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5042)

作品数:12 被引量:417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西琴张远张艳会刘昌明李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需水
  • 4篇生态需水
  • 4篇辽河流域
  • 4篇河流
  • 3篇水资源
  • 2篇生态
  • 2篇水资源配置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超采
  • 1篇断流
  • 1篇对立
  • 1篇对立统一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考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效应
  • 1篇生态影响
  • 1篇生态用水
  • 1篇湿地
  • 1篇湿地退化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王西琴
  • 7篇张远
  • 4篇张艳会
  • 2篇刘昌明
  • 2篇李力
  • 1篇李芬

传媒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其保护对策被引量:37
2006年
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河口湿地之一,其芦苇面积居亚洲之首,该区也是重要的石油与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开发和石油开采导致湿地面积日益减少,在自然和人为干扰下湿地来水减少、水盐失衡、生境质量下降,芦苇湿地、红海滩和各种珍稀鸟类面临严重威胁。在分析本区降水、径流、泥沙、景观格局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协调经济开发和湿地保护,统筹湿地资源;实行流域统一管理,保证湿地生态需水;实施生境管理和生境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
王西琴李力
关键词:辽河三角洲湿地
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被引量:134
2005年
摘要: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理论基础,分析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不同,出现波动性特征,呈“U型+倒U型”。其中第一阶段为1992年前,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随着工业废水治理力度的提高,污染恶化趋势有所遏制,1992-1993年为“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低谷;第二阶段为1992年-1998年,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固体废弃物与气体污染程度逐渐增加,环境污染水平有所提高,1997-1998年出现“倒U”型曲线的高峰;第三阶段为1998年后,随着综合治理措施的不断加强,城市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好转态势,曲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分析表明,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环境政策取向、环境保护投资力度等因素有明显关系。
王西琴李芬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污染水平
基于二元水循环的河流生态需水水量与水质综合评价方法——以辽河流域为例被引量:49
2006年
通过考虑水的自然循环与水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循环(二元水循环),后者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耗水率、污水排放浓度影响,探讨了二元水循环下河流生态需水“质”与“量”的综合评价,以区别以往仅从自然水循环(一元)出发评价河流生态需水的缺陷。建立了二元水循环下的河流生态需水的水量与水质计算方法,并确定了河流生态需水的“质”与“量”的评价标准,实现了河流生态需水水量与水质的综合评价。以辽河流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计算了一元水循环下西辽河、东辽河、辽河干流、浑太河、东北沿黄渤海诸河等水资源分区的河流生态需水,分别占径流的39.3%、63.0%、43.9%、43.3%、43.5%,采用Tennant推荐流量及等级进行评价,结果是:除西辽河属于“中”等级外,东辽河、浑太河、辽河干流、东北沿黄诸河等均在“好”等级以上,东辽河达到“极好”等级。与之对应的二元水循环下的河流生态需水比例分别是57.5%、74.1%、60.8%、60.3%、60.4%,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从水量角度评价,西辽河不能达到生态需水“量”的标准,其余能够达标,从水质角度评价,西辽河、浑太河、辽河干流、东北沿黄诸河等均不能够达到“质”的标准,东辽河可以达标。从“量”与“质”相结合的角度评价,仅有东辽河可以达标。因此,水质状况是决定辽河流域河流生态需水是否满足生态系统需求的主要问题。
王西琴刘昌明张远
关键词:二元水循环生态需水水量水质
辽宁省辽河流域污染现状与对策被引量:52
2007年
分析辽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及水库水质现状,从保证生态需水、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出发提出了适当减小开发利用率和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等措施,并提出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工业点源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针对辽河流域地表水质已经严重污染的事实提出了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议。
王西琴张艳会
关键词:辽河流域水污染
我国七大流域河道生态用水现状评价被引量:14
2008年
从河流生态用水的基本属性出发,提出了河道生态用水"量"与"质"的评价方法,其中量的评价方法包括水资源利用率法、实测径流法、消耗系数等3种方法,质的评价是基于污径比指标进行评价,并确定了"量"与"质"的评价标准。以我国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7个流域为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单纯从量的角度进行评价,仅海河、黄河流域存在河道生态用水短缺现象,其它流域总体上为基本不短缺。但是如果对生态用水的质进行评价,只有松花江、长江和珠江的水质可以满足生态用水的要求,其它流域均在较差等级以下。结果表明只有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才能够揭示出我国生态用水的水量性或者水质性短缺的现实状况。
王西琴张远
关键词:河道生态用水
中国七大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被引量:44
2008年
从二元水循环角度分析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影响因素,说明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河道生态需水、回归水及其污染物浓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河道生态需水、污径比为约束条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消耗系数之间的关系,其呈现出logistic曲线增长趋势,随着消耗系数的增加,允许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经历逐渐增加→最大值→下降的趋势,波动的范围从20%→50%→40%。以我国七大河流为例,估算了在当前水资源消耗水平下地表水资源允许开发利用率的阈值。结果表明: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的阈值分别是34%、38%、45%、36%、38%、31%、32%。与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的结果是,松花江、长江、珠江等3条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在其阈值范围之内,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等4条河流的开发利用率均超过了最大允许开发利用率。
王西琴张远
关键词:阈值生态需水
水利工程的生态哲学思考被引量:6
2007年
本文在总结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所产生的生态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着手分析了水利工程生态问题的根源。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体,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
王西琴张艳会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影响对立统一
辽河流域地下水超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治理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辽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开采量逐渐增加,局部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漏斗、地下水水质超标的情况日益严重,引发了天然植被退化、海水入侵等生态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严重威胁着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辽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对地下水位、水质的影响及其相关的生态问题,并提出节约用水、加强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统一调度、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沿海地区充分开采利用海水、已形成严重漏斗区建设利用地下水库等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王西琴张艳会张远
关键词:辽河流域地下水
辽河流域生态需水估算被引量:33
2007年
从辽河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出发,在确定主要生态需水类型的基础上,基于水资源分区,分别估算各水资源分区的不同类型的生态需水,包括枯季河道生态需水、汛期输沙需水、入海需水、地下水恢复需补充的水量、河口湿地生态需水等。针对辽河流域季节性河流的特点,提出了枯水季节最小流量法的枯季河道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辽河流域生态需水总量为130.44×108m3,占地表径流的48.3%,其中浑太河、东辽河2个水资源分区的生态需水量占地表径流的比例在60%以上,辽河干流生态需水量占地表径流的53.5%,其余水资源分区生态需水量占地表径流的比例均在50%以下。研究结果为流域水资源配置及水环境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王西琴张远刘昌明
关键词:辽河流域生态需水水资源配置
渭河上游天然径流变化及其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贡献量被引量:28
2006年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渭河上游入陕西境内的水量不断减少,90年代天然径流量仅为60年代的60%。分析天然径流与降水的相关关系,对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对径流减少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渭河上游径流量不断减少,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非降水因素的贡献率逐渐增强,成为影响渭河上游天然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分析天然径流量与气温的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47以上,采用假设法,将气温从非降水因素中提取出来,进一步分析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80年代以前,以自然因素影响为主,80年代以后,以人为因素影响为主,且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强,其原因在于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导致径流减少。
王西琴张远张艳会
关键词:径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