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207)
- 作品数:43 被引量:283H指数:10
- 相关作者:刘广全土小宁焦醒周海光王鸿喆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 沙棘在治理神东煤矿沉陷区的应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神东煤炭分公司矿区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的生态脆弱地带,这里是水土流失严重区、是多年国家重点治理区、是能源集中开发区、是老少边贫区、是沙棘适生区。神东煤矿分公司是该区能源开发的龙头企业,他们将生态建设资金列入煤炭生产成本,每年提取资金逾5000万元,进行生态修复;虽然矿区沙丘固定了,山变绿了,环境改善了,但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增加。为此,神东煤矿分公司与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合作,并推广其在砒沙岩区实施沙棘生态工程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3年来,在该区种植沙棘2700亩,不仅改善了局部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的协调发展。
- 土小宁徐双民
- 关键词:沙棘
-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带植被恢复水资源承载能力被引量:7
- 2010年
- 本文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带典型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林地树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分析评价了土壤水分特征,提出了植被恢复初植密度及其动态调控方案。结果表明:测定的林分在植被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100cm以上土层水分补充明显,100cm以下土层水分一般呈负增长;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以多年平均降水量为标准,河北杨、小叶杨、山杏、山桃、柠条和沙棘6种林分稳定密度应分别为:196、332、332、872、757、1438株(丛)/hm2,初植密度(以株数保存率65%核算)应分别为:302、511、511、1342、1165、2212株(丛)/hm2。研究区植被恢复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合理确定林分密度能够实现植被生态功能持续发挥、群落稳定演替进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刘广全匡尚富土小宁焦醒周海光
-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量平衡
-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山杏光合特征测定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定位测定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人工山杏林生长季叶片光合速率(h)、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分析其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长季山杏人工林叶片光补偿点(LCP)的变化范围为15.33~53.91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1159.38—1382.33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中)为0.0258—0.0464;叶片C02补偿点(cop)为48.97~89.38μmol/mol,CO2饱和点(CSP)为322.20—413.37μmoL/mol,可见山杏为阳性树种,不耐荫,应栽在阳光充足处。生长季,山杏叶片蒸腾速率(Tr)的大小排序为8月〉5月〉6月〉7月,而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低排序为7月〉6月〉8月〉5月。
- 王铄刘广全土小宁王鸿喆
- 关键词:山杏CO2补偿点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高效水土保持植物分区配置被引量:5
- 2014年
- 本文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植物配置存在的关键问题,阐述了黄土高原的植物种类及水土流失治理中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种类与分布;在强调遵从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高效水土保持植被的选择与配置必须遵从适地适树、水量平衡、乡土植物、经济生态、密度调控和自然恢复等6项原则,列举了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丘陵河谷盆地区等不同立地条件类型适生树种林种配置模式;做到因害设防、除害兴利,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 土小宁刘广全梁月杨松徐楠王丹
-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物
- 印度Leh地区沙棘叶中脂肪酸的含量
- 2009年
- 本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印度Leh地区沙棘叶油中种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显示:该地区沙棘叶油中富含硬脂酸,其值可以达到13.853%,山嵛酸13.938%,亚油酸7.579%,掬焦油酸6.638%,十八稀酸4.622%。
- 土小宁Shishir TandonP. JayamurthyR. C. Sawhney
- 关键词:沙棘叶脂肪酸
-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水资源承载力核算被引量:10
- 2014年
- 针对黄土高原的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根据黄土高原62个气象站1980—2008年气象数据,运用 Penman-Monteith模型和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通过构建适合黄土高原植被蒸散量与需水量的模型,研究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需水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估算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的植被理论覆盖率,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区域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可参考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主要植被类型全生育期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刺槐林450~800 mm,油松林500~900 mm,紫花苜蓿300~600 mm,苹果400~700 mm。在有效的自然降水条件下,黄土高原各研究站点的林草植被理论覆盖率分别为:阔叶14%~65%,针叶13%~60%,草地7%~51%,经济林16%~64%。
- 焦醒刘广全土小宁
-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水资源承载力
- 4种针叶树抗旱性研究被引量:22
- 2004年
- 应用P V技术测定了油松(Pinustabulaeformis)、华山松(P.armandi)、白皮松(P.bungeana)和圆柏(Sabinachinensis)4种针叶树的抗旱性生理指标,即饱和含水量时的最大渗透势(π0)、初始质壁分离点渗透势(πp)、初始质壁分离点的相对含水量(RWCπp)、初始质壁分离点的相对渗透水含量(ROWCπP)和小枝相对束缚水含量(AWC)。结果表明:①油松、华山松和白皮松的π0和πp值随时间变化趋势相同,圆柏的π0和πp值随时间变化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趋势与其它3种树基本一致;②4种针叶树的ROWCπP,RWCπp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③4种针叶树的AWC值随时间变化不大;④用不同的水分生理指标比较这4种针叶树抗旱性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
- 刘广全赖亚飞李文华马松涛张弥
- 关键词:针叶树
- 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植物—桑树被引量:5
- 2013年
-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桑树种最多的国家,现收集保存有15个种3个变种,而且培育出数百个优良品种。文中描述了28个常见的桑树种、变种或品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生长状态,重点阐述了常见栽培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在养蚕、食用、染料、药用、园林、环保等多种用途或价值;同时,从良种选育、苗木繁育、栽植建园、抚育管理等几个方面给出了繁殖栽培技术要点。
- 刘广全齐春雨
- 关键词:桑树栽培技术
- 壳聚糖对不同种源柠条种子发芽及其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用不同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分别对陕西省的吴起县和榆林市榆阳区两个产地的柠条种子浸种处理,以清水浸种处理为对照,调查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特性,并测定了萌发过程中种子α-淀粉酶、脱氢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能促进柠条种子的萌发,缩短发芽时间;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各项发芽指标及各种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不同种源柠条种子对壳聚糖浓度的反应不同。当壳聚糖浓度为0.5%时,榆阳柠条种子的发芽率是对照的1.2倍,平均发芽速率缩短0.9d,各种酶活性比对照显著提高,处理效果最佳。当壳聚糖浓度为1.0%时,吴起柠条种子发芽率比照提高13%,平均发芽速率缩短1.7d,各种酶活性比对照显著提高,处理效果最佳。当壳聚糖浓度达到1.5%时,对榆阳柠条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吴起柠条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壳聚糖对柠条幼苗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幼苗的根长、苗高、干重、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吴起柠条和榆阳柠条最佳的处理浓度分别为1.0%和0.5%。
- 张俊风李庆梅段新芳刘广全彭祚登
- 关键词:柠条壳聚糖酶活性
- Penman-Monteith模型在森林植被蒸散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0
- 2010年
- 准确模拟森林植被蒸散可以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合理配置水资源、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Penman-Monteith模型在蒸散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该模型的发展情况和计算方法,总结分析了Penman-Monteith模型及其各种修正式在森林植被蒸散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Penman-Monteith模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 焦醒刘广全匡尚富土小宁
- 关键词:森林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