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22120103)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6
相关作者:孙国刚高翠芝董瑞倩秦新潮徐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旋风分离器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值模拟
  • 2篇信号
  • 2篇信号分析
  • 2篇排气
  • 2篇涡尾
  • 2篇CYCLON...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压降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特性分析
  • 1篇排气管
  • 1篇排气量
  • 1篇气体
  • 1篇气体分布
  • 1篇气体分布器
  • 1篇轴向速度
  • 1篇流场
  • 1篇流化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6篇孙国刚
  • 4篇董瑞倩
  • 4篇高翠芝
  • 1篇陈常蕊
  • 1篇刘书贤
  • 1篇时铭显
  • 1篇宋健斐
  • 1篇魏耀东
  • 1篇李晓曼
  • 1篇徐俊
  • 1篇秦新潮

传媒

  • 3篇化工学报
  • 2篇石油学报(石...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中国颗粒学会...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出口结构对粗旋流场的影响
2009年
通过FLUENT6.2流体计算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对直径D=500mm、具有不同出口结构的粗旋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升气管和料腿长度对粗旋流场和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具有较长升气管的粗旋,其内部流动形式更加稳定.料腿长度改变,粗旋内大部分区域的流场不发生改变,仅料腿内的流动变化明显.升气管长度lr、料腿长度lc改变造成粗旋压降的波动不大,但两者过短会引起料腿下排气量不同程度的增大;以获得稳定流场和减小料腿的下排气量为原则,确定两者长度的取值范围为lr≥1.4D,lc≥1.2D.
刘书贤孙国刚时铭显
关键词:数值模拟流场
流化床管式分布器内流场模拟和布气性能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以催化裂化装置(FCCU)再生器的管式气体分布器为研究对象,对流化床管式气体分布器的布气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气体分布器分支管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沿分支管内气体流动方向,压力逐渐增大,截面流量逐渐减少,沿程喷嘴流量逐渐增大;同时分支管上游入口还存在着明显的偏流现象,从而导致了上游喷嘴的出口流量小于设计流量,下游喷嘴的出口流量高于设计流量,造成流化床内非均匀布气。然后,依据分支管的变质量流动特点,将一般变质量流动的动量方程用于分析分支管内的流动过程,表明分支管的流动过程属于'动量交换控制模型',具有始端静压低末端静压高的特点,固有压力分布不均匀的特征。这种不均匀的压力分布导致了喷嘴布气不均匀和磨损等系列问题。最后,结合流化床内的压力特点,综合分析气体分布器的分支管压降和喷嘴压降,明确了喷嘴出口流量与分支管压力分布的关系,喷嘴临界压降与设计压降的关系,结论表明分支管的结构改进可以优化和改善分布器的布气性能。
徐俊秦新潮李晓曼宋健斐魏耀东
关键词:流化床气体分布器数值模拟变质量流动
旋风分离器旋涡尾端测量及压力特性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多点压力传感器对旋风分离器轴向、径向不同位置的压力时间序列信号进行了测量分析,同时用液体示踪法对旋风分离器内流动进行了显示。结果表明,壁面压力在筒体段及锥体段的周向分布轴对称;锥体下口及料腿顶部区域,壁面压力出现陡降突变,周向分布不再对称,在相对分离器入口约270°方位处出现凹陷,压力降至最低;再往下壁面压力很快回升,又复现轴对称。这些特征可作为旋涡尾端的识别标志,由此识别的旋涡尾端位置与液体示踪显示的旋转的封闭液环位置几乎一致。试验还发现,当入口气速大于5m.s-1时,旋风分离器内外旋流区压力波动的频率不同,内旋流压力波动频率高于外旋流且随入口气速增减而增减,外旋流区的压力信号频率则不随入口气速改变;内旋流涡核碰到器壁处的壁面压力信号会同时具有内、外旋流两个主频率。采用壁面压力信号可以很好地研究旋风分离器旋涡尾端的位置及其动态特性。
高翠芝孙国刚董瑞倩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信号分析
Computing Pressure Drop of Cyclone Operated at Various Dust Loading,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正>In this paper,Pressure drop of cyclone under severe operating conditions has been numerically simulated on ...
Gujun Wan
关键词:CYCLONETEMPERATUREPRESSURE
文献传递
旋风分离器旋涡尾端位置的实验测量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1年
为准确测量旋风分离器旋涡尾端的位置,采用筒锥式旋风分离器,通过红墨水示踪可视化地研究了分离器内流型,对轴、径向不同位置的压力信号进行了测量分析,并讨论了影响旋涡尾端位置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分离器筒体及锥体段,静压沿径向呈V型分布,具有较大的梯度;而在料腿顶部区域,静压梯度急剧衰减,趋于平坦;这一特性可作为旋涡尾端的识别标志,由此识别的旋涡尾端位置与液体示踪显示的液环位置几乎一致。在筒体及锥体段,分离器内旋流压力信号具有一定的波动频率,而外旋流则没有明显的主频;在旋涡尾端碰壁处,壁面压力信号具有内旋流的波动频率,并有较高的幅值。旋风分离器旋涡尾端位置受入口气速的影响较小,但随着入口面积比的增加而上移,随排气管直径的增加而向下延伸。
高翠芝孙国刚董瑞倩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信号分析
排气管对旋风分离器轴向速度分布形态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8
2010年
采用数值模拟考察了排气管直径及结构对旋风分离器内轴向速度分布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排气管直径可使旋风分离器内轴向速度径向分布出现倒V形和M形两种不同的形态。排气管直径由小到大,轴向速度径向分布逐渐由倒V形转变为M形,轴向速度滞流最先产生于排气管内并不断向分离器下部空间扩展,排气管直径大到一定程度,轴向速度滞流甚至扩展至整个分离器空间。滞流区的径向范围亦随排气管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分离器中心轴向速度不断减小,滞流程度增加,甚至出现倒流。排气管下端扩口或缩口均可影响轴向速度的分布形态。上述轴向速度的分布形态与压力的轴向梯度相关,当排气管内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比例较小时,分离器中心压力的轴向梯度为正,从而使轴向速度产生滞流。
高翠芝孙国刚董瑞倩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轴向速度排气管
旋风分离器旋风长度的分析计算被引量:7
2012年
认为当分离器外旋流中损耗的能量(即外旋流向内旋流传递的总能量)与内旋流旋转能量达到平衡,即内外旋流之间能量的传递达到稳定状态时,旋转气流到达旋涡尾端位置。由此,采用分离器内压降定量表征能量的损耗,推导得到旋风长度的计算公式。考察了排气管直径、入口尺寸、排气管插入深度、入口浓度、分离器长度、排尘口直径等因素对旋风长度的影响。将该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公式能较好地反映各因素对旋风长度的影响趋势,且数值差别较小。该公式通过旋风分离器能量传递的特性推导,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适用性较强。
高翠芝孙国刚董瑞倩
关键词:旋风分离器压降
THE EFFECT OF CYCLONE HEIGHT ON FLOW FIELD AND SEPARATION PERFORMANCE
<正>1 INTRODUCTION Cyclone separator(CS)is a key component for reducing dust contents in many advanced processe...
C.GaoG.SunJ.YangR.DongJ.Liu
文献传递
气液逆喷洗涤器除尘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在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气液逆喷洗涤器的除尘效率,研究了液气体积比、洗涤液喷头入口压力及进口粉尘质量浓度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尘效率随液气体积比、洗涤液入口压力和进口粉尘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液气体积比大于6 L/m3时,气液逆喷洗涤器的除尘效率便可达99%以上;对于1—5μm的可吸入颗粒,其粒级效率大于97.5%;对5μm以上粒子,粒级效率则为100%。对洗涤器粒级除尘效率的理论计算显示,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文中的计算可用于气液逆喷洗涤器的性能预估。
陈常蕊孙国刚
关键词:冷模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