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90049)

作品数:16 被引量:84H指数:6
相关作者:周伟林林文轩周雨潇郝前进赵学刚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1篇贷款
  • 1篇抵押
  • 1篇抵押贷款
  • 1篇地方债
  • 1篇地方债务
  • 1篇都市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养老
  • 1篇移动支付
  • 1篇以房养老
  • 1篇银行
  • 1篇语区
  • 1篇预期管理
  • 1篇债务
  • 1篇政府主导
  • 1篇政府主导型
  • 1篇支付
  • 1篇中国城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 5篇中国城市科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10篇周伟林
  • 3篇林文轩
  • 2篇郝前进
  • 2篇赵学刚
  • 1篇李伦
  • 1篇李世彦
  • 1篇于志强
  • 1篇赵宇
  • 1篇周雨潇

传媒

  • 6篇上海城市管理
  • 2篇技术经济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商业经济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 1篇文化纵横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语区高等教育MOOC建设现状和差异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近两年MOOC(大规模网上公开课程)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已对传统教育领域形成巨大的革新压力。本文聚焦华语地区,对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特区及新加坡的MOOC现状进行梳理,从教育政策、涉及高校、平台建设、发展规模、课程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试图通过本土语言因素、国际化环境、教育传统、保障体系、教师投入、建设动机来解释各地的差异及其发生机制,并尝试对如何推进华语区MOOC发展作出思考。
周伟林赵宇于志强
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2017年
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表明智能可穿戴设备与移动支付的融合将迎来新一轮浪潮,商业银行探索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在经营管理、集团化一站式服务、供应链金融、互联网平台融合、国际化及银联标准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商业银行需要与智能可穿戴设备公司共同开展金融应用研究,为后续推广提供决策支撑;实施优势互补的合作策略,探索建立共赢且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依托智能手表的安全和便捷性优势,积极构造商业银行新生态。
林文轩赵学刚
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银行
包容性增长——基于文献的注解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回顾现有文献,梳理了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和倡导背景、内涵本质、实现对策,以及包容性增长的度量和实证量化研究及其具体应用。研究表明,从具体的应用领域和行业层面切入进行深度研究,进而在度量方法方面有所突破,探寻经验证据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是包容性增长研究可行的方向,可以推动包容性增长的践行。
赵学刚林文轩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收入差距
大都市职住分离的演化机理与改善对策被引量:8
2013年
由于城市化经济的作用,大城市进而都市圈的形成可以创造出丰富、多选的就业机会,这正是大城市具备更大吸引力的魅力所在。而人口扩张与就业扩张的不一致,使居民居住地和工作地的距离持续拉大,加剧了职住分离现象。虽然目前尚无一个规划模式实现理想中的"职住平衡",但诸如混合居住、产住一体、优化交通等策略,应该是当下的改善良策。
周伟林
“以房养老”的双向风险与我国的制度设计被引量:13
2012年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要,而在住房资产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以房养老"(或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成为当前社会讨论的焦点。反向抵押贷款制度的理念从2003年引入我国,但迄今鲜有成功的案例,其主要原因是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简单等同于一般住房抵押贷款,认为依靠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的自发参与就可以成功运行该制度。而在国外,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被各国政府界定为高风险行为,这种制度的推行高度依赖于政府提供的两种制度保障,并需要两个市场条件的配合。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本身出发,探讨了"以房养老"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及可能的发展路径,颇有制度设计层面上的重要意义。
郝前进周伟林
关键词:以房养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老龄化
大国模式城市化的若干热点问题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大国模式城市化的内涵是什么?城市规模小好还是大好?城市体系侧重沿海还是中西部?城市发展动力靠政府还是市场?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哪个对环境更有利?大国城市化有哪些国际效应?在全民热议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针对这些热点问题,作者一一进行了剖析,期望能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周伟林
关键词:城市体系发展动力
资本存量估算的再讨论——非土地资本与土地价值的区别
2017年
在回顾关于资本存量估算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估算资本存量时所采用的投资流量度量指标入手,对以往研究是否包含土地要素这一相对模糊的问题进行了判断。然后,基于现有的土地数量(面积)统计数据,讨论了估算土地价值量形式的必要性及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并对土地资本与土地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一级土地市场估算土地价值的探索性方法,并给出了全国层面、省级层面和区域层面的土地价值估算结果,从增长趋势和地域分布的角度印证了土地价值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一致性。
赵学刚林文轩林文轩
关键词:资本存量
全球化时代城市的转型发展被引量:1
2020年
"十四五"发展规划进入筹备阶段,有专家提议加快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将城市建设与治理议题再度引入公共舆论焦点。中国城市尽管经历了高速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病",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城市规模、影响力及区域协同效应还未达到预期。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进一步认识城市在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角色,探索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模式?本期"城市政治经济学"栏目刊登的这篇文章放眼世界,分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内外城市在过去全球化背景下的内在演化机制,勾勒出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独特图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世界经济格局正在从"地点空间"逐渐向"流的空间"转化,如何在全球化分工中发挥自己的特殊优势,已成为当下中国城市发展道路探索的新命题。
周伟林
关键词:经济地理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转型的思考被引量:9
2015年
"三个一亿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的立足点。以连续发问的方式,首先通过分析地域结构、人口和经济规模、制度安排,揭示了中国城镇化大国模式的独特性;同时,论述了影响城市发展的演化机制——包括城市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功能与形态;最后针对有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转型的若干重要问题,为如何有效落实"三个一亿人"、"人的城镇化"战略,以及规划师如何审视历史性的机遇和使命,提出了初步的思考。
周伟林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化改革取向的战略态势与功能推动
2016年
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其原有的初始制度安排主要是通过行政型的中央-地方体制(包括财政分权、计划经济、规划审批等)和二元的户籍、土地制度和公共服务政策来加以塑造和固化的。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来思考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可以发现有两个特点:第一,人口多;第二,中央-地方体制。这两个特点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常态下,中国城市的发展已从"规模扩张"向"功能建设"转变,在城市功能建设中,由重视"基础设施功能"向"要素聚集"和"城乡统筹"的功能转变。其内在要求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形态、功能相匹配,实现要素自由流动,打破行政分割和城乡分割,以及良好的社会治理。
周伟林
关键词:城市类型政府主导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