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29)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薛长湖王静凤常耀光王玉明杨玉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海参
  • 1篇岩藻聚糖硫酸...
  • 1篇岩藻糖
  • 1篇杂交法
  • 1篇脂质体
  • 1篇肿瘤生长
  • 1篇肿瘤生长和转...
  • 1篇小鼠
  • 1篇磷脂
  • 1篇硫酸酯
  • 1篇脑苷
  • 1篇脑苷脂
  • 1篇聚糖
  • 1篇抗肿瘤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基因
  • 1篇海星
  • 1篇肺癌

机构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薛长湖
  • 3篇王静凤
  • 2篇王玉明
  • 2篇常耀光
  • 1篇张蓓
  • 1篇武晓琳
  • 1篇段高飞
  • 1篇唐庆娟
  • 1篇律迎春
  • 1篇张珣
  • 1篇李辉
  • 1篇郑荣
  • 1篇左涛
  • 1篇杜磊
  • 1篇徐洁
  • 1篇杨玉红
  • 1篇李晋

传媒

  • 2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和转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sea cucumber fu-coidan,SC-FUC)对小鼠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C57 BL/6J小鼠Lewis肺癌自发性肺转移模型,连续腹腔注射给药21 d,剥离原位肿瘤和双侧肺,分别称瘤重和计数肺表面转移灶结节数;采用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9,MMP-2/9)mRNA的表达。结果 SC-FUC可以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其平均抑制率为45.5%,并可以减少肺表面转移灶结节数(P<0.01),平均抑制率为66.0%。SC-FUC可以降低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HPA、MMP-2/9 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 SC-FUC能抑制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新生,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有关。
张珣王静凤杨玉红常耀光薛长湖
关键词:LEWIS肺癌HIF-1ΑHPAVEGF
海星极性脂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海星极性脂中的磷脂和脑苷脂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从罗氏海盘车中提取磷脂和脑苷脂,并制备单室脂质体。采用MTT法测定海星磷脂和海星脑苷脂脂质体对S18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剂量的海星磷脂和脑苷脂脂质体灌胃移植性S180肿瘤小鼠,分别测定其瘤重、脾、胸腺指数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海星磷脂和海星脑苷脂脂质体在体外对S18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表明,海星磷脂和海星脑苷脂脂质体能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延缓荷瘤小鼠体重的下降。结论海星磷脂和海星脑苷脂脂质体在体内、体外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杜磊薛长湖王静凤李辉张蓓王玉明
关键词:海星磷脂脑苷脂脂质体抗肿瘤
鉴定海参的斑点杂交法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斑点杂交方法对不同种类的海参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采用CTAB沉淀法提取海参的DNA,PCR扩增线粒体COⅠ基因并测序,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并筛选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北大西洋瓜参(Cucumaria frondosa)、加州红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及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4种海参的特异性探针,设计并进行斑点杂交实验。实验结果显示:4条探针均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灵敏度可达100pg,能够实现对仿刺参、北大西洋瓜参、加州红参和梅花参的准确鉴定。本文建立的斑点杂交方法,为海参品种的快速、准确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
律迎春段高飞左涛徐洁李晋郑荣唐庆娟薛长湖
关键词:海参斑点杂交
不同分子量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消化吸收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分子量大小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SC-FUC)消化吸收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解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不同分子量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1 000 mg.kg-1)后,于0、0.5、2、6、15、24、36和48 h尾静脉取血,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岩藻糖含量。结果制备得到分子量为700、437.8、52.7和20.5 kD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硫酸根含量在21.4%~22.4%。大鼠灌胃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后,血清岩藻糖水平均有升高。其中,低分子量组在12~15 h内血清岩藻糖浓度升至最高值53~55μg.mL-1,而高分子量组在36 h才达到峰值45μg.mL-1。灌胃48 h后,血清岩藻糖浓度基本恢复至初始水平。结论 SD大鼠可以消化吸收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吸收效率因分子量大小而异,分子量越大吸收效率越低。该研究为海洋酸性多糖药物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武晓琳常耀光王静凤薛长湖王玉明
关键词: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岩藻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