PCR方法,将属于CAP2家族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基因CHX和GFP基因相融合,利用中间载体,采用DNA重组技术将CHX-GFP融合基因插入到p1301植物表达载体中,采用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到农杆菌中,遗传转化时所用侵染液为1/2MS+AS 100μmol/L,共培养基为MS+6-BA 0.5 mg/L+2,4-D 0.5 mg/L+琼脂6 g/L+蔗糖30 g/L+葡萄糖10 g/L+AS 50μmol/L,共培养时间为4 d。成功构建了p1301-35S-CHX-GFP-Nos植物表达载体,CHX-GFP融合基因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中得到瞬时表达,表达效率为75%。采用融合PCR获得CHX-GFP融合基因的方法比较简单,无须知道DNA序列的酶切位点,省时省力,CHX-GFP融合基因及其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将为进一步探查CHX亚细胞定位及CHX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张红心陈超王桂兰乔永旭赵璞马春红
- 关键词:GFP融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