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1120521)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占举陈腾飞邬瑞金刘嫦钦汤茂春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3篇克罗恩
  • 3篇克罗恩病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细胞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肠病
  • 1篇疫苗
  • 1篇疫苗治疗
  • 1篇微RNAS
  • 1篇微小核糖核酸
  • 1篇小核
  • 1篇免疫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作者

  • 3篇刘占举
  • 2篇邬瑞金
  • 2篇陈腾飞
  • 1篇吴维
  • 1篇邱骅婧
  • 1篇汤茂春
  • 1篇刘嫦钦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医学新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疫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免疫学基础和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发生在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我国IBD患病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目前IBD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大多学者认为肠壁黏膜免疫调节异常、持续肠道感染、肠壁黏膜屏障缺损、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参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
邬瑞金刘占举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疫苗
微小核糖核酸-10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NA)-10a在IBD患者肠黏膜、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9例活动期UC患者、11例活动期CD患者及8名肠镜无异常者的内镜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12例活动期UC患者、13例活动期CD患者及9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9例活动期UC患者、11例活动期CD患者及8名健康对照者的PBMC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黏膜内、血清及PBMC中miRNA10a表达以及肠黏膜内IL-12/IL-23p40表达。收集活动期UC和CD患者各8例,取英夫利昔(IFX)治疗前和经IFX治疗3次后6周的肠黏膜检测miRNA-10a表达。另收集同期的11例活动期UC患者和10例活动期CD患者的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在体外使用IFX刺激培养18h,检测肠黏膜细胞miRNA-10a表达。三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及CD患者肠黏膜组织、血清、PBMC中miRNA-10a表达显著降低(F=38.45、30.46、14.74,P均〈0.05),UC及CD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及CD患者肠黏膜组织IL-12/IL-23p40表达明显升高(F=32.90,P〈O.05)。CD患者结肠黏膜中IL-12/IL-23p40与miRNA-10a表达呈负相关(r=-0.8545,P〈0.01)。经IFX治疗3次后,IBD患者肠黏膜miRNA10a表达明显升高(t=3.341、3.382,P均〈0.05)。IFX体外刺激后肠黏膜miRNA-10a表达明显升高(t=3.095、7.193,P均〈0.05)。结论miRNA-10a与IBD患者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其对IL-12/IL-23p40有靶向作用,miRNA-10a可能成为IBD治疗新靶点。
刘嫦钦邬瑞金陈腾飞汤茂春吴维邱骅婧刘占举
关键词:克罗恩病结肠炎溃疡性微RNAS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21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免疫病理调节机制被引量:1
2012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免疫和遗传因素有关,其中肠黏膜组织免疫病理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陈腾飞刘占举
关键词:免疫病理机制炎症性肠病白细胞介素-21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