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SHB009)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SHB009)
-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朱慧陈晓环王佳马跃李一枚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工商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白酒品牌包装中的文化体验设计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中国白酒品牌包装中的文化体验设计。方法以文化体验设计为目标,从民族文化、大众文化、品牌文化这3方面论述了中国白酒品牌的包装设计思路。结论提出了中国白酒包装应充分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汲取社会生活中的大众文化,提炼品牌文化的精髓,并将它们融会贯通。
- 陈晓环朱慧王佳
- 关键词:中国白酒文化体验
- 青少年色彩审美联想特征研究
- 2013年
- 文章通过研究青少年色彩审美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类似联想特征,阐明了青春期的色彩审美联想作为一种高级的心理意识活动,所应具备的心理条件是记亿的丰富性,回亿的活跃性和主体目的的明确性,知识、经验的丰富性,以及特定的情绪状态,一定的思维能力等,而其中记忆与回忆则首数重要。并指出青少年色彩审美联想具有主观性、主动性,内容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的特征。
- 朱慧
- 关键词:青少年色彩审美联想
- 老北京传统玩具之再设计探究
- 2015年
- 通过阐述老北京玩具的历史与文化,分析其在市场发展中的重要性及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从弘扬传统文化、创新传统形式、情趣创意设计三个方面对老北京传统玩具进行再设计的方法,最后得出了老北京玩具再创造是成功传承文化与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 李一枚
- 关键词:传统玩具老北京再设计传统文化创意设计传承文化
- 基于青春期情感特征的色彩审美模式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基于色彩学、美学、青少年心理学等理论知识,通过举例分析了青春期情感特征及其对色彩审美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了青少年在特殊生理、心理基础上的色彩审美思维形式所具有的瞬间性、间歇性和跳跃性的特点,最后研究得出青春期色彩审美模式特征及具体形成过程。
- 朱慧陈晓环
- 关键词:青春期情感
- 基于青春期思维特点的色彩联想类别研究
- 2013年
- 文章通过分析青春期色彩审美活动中的思维形式的完成,具有短暂性、间歇性、跳跃性和可变更性等特点,举例阐明了青少年色彩审美联想的特征,并将其按照意象联想、意境联想、表象联想、情绪联想、语义联想、观念联想等进行了分类比较,进一步肯定了青少年思维特质下的色彩审美具有具象与抽象形成的不确定性网状结构特征。
- 朱慧
- 关键词:思维色彩审美
- 青少年用品及环境色彩设计概念模型研究
- 2014年
- 目的基于前期的青春期色彩审美理论研究结果,为青少年用品及环境色彩设计构建概念模型。方法将青少年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生活学习用品及环境色彩设计相关因素,抽象成信息世界中的九大色彩风格的设计定位。结论通过转化研究九大色彩风格各自色彩属性定位、设计原则定位、设计方法定位,明确青少年色彩设计概念模型,为设计师提供更加科学、理性、便捷、有效的信息化色彩设计通道。
- 朱慧马跃
- 关键词:青少年
- 青少年色彩审美之色性联觉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基于色彩学、青年发展、美学等理论知识,分析了青春期生理特点并提出了色彩审美联觉概念。重点研究了青春期生理驱动下的色彩审美联觉过程及特征,得出青春期由于生理急剧变化而出现的能量堆积问题,将可以通过色彩审美中的联觉行为加以释放,从中汲取积极的、健康的、审美的、激情的精神营养。
- 朱慧
- 关键词:色彩审美
- 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色彩审美构建途径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梳理,肯定了色彩审美能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指出青春期色彩审美心理结构是一种由生理机制与心理机能、心理内容与心理形式、接受机制与创造功能等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多维的复合网络,分析了其构建途径包括萌芽阶段、巅峰阶段和效用阶段,最终通过心理转换、心理释放及情绪肯定而使青少年获得色彩审美愉悦,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 朱慧
- 关键词: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