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3XFX05)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海贺红强何静秋莫旻荧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 客观合理信赖先例的“善意例外”——论戴维斯案对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善意例外”的新发展被引量:2
- 2014年
- "善意例外"是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一种例外。在戴维斯案件之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已确立了几种"善意例外"的类型,戴维斯案件确立了一种新的"善意例外",即客观合理信赖先例的"善意例外"。当警察搜查时客观上合理依赖有约束力的司法先例,但后来该先例已被改变,此种情况下搜查获得的证据不应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这种"善意例外"是因为警察没有过错,且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能遏制警察的违法行为。建立客观合理信赖先例的"善意例外"并没有危及溯及既往原则,也不会阻碍第四修正案的发展。
- 贺红强
-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 论刑事诉讼中的“排除合理怀疑”被引量:1
- 2014年
- "排除合理怀疑"是英美法系在刑事诉讼中采用的证明标准。它从确立之日起,就是否对其内涵进行界定存在着较大争议。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将"排除合理怀疑"纳入到证明标准当中,顺应了实践需要,体现了立法进步。但该标准存在着将"排除合理怀疑"与"结论唯一"、"排除一切怀疑"相混淆,"排除合理怀疑"的内涵不够清晰,证明标准粗放等问题。因此,应从"合理的人"、"合理的证据"、"合理的判断"、"合理的结论"等方面对"排除合理怀疑"的内涵重新解读。在此基础上,要切实提高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设置出体现阶段性和层次性的证明标准,以及针对不同主体、证明对象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
- 王海
- 关键词:合理怀疑证明标准
- 美国刑事判决书之目的原则视角解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原则为判决书的语用分析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它对判决书的目的意义与目的层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交相辉映,共同组成判决书的目的实现手段。判决书的目的以地位和权势为依托,而判决目的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又是权势的证明和加强。对美国刑事判决书进行目的原则视角的审视,有助于我们对美国判决书中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的理解和司法借鉴。
- 何静秋莫旻荧
- 关键词:刑事判决书话语分析修辞权力
- 未成年人刑事指定辩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被引量:9
- 2015年
-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267条对未成年被告人刑事指定辩护做出了新的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司法机关在履行指定辩护职责时职能交叉,指定辩护律师积极性不高,未成年被告人及家属对指定辩护律师缺乏信任,指定辩护律师履职情况有监督"盲区",等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指定辩护的效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适当提高法律援助报酬,赋予被告人程序参与权,加强对指定辩护律师的监督制约,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指定辩护的质量和效果。
- 王海杨琳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指定辩护
- 美国法视域下被告人自白的采信规则——以联邦法院的判例演进为考察对象
- 2014年
- 随着普通法的发展,美国逐步形成了阻止基于错误自白而被错误定罪的两个主要条款,即自愿性规则和确证性规则。在审判阶段,二者分别将既不具有自愿性又不具有确证性的自白,排除在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之外。然而,二者在阻止基于错误自白而被错误定罪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通过定罪后DNA测试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冤案就是典型的例证。自愿性规则不是在最初排除不具有可信性自白的目标上起到了作用,而是在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之间起到了宪法性作用,该规则本身以及由该规则发展出的米兰达条款,在实践中,很少或者无法将错误的或不可信的自白从证据中排除。确证性规则虽然保存着它的真正根基,但是不能有效地实现"将不具有可信性的自白排除于证据之外"的目标。
- 王海
- 关键词:可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