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51035)
-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军张畅袁园周丽娜更多>>
- 相关机构:洛阳师范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互文本:现代传媒时代的意义建构——以《金陵十三钗》的小说与电影文本为例
- 2013年
- 小说和电影《金陵十三钗》的三个文本是现代传媒时代"互文本"的典型案例。它们赋予同一素材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女性与战争故事的不同呈现中共同建构着现代传媒时代的意义网络。两个小说文本主要凸显了这个故事的女性主义思想内涵,而对于女性、战争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思考,长篇小说文本显然比中篇小说文本更为深入、丰厚;电影文本侧重于"拯救"行为本身所具有的戏剧性效果,很好地满足了观众窥视与自恋的视觉快感,却削弱了女性主义的思想内涵和对战争的反思色彩。
- 周丽娜
-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互文本
- 长篇小说中的镜像历史——论黎正光《仓颉密码》的影像化叙事
- 2012年
- 黎正光的《仓颉密码》凸显小说语言的画面感、镜头感与动态造型,借鉴电影叙事技巧,如蒙太奇、镜头切换、平行剪辑等,开拓出视觉文化语境下历史叙事的新范式。影视媒介的技术力量,已经使历史小说的文体内涵、存在方式与接受方式,发生着诸多新变,因而历史小说也必须在概念范畴、表意机制和阐释理论等观念形态上有所变革,力图实现新媒介语境下历史文学理论体系的创新。
- 张畅
- 关键词:视觉文化镜头影视媒介
- 媒介转换与意义差异——从现代发生学的角度论文学的电影改编被引量:1
- 2011年
- 文学与电影作为不同媒介的特点决定了文学的电影改编既不是简单的对文学作品视听化的阐释,也非等同于对同一陈述对象的两种异质媒介的表达。电影的主控者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导演思想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流散性体现,由于电影与文学叙事的差异而导致改编电影对文学原著意义的加减式传达,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影响着电影改编的再创作特征。
- 李军
- 关键词:文学电影媒介叙事
- 土改中的身体叙事——解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电影《暴风骤雨》
- 2012年
-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暴风骤雨》重构了土改的发生过程与意义,它一方面强化了小说原著的翻身主题,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弱化了原著中主要人物的日常性生活内容。男性身体既是发动土改的动力之源,也是土改运动的执行者与献祭者;女性身体是土改的拯救对象。他/她们共同参与了革命经典叙事的建构,成为承载革命意识形态的化身。
- 李军
- 关键词:《暴风骤雨》土改身体叙事
- 特效叙事:当前电影改编的诱惑与陷阱被引量:1
- 2013年
- 在视觉文化作为当前主流文化之一的背景下,电影改编是文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在当前改编电影的票房大片中,电影特效是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这一现象既表征了视觉文化的个性特征,也折射了当前青少年观众的复杂的文化心理。叙事是观众参与电影和意义建构的基础,缺乏生动叙事的电影将失去艺术的生命力。特效与叙事的有效组合既可以满足观众的视觉快感,也可以提升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 李军
- 关键词:特效叙事电影改编
- 文化观念更新与文学电影改编的深层机制被引量:1
- 2012年
- 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是影响文学电影改编的最根本因素,文化观念的更新与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往往有着同步对应关系,百余年的中国电影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文化观念的更新影响着电影改编的策略、立场、素材的取舍以及美学风格的变化。文化观念的更新渗透到电影改编叙事中,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方法或技巧的运用都会随着文化观念的更新发生明显的改变。
- 李军
- 文学叙事的视觉传达——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被引量:1
- 2012年
- 张爱玲的多部作品已被改编成电影,从细节刻画到情节的增删,再到人物形象的变化,文学叙事转向电影的视觉传达时凸显图像的魅力,在当下的视觉文化背景下,导演抓住大众热衷图像的感性审美心理,再加上个人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完成了文学到电影改编的再创作。
- 张畅
- 关键词:文学叙事电影改编视觉文化
- 当代中国改编电影的叙事伦理
- 2012年
- 当代中国改编电影的叙事伦理宏观上看经历了从现代伦理到后现代伦理的变化,喜剧感始终是中国电影改编叙事中的重要支流,伦理叙事作为修辞术有着深刻的历史与文化逻辑,在改编叙事中发挥着吸引观众与传达意识形态的功能。
- 李军
- 关键词:叙事伦理修辞术
- 一部华夏民族的史诗——评黎正光长篇历史小说《仓颉密码》
- 2012年
- 作为第一部探寻华夏象形文字起源的长篇历史小说,《仓颉密码》不仅真实再现炎黄时期原始氏族社会的历史风貌,塑造出众多丰厚立体的远古人物形象,更是深入到人性、存在与生命的层面发掘民族精魂,近乎完美地实现了史、诗、思的融合,呈现出华夏文明起源时期文化史、心灵史与个人史的多维交织,成为全球化语境下展现东方美学艺术价值的典范。
- 袁园
- 关键词:炎黄时代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