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2AJY010)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肖丽王秋兵张瑞龙景再方赵玉娜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智力资本及其评价方法研究综述被引量:3
- 2015年
-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智力资本逐渐成为企业价值的核心竞争优势。首先,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智力资本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归纳,得到文献的总体增长趋势及研究重点;之后对智力资本概念和内容结构做了简要综述,进而重点对智力资本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归纳总结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关注内容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应关注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 杨肖丽张一帆王秋兵
- 关键词:智力资本
- 县城农民工居住环境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县城作为中国城镇化推进的重要单元越来越受到重视,县城农民工的居住环境与城镇化的推进紧密相关。对辽宁省五个县城调研发现,以县城农民工居住环境为调研数据,采用县城人均GDP和人口密度两个指标衡量县城差异,采用居住质量、人均居住面积和邻居类型三个指标测度居住环境,运用最小二乘法模型和Mlogit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县城经济实力越强,农民工居住质量越好、人均居住面积越大、同市民混居的概率越大;县城人口密度越大,农民工居住质量越差、人均居住面积越小、同乡聚居的概率越大。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县城应注意人口密度扩张的强度,保障和改善农民工在县城务工的居住环境。
- 张瑞龙杨肖丽
- 关键词:农民工居住环境县城人均GDP人口密度
- 沈阳市外来流动人口社区管理现状及问题探析被引量:2
- 2015年
-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增加,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沈阳市社区管理者的深度访谈,发现社区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社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模式以防范式管理为主;社区没有执法权,管理权能小;部分社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社区管理者对外来流动人口在环境卫生、治安等方面存在负面评价。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相应建议,以期改善流动人口社区管理状况,加快流动人口城市融入。
- 杨肖丽赵玉娜王秋兵孟可心
- 关键词:外来流动人口社区管理人性化管理
- 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现实考量与政策选择被引量:11
- 2014年
- 引导在大中城市务工农民工返乡到户籍所在的中小城镇,实现就近就地转移,是未来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研究运用推拉理论对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辽宁省三县市的回流农民工数据,对农民工回流市民化进行考量,发现90.98%的回流农民工已成为回流县镇的永久迁移者,所有回流县镇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程度为78.72%。文章从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县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镇居住条件及扶持回流农民工创业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
- 戚迪明张广胜杨肖丽江金启
-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
- 农民工居住环境与年老后定居方式选择——基于辽宁497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被引量:1
- 2014年
- 基于497份辽宁省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采用mlogit模型分析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环境与其年老后的定居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环境越好,越倾向于年老后在城市定居;随着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质量和人均居住面积的提高,年老后定居城市的概率上升;邻居类型对农民工年老后的定居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在县城务工的农民工比在省城务工的农民工更可能在年老后定居城市;与女性农民工相比,男性更偏向于年老后回农村居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工,年老后定居城市的可能性越高。
- 杨肖丽景再方王秋兵赵玉娜
- 关键词:农民工居住环境
- 邻居类型对农民工县镇定居选择影响研究——基于辽宁省五县镇农民工抽样调查被引量:7
- 2014年
- 本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辽宁省五县镇农民工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农民工在县镇务工时的邻居类型对其县镇定居决策存在直接影响,与市民混居的农民工未来定居县镇的概率最高;同时邻居类型还通过影响其人力资本提升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县镇定居决策,与同乡聚居的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提升水平高于与市民混居农民工,而人力资本提升越大,农民工选择县镇永久定居的概率越高,从而人力资本提升作为中介变量减弱了与市民混居的农民工在县镇定居的概率。
- 杨肖丽景再方王秋兵张瑞龙
- 关键词: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
- 职业农民高校脱产培训长期效应研究——基于辽宁省的抽样调查被引量:5
- 2014年
- 为研究辽宁省职业农民培训实施的长期效应,将参加过高校脱产培训的370名职业农民分为培训组和对照组,培训长期效应分为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自身素质提升效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培训的长期经济效应较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培训组年收入增加率高出128.4%;长期社会效应方面,培训组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度比对照组高出10个百分点;自身素质提升效应方面,随着脱产培训后时间的延长,培训对农民的影响可能更多体现在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方面。
- 杨肖丽周绍东高峰杨姝
- 关键词: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