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241) 作品数:15 被引量:205 H指数:8 相关作者: 王晓红 张宝生 陈浩 孙玮 冯慧敏 更多>> 相关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社会学 更多>>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稳定性研究——基于演化博弈视角 被引量:8 2011年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作为一种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机制和从事创新性工作的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的有效转移和持续流动是其成功的关键。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将转移效应、制度因素、成本损失等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作为研究问题的关注角度,以知识转移效用函数为切入点,对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条件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及演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对策建议。 张宝生 王晓红关键词:知识管理 演化博弈论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成员选择决策研究——基于多级可拓综合评价 被引量:19 2011年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是一种跨地域、时间和组织边界的新兴的科学研究组织形式,是科研活动复杂化、交叉集成化和网络信息时代下的产物。成员选择是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和运行的基础性问题,成员选择本质上是科技人才的评价问题。本文针对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特征和需求以个体能力、协同能力和匹配适应程度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拓学的物元方法建立了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模型,为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成员选择提供了一种决策方法。 王晓红 张宝生 陈浩关键词:物元模型 基于视窗分析模型的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评价 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分别取窗宽为1-5,应用视窗分析模型对我国各省市高校在2003—2007年的科研效率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窗宽的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窗宽的增加,我国各省市高校的TE和PE呈递减变化,SE呈无规律变化;科研效率在不同年份对窗宽的敏感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窗宽会使得研究者对科研效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对于"如何确定理想的窗宽",从理论上提出新的分析方法,研究确定理想的窗宽,建立适合于我国高校科研效率动态分析的更合理的视窗分析模型。与传统DEA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这进一步说明了建立理想窗宽的视窗分析模型,对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进行动态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此视窗模型的分析结果更符合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 陈浩 王晓红 张宝生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基于视窗分析模型的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评价 被引量:26 2013年 本文分别取窗宽为1-5,应用视窗分析模型对我国各省市高校在2003-2007年的科研效率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窗宽的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窗宽的增加,我国各省市高校的TE和PE呈递减变化,SE呈无规律变化;科研效率在不同年份对窗宽的敏感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窗宽会使得研究者对科研效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对于"如何确定理想的窗宽",从理论上提出新的分析方法,研究确定理想的窗宽,建立适合于我国高校科研效率动态分析的更合理的视窗分析模型。与传统DEA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这进一步说明了建立理想窗宽的视窗分析模型,对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进行动态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此视窗模型的分析结果更符合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 陈浩 王晓红 张宝生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我国“十五”期间R&D效率的省域研究 被引量:9 2010年 本文运用面向投入的C2R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十五"期间30个省市的R&D效率,得到我国"十五"期间省域R&D效率的相关情况。进一步分析相关结果显示:"十五"期间我国各省市的R&D效率整体处在下行区间,且省市间差异先扩大再减少,整体差异较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各省市R&D效率,缩小省域R&D效率差异的对策建议。 王晓红 陈浩 孙玮关键词:R&D效率 DEA模型 省域差异 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 被引量:17 2010年 知识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知识、资源的连通和整合,是知识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知识网络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流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科技创新。以知识网络内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测度模型。首先提出了知识流动效应系数的概念和模型,通过效应系数分别计算组织内部网络和组织外部网络边的阻力系数,在此基础之上计算节点间知识流动阻力,最后计算出节点间知识流动效率和网络整体知识流动效率,修正了V.Latora and M.Marchiori的效率测度模型。 王晓红 张宝生关键词:知识网络 知识流动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流动过程和方式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文章从知识网络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势差现象入手,详细分析了VTIT内、外部的知识流动过程和知识流动方式。分析了VTIT的知识流动内循环、外循环和基于节点的知识流动过程,并提出基于任务、技术、关系、管理、经济、人员和行为的七种知识流动方式,为VTIT的知识管理提供参考。 王晓红 张宝生关键词:知识网络 知识共享 知识流动视角下的组织制度与组织环境耦合度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组织内部通过知识流动的途径可以使知识这种特殊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组织制度和组织环境是知识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二者存在交互耦合的关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共同推动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动。本文运用协同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组织制度和组织环境的耦合强度和协调程度测度方法,并对科技创新团队Z进行了实证分析。 王晓红 张宝生关键词:知识流动 组织环境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技术基础科学领域科技创新群体的考核、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制定了对技术基础科学领域科技创新群体进行考核的指导原则和方法。结合技术基础科学领域的特征,以成果数量为基础,质量水平为核心,重大效应为重点的原则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带有专家可信度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能够同时处理科技创新群体评价指标模糊性和灰色性特征的灰色模糊评价模型。最后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并对评价对象提出了建议。 张宝生 王晓红 冯慧敏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科研合作效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合作效率是团队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运用DEA模型的视窗分析和相关分析,将经费设施、人力资本、制度保障作为投入指标,合作深度、合作广度、合作提高为产出指标,以16个虚拟科技创新团队2004-2009年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对团队科研合作效率变化趋势、稳定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合作时间的延长,团队科研合作的总体效率(TE)、纯技术效率(PE)具有波动上升的趋势,规模效率(SE)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各团队效率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要提高SE应该从提高经费设施的相对产出入手,要提高PE应该从提高人力资本的相对产出入手,制度保障对TE、PE和SE都有影响,团队应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有序扩张"。 张宝生 王晓红 陈浩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