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518)
- 作品数:16 被引量:60H指数:6
- 相关作者:季梅泽桑梓杨斌刘凌赵宁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薇甘菊人工速效郁闭及其遮荫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薇甘菊发生区域的新造林地极易受到薇甘菊的侵袭、危害,为了寻找成本低廉、防效显著的薇甘菊控制技术,受森林郁闭度大于70%时薇甘菊难以生存且对周围其他植物不造成危害的自然现象启发,选择不同透光率的黑色塑料膜、三层遮阳网、二层遮阳网、一层遮阳网、黄色塑料膜、蓝色塑料膜,在薇甘菊发生较为严重的瑞丽市进行人工模拟郁闭、遮荫控制薇甘菊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塑料膜覆盖薇甘菊的透光率为0%,30d后能够迅速降低薇甘菊盖度至0%,降低薇甘菊生物量,致使薇甘菊花序数量为0个,影响其植株生长发育,导致薇甘菊迅速死亡;因此,黑色塑料膜是对薇甘菊速效郁闭、遮荫控制的最佳候选材料。
- 户连荣泽桑梓张知晓季梅刘凌
- 关键词:薇甘菊
-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 2017年
- 薇甘菊颈盲蝽是控制薇甘菊极为重要的一种本土天敌昆虫,现须人工促繁开发利用薇甘菊颈盲蝽持续控制薇甘菊,对其基础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云南省瑞丽市薇甘菊重要天敌昆虫颈盲蝽(Pachypeltis sp.)的生物学习性、生活史和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以及若虫的龄期划分。通过室内饲养颈盲蝽若虫并结合其头宽值频次和形态特征,将颈盲蝽若虫分为5龄,1~5龄若虫的头宽值分别为(0.36±0.04)、(0.50±0.04)、(0.65±0.03)、(0.87±0.04)、(1.03±0.04)mm,并详细描述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该虫在瑞丽地区1年发生3代,以卵的形式在薇甘菊叶柄及幼嫩茎秆皮层内越冬,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确定薇甘菊颈盲蝽各世代的发生历期,并编制在瑞丽地区的生活史表,详细观察并记录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等习性和若虫的活动、取食以及蜕皮等习性。
- 泽桑梓王海帆季梅谢世聪
- 关键词:薇甘菊生活史若虫生物学习性虫态
-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6
- 2013年
- 在首次发现薇甘菊颈盲蝽专性取食薇甘菊的基础上,为阐明其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2011~2012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薇甘菊颈盲蝽取食对薇甘菊生长、开花、结实的影响,室内选取健壮的颈盲蝽雌、雄成虫各10头研究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取食薇甘菊的方式、取食时间、取食部位、取食量、取食频率、控制能力。结果表明,薇甘菊颈盲蝽各虫态都嗜食薇甘菊嫩叶以维持生存,薇甘菊被颈盲蝽取食后,地面直立茎长度(59.83±0.60 cm),极显著小于未受害薇甘菊地面直立茎长度(79.53±0.48 cm);受害后花序数(92.4±15.29个),极显著小于未受害花序数(710.9±47.31个);AM 9∶00~PM 9∶00,雌成虫取食嫩叶面积(1.14±0.14 cm2),显著小于雄成虫取食嫩叶面积(3.47±0.50 cm2),均大于薇甘菊颈盲蝽选择取食最小新叶面积1 cm2,1头薇甘菊颈盲蝽成虫1天足以取食1对薇甘菊新叶片;雌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1.12±0.12次/min),显著小于雄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2.58±0.24次/min);每天下午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取食较为活跃,雌成虫取食嫩叶虫口数量PM 7∶00达到峰值(6.0±1.26头),雄成虫取食嫩叶虫口数量PM 9∶00才可达到峰值(6.2±0.66头)。薇甘菊颈盲蝽具有取食能力强、食量大、取食频率高等特点,能对薇甘菊的茎生长产生影响,抑制其无性繁殖;也可对薇甘菊的花序分化产生影响,抑制其开花结实量,有效控制薇甘菊进行有性传播、扩散,是控制薇甘菊极为重要的一种天敌昆虫。
- 泽桑梓苏尔广闫争亮翟雍善季梅
- 关键词:薇甘菊
- 不同颜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的效果差异性比较被引量:4
- 2013年
- 为选定诱捕薇甘菊叶蝉Cicadellidae(种名待定)粘虫板的最佳颜色,解决人工助叶蝉迁移防控薇甘菊关键技术问题,以薇甘菊叶蝉为对象,自制红、兰、黄3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在薇甘菊林地内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粘虫板间距为10 m,大小为29.7 cm×19.7 cm的黄色单面粘虫板对薇甘菊叶蝉的诱集效果最好,1 d可以诱集到薇甘菊叶蝉13.15±2.31(头),与红色、兰色粘虫板相比,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红色、兰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值分别为1.46±0.50(头)和0.92±0.29(头),二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
- 泽桑梓季梅闫争亮周平阳弄扎
- 关键词:粘虫板诱捕试验
- 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入侵勐腊县的风险评估被引量:1
- 2017年
- 红火蚁是一种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被列为我国林业检疫性害虫。2013年在云南省局部地区发现红火蚁,2014年7月入侵到云南省勐腊县。为防止红火蚁在勐腊县及邻近地区进一步扩散蔓延,运用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评估红火蚁在勐腊县的风险。结果表明,勐腊县红火蚁的综合风险性R值为2.44,风险评估等级为高度危险,该虫在勐腊县有定殖并大范围扩散的潜在风险。
- 谢春华高伟华黄旭东依尖发刘凌
- 关键词:红火蚁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 鬼针草叶片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研究云南热带林区鬼针草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鬼针草叶片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鬼针草叶片中共分离出61种化合物,主要是萜类化合物和绿叶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最多的是大香叶烯(20.07%),其次是α-蒎烯(11.82%)和β-石竹烯(9.14%)。
- 王大伟吴艳蕊赵宁泽桑梓杨斌
- 关键词:鬼针草精油GC-MS分析
- 热区2种菊科入侵植物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为了研究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和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的开发利用问题,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了2种植物精油,并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2种入侵植物精油中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2种植物精油中都能检测到3-己烯-1-醇、α-蒎烯、莰烯、β-蒎烯、α-松油烯、柠檬烯、异松油烯、α-胡椒烯、β-波旁烯、β-石竹烯、7-甲氧基-2,2-二甲基-2H-1-苯并吡喃、大香叶烯D、荜澄茄油烯醇、榄香醇、橙花叔醇、大香叶烯D-4-醇、石竹烯氧化物、库贝醇和Tau-杜松醇。2种入侵植物精油中分离出的多种成分在医药领域均有很高的价值。
- 季梅泽桑梓杨斌赵宁
- 关键词:入侵植物精油GC-MS
- 利用薇甘菊栽培平菇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薇甘菊作为严重影响农林业生产的恶性杂草,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相比单纯的防治根除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利用薇甘菊进行平菇栽培试验以及对各配方的平菇营养物质进行分析,表明以薇甘菊作为基料的主要原料进行平菇栽培是可行的,基料配方一(5kg薇甘菊、2.5kg木屑、1kg麦麸、0.3kg石灰、0.2kg石膏粉、0.2kg普钙、0.01kg尿素)所产平菇与对照组(目前大规模栽培平菇所广泛使用的基料配方)所产平菇的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但配方一平菇产量为118.07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产量(61.78g)。
- 张知晓泽桑梓郭相户连荣刘凌季梅
- 关键词:薇甘菊资源化平菇栽培
- 云南省国家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 2013年
- 依据《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13年第4号公告),云南省有过相关记录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松材线虫、松疱锈病菌、双钩异翅长蠹、锈色棕榈象、薇甘菊5种,占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的28.5%。文章分别对5种有害生物的危害对象、分布或发现地点、发生面积等情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加大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大相关科研技术投入,提高社会认知度、加强检验检疫执法工作,切实堵住源头等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扩散、蔓延的措施。
- 季梅泽桑梓杨斌朱家颖赵宁王大伟
- 3种菟丝子对薇甘菊寄生及扩散能力的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2011~2012年,通过释放大花菟丝子繁殖组块和抛撒线状茎尖2种方法侵染寄生薇甘菊,筛选出大花菟丝子的最佳接种材料,并采用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区菟丝子属中仅有的金灯藤、菟丝子与大花菟丝子比较对薇甘菊寄生率和扩散速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大花菟丝子繁殖组块对薇甘菊的寄生率为77.6±3.71%,显著大于抛撒线状茎尖对薇甘菊的寄生率(20.0±2.83%)。3种菟丝子的寄生率以大花菟丝子的寄生率最高为76.0±2.83%,显著大于金灯藤侵染率(56.0±4.56%),菟丝子寄生率最低为8.0±2.83%;大花菟丝子扩散速度最快,90天后其对薇甘菊寄生面积为4.38±0.63 m2,显著大于金灯藤致死薇甘菊的面积(2.70±0.52 m2),金灯藤侵染致死薇甘菊的面积显著大于菟丝子侵染致死薇甘菊的面积(0.11±0.04 m2)。因此,制作菟丝子繁殖组块释放侵染薇甘菊,是利用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一项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技术,其中大花菟丝子可作为云南省生物防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薇甘菊新的重要植物。
- 泽桑梓杨斌季梅马惠芬刘凌李浩然苏尔广
- 关键词:菟丝子薇甘菊寄生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