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2SJB750012)
- 作品数:9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蒋继华吴加才更多>>
- 相关机构:盐城工学院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后理论时代新批评的文本生产观再审视
- 2012年
- 新批评将文学思考的重心放在具有独立价值的文本技术层面,坚持文本是一个封闭的、独立存在的有机整体,内在地具有意义上的对立调和结构;艾略特以"非个人化"理论捍卫传统的永恒价值,文本生产由此具有宏阔的历史意识,当然,也带来经典与权力之争。世纪之交,"理论的终结"之声,文学和理论的对峙成为不言自明的话题,回归文学自身和基于"文学"的理论研究成为学界为后理论支出的一剂良方。
- 蒋继华
- 关键词:后理论时代新批评文本生产
- 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批判——基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引发的思考
- 2013年
- 1980年代以来,西方理论的发展进入一个低谷期,伊格尔顿《理论之后》提出应以一种批判务实的姿态对理论的性质和使命进行反思,探究理论难堪大任的原因,对道德、革命、真理等话语做出新的阐发,恢复理论的担当性。但伊格尔顿将改造社会的重任寄希望于理论自身的能动性,将文学置于拯救理论的策略之外,反映出伊格尔顿对文学功能的独特理解。后理论学者为理论向文学的回归开出各种良方,但理论的回归不是简单地走向文学,而是在反思自身的基础上,面对消费文化对文学经验的疏离和精神价值的稀释,在更高层次上向文学的投射。
- 蒋继华
- 关键词:《理论之后》文化理论
- “艳”范畴与中国美学
- 2013年
- "艳"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诗学价值,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意识的演进和转化的历史。"艳"的内涵极为丰富,既作为音乐概念使用,也指涉男女情事,还扩展到文学批评领域,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和美学范畴存在,彰显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某种特质。"艳"具有绮靡性、眩惑性,在以伦理纲常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当然,对"艳"的男女情爱成分应辩证看待。
- 蒋继华
- 关键词:中国美学
- 从文本批评到文化批评——20世纪西方批评范式转换与文学边界
- 2013年
-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其批评范式转向表现为从文本批评向文化批评的转变。这使得文学意义的内部体系进一步向外部开放,文学固有的边界被消蚀。其中文本批评对文学边界的固守和文化批评对文学边界的逾越显现了文论范式的发展必然,反映了文学在政治、科技、文化的冲击下遭遇的难题。对此,我们应以审慎的态度理性对待批评范式的转换与文学边界的移动,既要保持文学的自主性,又要不失其开放性品格,使文学在动态的移动之中显示其生机与活力。
- 蒋继华
- 关键词:文本批评文化批评文学边界
- 经典改写与文化政治——以《福》对《鲁滨逊飘流记》的改写为例
- 2013年
- 经典的形成绝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一个排他性的建构过程。在后殖民那里,经典带有深刻的历史情结和文化印痕,有着与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文化权力纠缠不清的霸权、殖民意识,对其进行改写就成为一种必然。后殖民作家通过改写西方经典来解构其霸权地位,其中库切《福》对笛福作品《鲁滨逊飘流记》的重写彰显了消解西方文化霸权的策略,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政治诉求。
- 吴加才
- 关键词:后殖民《福》
- 文学经典建构三维度
- 2013年
- 文学经典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化过程,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审美性、现代性和历史性三个维度对经典构成的影响。其中,审美性是经典构成的内核和前提,现代性赋予经典以政治、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多元批评视角,历史性则使作品在自身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勾连起"过去性"和"现在性",避免了文学阐释的"隔膜"。
- 蒋继华
- 关键词:文学经典文化研究
- 文学生产范式的变迁与文学的边界——基于对本雅明、伊格尔顿的文学生产论考察
- 2013年
-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不同路径和方式继承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其中本雅明技术决定的艺术生产论改变了文学艺术的构成方式及其与大众的关系,为现代艺术发展指明了一个目标,即如何处理文学与图像的关系;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论体现出对文化现实和政治处境的关注,预示着有界的文学向无边的文化推进。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生产"到文化的"政治实践"变迁所引起的文学媒介化与文学边界的移动反映了传统文学的惯例、规则遭遇的解构。
- 蒋继华
- 关键词:本雅明伊格尔顿
- 走向审美经验的重构——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再审视
- 2012年
-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第一个里程碑,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重点考查了艺术生产范围内审美经验的重构问题。灵韵的衰竭和震惊的出现使得审美经验日渐贫乏,艺术再也不是宛如神明之物;技术在祛除艺术灵韵的神圣性的同时,也存在着重建灵韵的可能性,审美经验成为艺术作品化解生存危机的契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重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反映了艺术政治的革命要求和救赎意图,这成为经验重构的主要目标。本雅明理论为深入思考现代艺术的经验表达提供了独特解说。
- 蒋继华
- 关键词:本雅明审美经验艺术生产
- 走向审美经验的重构——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再审视
- 2012年
-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重点考察了艺术生产范围内审美经验的重构问题。伴随复制时代的到来,灵韵的消散和震惊的出场,审美经验作为艺术的膜拜一面日渐贫乏;技术在祛除艺术灵韵的神圣性同时,也存在着重建灵韵的可能性,审美经验成为艺术作品化解生存危机的契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重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反映了艺术政治的革命要求和救赎意图,这成为经验重构的主要目标。
- 蒋继华
- 关键词:本雅明审美经验艺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