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F80012)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杜季梅林刚周燕宗素进陆少燕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螺杆菌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螺杆菌感染
  • 2篇蜂胶
  • 2篇杆菌感染
  • 1篇抑菌
  • 1篇抑菌作用
  • 1篇正常菌群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抑制
  • 1篇体外抑制作用
  • 1篇黏膜
  • 1篇胃癌
  • 1篇胃部
  • 1篇胃黏膜
  • 1篇菌群
  • 1篇HP
  • 1篇病理学变化

机构

  • 3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林刚
  • 4篇杜季梅
  • 2篇任晓丽
  • 2篇周燕
  • 2篇陆少燕
  • 2篇宗素进
  • 1篇方周溪
  • 1篇徐昌隆
  • 1篇潘亮亮
  • 1篇袁世杰
  • 1篇杜苗苗
  • 1篇王洁洁

传媒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蜂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长爪沙鼠胃黏膜影响的初步观察
2014年
目的 观察蜂胶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爪沙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 5周龄长爪沙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和蜂胶组.所有沙鼠禁食24h后,感染组和蜂胶组灌胃Hp菌液109cfu/ml,0.5 ml/只,连续灌胃3次,感染后4周每隔5d灌胃一次,感染后第16周连续5d每天灌胃一次加强感染;对照组灌胃无菌肉汤;蜂胶组在第22周和第24周灌胃蜂胶溶液,感染组和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27周处死所有试验动物,测量肝、肾、脾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清IL-8,取胃黏膜进行Hp定量培养和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IL-8显著降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蜂胶组血清IL-8显著升高(P<0.01);各组肝脏、肾脏和脾脏脏器系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蜂胶组的Hp数量(246±172 cfu/mg)显著低于感染组(1075±688 cfu/mg)(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组胃黏膜炎症较严重.结论 蜂胶可抑制沙鼠胃内Hp的生长,具有一定的黏膜修复和器官保护作用.
任晓丽林刚王洁洁杜季梅
关键词:蜂胶长爪沙鼠胃黏膜
长期反复感染幽门螺杆菌对蒙古沙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长期、反复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蒙古沙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4周龄蒙古沙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完成H.pylori定植感染后,隔4周灌喂1次为反复感染,共6次;对照组灌喂相同体积无菌肉汤。在定植感染100周后处死沙鼠,透射电镜观察其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组10只沙鼠胃黏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的超微病理改变,胃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胃腺体数目减少,腺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间连接疏松,有的细胞出现空泡变性甚至坏死。多数胃壁细胞分泌小管扩张,微绒毛稀疏,线粒体数量减少,有的出现空泡化现象;部分胃主细胞内质网不同程度扩张,核出现固缩,分泌颗粒淡染或空泡化,部分线粒体轻度肿胀。其中4只沙鼠的胃黏膜出现异型细胞,核大而不规则,核仁明显,细胞排列紊乱,有偏位核样体分泌颗粒,细胞间连接疏松,类似腺癌细胞。多数胃黏膜间质内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H.pylori长期反复感染可引起蒙古沙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及其超微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严重者可引起上皮细胞的异型改变甚至癌变。
潘亮亮周燕任晓丽方周溪林刚杜季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超微结构胃癌
蜂胶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蜂胶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体外抑制作用,为进行体内试验提供依据。方法:95%乙醇溶解蜂胶并做连续2倍倍比稀释至1∶1 024。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检测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抑菌圈直径随蜂胶浓度降低逐渐变小,1∶2时抑菌环直径达(32.15±0.91)mm;1∶1 024时抑菌环直径为(15.65±1.21)mm。结论:黑龙江蜂胶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抑菌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
陆少燕宗素进杜苗苗林刚杜季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蜂胶抑菌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鼠胃部菌群改变及病理学变化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蒙古沙鼠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后胃部菌群及病理学变化。方法 5周龄蒙古沙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所有沙鼠禁食不禁水24 h后,实验组灌喂109CFU/mLH.pylori菌液0.5 mL/只,连续3次。对照组灌喂无菌肉汤。在4、8、16、24和48周处死动物,进行胃部菌群分析和H.pylori分离培养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沙鼠胃中存在着以乳酸菌为主的正常菌群[(8.43±5.21)×105CFU/g],感染H.pylori后正常菌群数量显著减少;实验组沙鼠H.pylori感染率为100%,第4周可见沙鼠胃组织红肿充血,第8周有炎性细胞浸润,16周和24周出现糜烂,48周见出血、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溃疡。对照组沙鼠无H.pylori定植及组织学病变。结论 H.pylori感染使蒙古沙鼠胃内正常菌群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胃炎和胃溃疡发生。
徐昌隆陆少燕宗素进袁世杰周燕林刚杜季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正常菌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