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4-201)
- 作品数:47 被引量:580H指数:14
- 相关作者:李石柱李中杰赖圣杰曹淳力许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4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结果分析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14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全国的运行情况,为有效改进与完善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预警系统在中国内地31个省份对33种传染病产生的预警信号数量、响应情况和判断结果,分析预警信号的响应率和响应时间,并与预警系统2011-2013年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预警系统共发出386 578条预警信号,信号响应率为99.24%(383 637条),(P25-P75)为1.0(0.4-3.8)h。2014年的信号整体响应率和24 h内响应率较2011-2013年水平有所提高。其中,固定阈值预警方法产生163 649条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响应率为99.21%(162 361/163 649),(P25-P75)为1.0(0.2-5.3)h;通过初步核实、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认了80923例病例,占预警信号数的49.50%。时间模型预警方法共产生222 929条预警信号,平均每县每周约产生预警信号1.48条,其中3159条预警信号(1.42%)经初步核实后被判断为疑似事件;预警信号响应率为99.26%(221 273/222 929),(P25-P75)为1.1(0.5-2.9)h。结论 2014年预警系统的预警信号响应率和响应及时性均保持较高水平,2014年的信号整体响应率和24 h内响应率较2011-2013年进一步提高,但疑似事件信号占全部预警信号的比例仍有待改善。
- 张洪龙赖圣杰张子科耿启彬王丽萍兰亚佳杨维中李中杰
-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暴发预警系统
- 空间统计学方法在棘球蚴病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空间统计学方法在棘球蚴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棘球蚴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方面,空间统计学方法可用于描述棘球蚴病的空间分布情况,对未抽样地区棘球蚴病患病率进行预测,分析棘球蚴病的影响因素。明确棘球蚴病的空间分布对于开展棘球蚴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 赵月伍卫平
- 关键词:空间流行病学棘球蚴病
- 中国疟疾控制与消除阶段疟疾病例人群特征比较被引量:31
- 2016年
- 目的 比较中国疟疾控制与消除阶段疟疾病例人群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从而进一步明确疟疾消除阶段重点防控人群,并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7—2014年的疟疾个案(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人口数据,从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4年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含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等信息) (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外籍病例);通过描述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和流动性等特点,比较了疟疾控制阶段(2007—2010年)和消除阶段(2011—2014年)人群特征的差异。结果 2007—2014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108 076例,其中消除阶段报告了13 355例。与控制阶段相比,消除阶段男性病例比例显著上升,由65.1%(61 625例)上升至91.4%(12 209例),尤其是男性病例中15~64岁青壮年比例大幅升高,由74.3%(45 793例)上升到97.2%(11 870例);职业构成上,儿童学生比例下降显著,由17.8%(16 891例)下降至2.7%(356例),而民工、工人、其他职业所占比例均有所增加,分别由8.5% (8 031例)、3.5%(3 319例)和3.6%(3 435例)增至13.1%(1 757例)、11.5%(1 534例)和11.4%(1 517例)。消除阶段,恶性疟病例的男性比例(96.3%,7 179例)、15~64岁年龄组人群比例(99.4%,7 399例)均高于间日疟[分别为83.9%(4 344例)和90.3%(4 679例)]。此外,输入病例所占比例逐年升高,2011年为63.6%(2 599例),至2014年达97.7%(2 854例),而本地病例中,国内流动人口比例亦逐年升高,由2011年的13.5%(201例)上升至2014年28.4%(19例)。结论 与控制阶段相比,消除阶段疟疾病例的人群特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5~64岁青壮年男性,输入病例和国内流动人口是疟疾消除阶段的重点防控人群。
- 孙军玲赖圣杰张子科耿启彬周升张倩李中杰
-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研究
- 2012年基于感染性水体哨鼠监测的血吸虫病风险区域预警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利用哨鼠监测血吸虫病高风险区域的水体感染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作出预警。方法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和四川等7个省47个县(市、区)选择72个易感水域监测点,分别于2012年6~7月和9月投放1组小鼠,每组20只,分成2笼,固定悬浮于水面,每次测定2d,每天4h,现场测定后哨鼠带回实验室饲养35d后,在实验室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2012年6~7月和9月在7个省47个县(市、区)设立了72个监测点,共投放哨鼠3283只,回收并解剖哨鼠3062只,剖检率为93-3%;共检出6个阳性点,其中2个阳性点在2次监测中均发现阳性哨鼠;阳性点总出现率为8.3%(6/72),其中6~7月份和9月份的阳性点出现率分别为8.3%(6/72)和2.8%(2/72);发现阳性哨鼠33只,哨鼠总感染率为1.08%(33/3062),检获血吸虫成虫1085条,阳性鼠平均虫荷为32.9条/鼠;6个阳性点主要分布在湖南(4个)和江西(2个),其中2个阳性点所在的县分别出现本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或异地报告疑似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针对6个阳性点均发出了预警并作出了现场处置。结论2012年全年共发现6处高风险水域。监测区域的血吸虫病感染风险范围较2010年显著缩小,但部分区域的血吸虫病感染风险程度仍然较高。
- 郑浩李石柱曹淳力张利娟孙乐平杨坤涂祖武李以义杨卫平辜小南吴子松冯锡光朱蓉许静肖宁周晓农
- 关键词:血吸虫病哨鼠监测预警
- 我国非青藏高原流行区囊型棘球蚴病聚类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对我国非青藏高原流行区囊型棘球蚴病以县(市、区、旗)为单位,进行综合评判并分类,了解该地区囊型棘球蚴病的流行特点及规律,为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2年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数据库中174个非青藏高原县(市、区、旗)囊型棘球蚴病调查资料,综合人群患病率、家畜感染率、犬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等指标,采用样本聚类法进行分析。结果 174个囊型棘球蚴病非青藏高原县(市、区、旗)可分为4类主要的空间分布区域。其中第一类区域包括3县,其人群患病率高,家畜感染率低,犬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低;第二类区域包括20县(市、区),其人群患病率低,家畜感染率高,犬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低;第三类区域包括39县(市、区、旗),其人群患病率低,家畜感染率低,犬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高,第四类区域包括112县,以上3个指标值均较低。结论聚类结果与我国囊型棘球蚴病非青藏高原地区流行区情况相符,4类地区的流行特点及地理分布可为该区域棘球蚴病防治工作的分类管理与指导提供依据。
- 曾祥嫚王立英伍卫平官亚宜房琦
- 关键词:囊型棘球蚴病聚类分析
- 2005—2014年中国疟疾死亡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6
- 2016年
-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中国疟疾死亡病例特点,为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5—2014年的疟疾个案数据(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与实验室病例分类、空间分布、诊断和报告情况等信息),在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按发病日期收集2011—2014年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数据(含病例临床表现及输入和本地病例感染来源等信息),分析疟疾死亡病例的人口学、临床表现、空间分布、诊断和报告情况、感染来源等特征。本研究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外籍病例。结果 2005—2014年我国共报告疟疾死亡病例228例,其中恶性疟203例(89.0%),间日疟13例(5.7%),三日疟1例(0.5%),未分型疟疾11例(4.8%)。死亡病例有48例(81.4%)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脑损害、休克、严重肝肾损害、溶血等。启动国家疟疾消除计划以前(2005—2010年),死亡病例主要分布在云南(78例,56.1%)、四川(13例,9.4%)、河南(7例,5.0%)、山东(6例,4.3%)和浙江(5例,3.6%);2011—2014年,启动国家疟疾消除计划后,死亡病例以输入病例为主,主要分布在河南(10例,11.2%)、四川(9例,10.1%)、山东(8例,9.0%)、江苏(7例,7.9%)和湖南(7例,7.9%),但也有9例(10.0%)死亡病例报告地来自于北京、内蒙古、吉林、宁夏等非疟疾流行区。死亡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P50 (P25~P75)为5.5(3.0~8.5)d,长于非死亡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3.0(2.0~6.0) d]。2011—2014年,死亡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P50(P25~P75)为6.0(4.0~9.0)d,长于2005—2010年死亡病例的发病至诊断时间[5.0(3.0~9.0) d]。2011—2014年,在输入死亡病例中,77例(90.6%)的输入国来自非洲,8例(9.4%)的输入国来自东南亚。结论 2005-2014年,�
- 张倩耿启彬孙军玲张子科赖圣杰周升李中杰
-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研究
- 2011—2014年中国卵形疟原虫流行特征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 分析2011—2014年中国输入性单纯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卵形疟输入病例)流行特征,为我国消除阶段制订卵形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4年的卵形疟个案(临床与实验室病例)和人口数据,从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1—2014年卵形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仅含输入病例)(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外籍病例)。分析卵形疟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和报告情况。结果 2011—2014年,中国共报告卵形疟输入病例373例,年龄的P50 (P25~P75)为40(32~46)岁,2011—2014年分别报告单纯卵形疟病例为17、35、123和198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为367例(98.4%),女性为6例(1.6%)。2011—2014年中国卵形疟输入病例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苏(100例)、广西(76例)、河南(55例)、安徽(28例)、山东(18例)。中国共有21个省份的182个县报告了卵形疟输入病例,感染地来自非洲的病例有353例(94.6%)。综合医院、CDC和传染病院报告卵形疟输入病例分别占40.0%(149例)、37.8% (141例)和16.6% (62例)。卵形疟输入病例发病到诊断耗时的P50 (P25~P75)为4(2~8) d。结论 2011—2014年,中国卵形疟输入病例的数量逐年增加,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发病到诊断耗时较长;输入性单纯卵形疟的诊断和规范治疗以及复发病例需引起重视。
- 周升肖宁李中杰
- 关键词:疟疾
- 一种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犬利什曼原虫感染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检测我国动物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犬血样的效果。方法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粗抗原作为包被抗原.以链球菌G蛋白标记胶体金制成检测特异抗体的免疫层析试条(immunochromatographicstriptest.ICT)。用该试条检测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动物源型黑热病流行区)和甘肃省漳县(非流行区)犬的腿弯处静脉血样品。同时用镜检法、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1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分别检测犬骨髓、静脉血和血清样本,并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对动物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105头犬的骨髓涂片镜检,阳性检出率为7.62%(8/105)。应用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8.57%(51/105);检测非流行区30份犬静脉血,1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33%(1/30)。试条法和ELISA法检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105份犬血样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38%(34/105)和33.33%(35/105):检测内脏利什曼病非流行区的30份犬血样均为阴性。镜检法的阳性检出率低于PCR法、试条法和EUSA法(x^2=43.58、20.12、21.32,P〈0.05),PCR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镜检法、试条法和EUSA法(x^2=43.58、5.71、5.04,P〈0.05),试条法和EUSA法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x^2=0.02。P〉0.05)。结论快速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适用于检测动物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犬血样中特异性抗体。
- 冯晓平石锋杨玥涛高春花汪俊云
-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免疫层析试条
- 安徽池州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状况的空间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池州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流行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寄生虫病信息管理系统2013年报告的池州市晚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晚血个案数据库与基于乡镇的空间数据库。在描述分析晚血分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基于Arcgis10.2,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局部空间自相关(Local Moran's I,LISA)与(Getis-Ord Gi*)分析乡级尺度上晚血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13年池州市共有晚血患者1855例,患病率为0.11%;患者年龄12-93岁,多为55岁以上,占76.0%(1410/1855);男性占51.3%(952/1855),女性占48.7%(903/1855),男女比为1.05∶1;患者的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6.6%(1607/1855);文化程度以文盲和小学程度为主,分别占48.4%(898/1855)和35.6%(661/1855);晚血分型以腹水型83.9%(1557/1885)为主;首次确诊年份在2000-2009年的占61.0%(1131/1855)。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总体研究区域上晚血患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Moran's I=0.2156,P〈0.01);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LISA分析与Getis-Ord Gi*分析均探测出相同的5个晚血患病率高值聚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乡镇(P〈0.05),这些乡镇均位于池州市东至县。结论池州市晚血以中老年的农民为主,晚血分型以腹水型为主。晚血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有5个高值聚集乡镇,该些乡镇均为东至县的疫情较重乡镇。分析结果为池州市晚血的控制提供了线索与依据。
- 巩六兵邹武庆解卫平冯晓明吴明耀王忠明李石柱高风华
-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
- 2008~2016年江西省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为阐明江西省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本研究利用2008-2016年江西省重症HFMD的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症病例三间分布和病原构成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本省引起重症HFMD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进行基因特征分析。2008-2016年全省报告重症病例2 255例,在全国排名第15位,重症死亡病例120例;重症病例数至2011年达到高峰,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各个地市均有上报,尤以宜春市、南昌市和上饶市重症数较多;除2008年外,各年重症病例数呈双峰分布,大多数年份夏季为主高峰,秋冬季为次高峰;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最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EVA71是重症HFMD绝对优势病原体,占重症确诊病例的81.89%。对引起重症HFMD的72株江西省EV-A71分离株VP1编码区进行基因测定和分析,显示均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本研究提示5岁以下散居儿童应为重症HFMD重点防护人群,江西省引起重症的C4a进化分支属于我国EV-A71最常见的基因型别。
- 郭悦熊英王英冀天娇龚甜李健雄杨倩张艳妮周珺徐刚施勇许文波
-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流行病学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