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0SA128)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庆杨梅杨敏艾素萍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翻译
  • 3篇风韵
  • 2篇诗歌翻译
  • 1篇得失
  • 1篇对立
  • 1篇译诗
  • 1篇偶成
  • 1篇忠实原则
  • 1篇归化
  • 1篇《夜》

机构

  • 4篇四川理工学院

作者

  • 4篇王庆
  • 3篇杨梅
  • 2篇杨敏

传媒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中国西部科技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从两元对立角度看郭沫若的“风韵译”被引量:1
2012年
两元论是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用三组两元对立关系,即诗人与译者、语言与意义、翻译与创作,分析郭沫若的诗歌翻译思想"风韵译",探讨其深刻内涵,并借助《英诗译稿》中的译诗,看"风韵译"在翻译实践中注重原诗人与译者的统一、注重诗歌内在的语势神韵、注重翻译与创造并举等在诗歌翻译中所表现出来的整合艺术审美观。
杨梅王庆
从吕译《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看诗歌翻译被引量:1
2011年
爱尔兰诗人托马斯.摩尔的诗作《夏日最后一朵玫瑰》,堪称西方的"葬花词"。这首优雅感伤的民谣由于其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颇受国人喜爱。但译诗之难,众所周知。细究吕志鲁先生的译诗,从具体而微的角度探讨诗歌翻译的方法。忠实是诗歌翻译的根本原则,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外在的忠实:形式上的因袭,意即无韵或押韵的长短句;二是内在的忠实:理解无误,用字准确,意境相同。在不可能绝对忠实的情况下,根据尽量近似的原则,以诗译诗不失为诗歌翻译的良方。
杨梅王庆杨敏
关键词:诗歌翻译忠实原则
试析郭沫若译诗“偶成”被引量:1
2011年
郭沫若主张"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其"风韵译"理论在诗歌翻译界独树一帜。《英诗译稿》是郭沫若的最后一本译诗集,本文试着从其中一篇译诗——"偶成"来分析郭沫若"风韵译"的诗歌翻译思想。
杨敏王庆
关键词:诗歌翻译
从《夜》的翻译看“风韵译”的得失
2012年
郭沫若的"风韵译"在诗歌翻译界自有其分量。"风韵译"以诗传韵,不仅传递出原诗的内蕴,译诗还韵味十足;凭借译者之能,采用"归化"策略,意译创造,利用民族文化为读者服务;但同时,译诗忠实欠缺,美译常见,忽视原诗特点,让人分不清是译诗还是原创。
王庆杨梅
关键词:归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