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5014)

作品数:14 被引量:623H指数:13
相关作者:俞小鼎郑媛媛姚叶青方翀郝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安徽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2篇雷达
  • 9篇多普勒
  • 8篇天气雷达
  • 7篇多普勒天气
  • 6篇多普勒天气雷...
  • 6篇气旋
  • 6篇中气旋
  • 4篇强对流
  • 3篇多普勒雷达
  • 3篇龙卷
  • 3篇雷达资料
  • 3篇超级单体风暴
  • 2篇多普勒雷达资...
  • 2篇新一代天气雷...
  • 2篇预警
  • 2篇三体散射
  • 2篇散射
  • 2篇强对流风暴
  • 2篇强对流天气
  • 2篇回波

机构

  • 10篇中国气象局培...
  • 7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作者

  • 10篇俞小鼎
  • 4篇郑媛媛
  • 3篇方翀
  • 3篇姚叶青
  • 2篇吴林林
  • 2篇郝莹
  • 2篇李劲
  • 1篇魏鸣
  • 1篇张爱民
  • 1篇吴剑坤
  • 1篇林隐静
  • 1篇韩雷
  • 1篇方翔
  • 1篇朱红芳
  • 1篇张雪晨
  • 1篇陈明轩
  • 1篇王洪庆
  • 1篇姚晨
  • 1篇张义军
  • 1篇程华

传媒

  • 5篇高原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Scienc...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次典型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被引量:98
2008年
对2002年8月24日发生在安徽的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该飑线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产生于对流层中高层槽后干冷空气向南大范围扩散,低层辐合,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深层大气垂直风切变中等的背景下,在其影响的广大区域产生大风和部分地区的冰雹和暴雨。雷达回波呈现弓形,伴有明显的雷暴出流边界(阵风锋),与弓形回波相对应的多普勒径向速度明显地预示地面大风的中层径向辐合(MARC)。而中气旋的存在,通过加速干冷空气向雷暴内的夹卷,加强了下沉气流。另外,弓形回波前沿中低层存在弱回波区,中高层存在回波悬垂,强回波区延伸到-20℃等温线之上,表明雷暴内上升气流很强,有利于大冰雹和强降水形成。分析还表明雷暴出流边界与雷暴之间距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未来雷暴强弱的变化。
姚叶青俞小鼎张义军程华魏鸣李劲
关键词:飑线弓形回波阵风锋中气旋
Sta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convective storm during Warm-Season in the Beijing-Tianjin region and its vicinity被引量:5
2009年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convective storms in the Beijing and Tianjin region and its vicinity based on the Doppler radar data of Tanggu during May―August of 2003― 2007. The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g. storm area, volume, top height, max reflectivity, life time and mo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clude: 75% of all storms in the Beijing-Tianjin region last no more than 30 minutes, and most storms have a volume less than 400 km3; most storms move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while the speed is between 10―30 km/h; the mean storm top height is about 6 km, but some strong convective storms can have a top height larger than 15 km; finally, storm area and volume have a simila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 showing increasing trends from west to east. Compared with the statistic results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based on the radar data can present not only 3D spatial statistic results of convective storms (e.g., volume and top height), but also the quantitative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life-time and speed distributions. These statistical results are useful for studying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ctive storms in the Beijing-Tianjin region and its vicinity.
HAN LeiYU XiaoDingZHENG YongGuangCHEN MingXuanWANG HongQingLIN YinJing
关键词:强对流风暴统计特征暖季型多普勒雷达资料
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与预警研究被引量:113
2009年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发生在安徽的3次强烈龙卷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导致F2~F3级强龙卷的3次超级单体风暴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其与强冰雹超级单体风暴的差异。另外,利用安徽省、市、县气象报表、历年气候评价灾情资料(部分来自民政部门的灾情报告),对1960年至今的龙卷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产生龙卷的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龙卷主要出现在淮北东部和江淮之间东部地势平坦地区,7月份出现龙卷的概率最高。(2)超级单体龙卷产生在中等大小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强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同时抬升凝结高度较低。(3)3次F2~F3级龙卷在发生前、发生时在多普勒雷达上都探测到强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与非龙卷超级单体风暴相比,导致强龙卷的中气旋底高明显偏低,基本在1 km以下。同时风暴结构也有所不同,造成龙卷天气的超级单体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与风暴质心高度接近,基本在3 km左右,反射率因子在50~60 dBz。造成强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在冰雹产生前,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高于风暴质心的高度;当风暴开始降雹时,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开始降低,而风暴质心的高度变化不大,高于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基本保持在5km左右,反射率因子在60~70 dBz。
郑媛媛朱红芳方翔张雪晨方翀姚晨郝莹
关键词:龙卷中气旋
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旁瓣回波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对2002~2005年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上旁瓣回波的分析,描述了其在基本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速度谱宽PPI图及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垂直剖面图上的形态特征。在7次强对流事件的19个雹暴云中发现有6次强对流事件10个雹暴云共产生旁瓣回波110次(基于反射率因子仰角产品的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形成旁瓣回波最小反射率因子强度为60 dBz,97.3%的旁瓣回波出现在反射率因子强度≥63 dBz时,旁瓣回波出现在50~100 km距离段内的机率最大;旁瓣回波出现的最大高度为11 km,最低高度是1 km,97.3%的旁瓣回波出现在1~9 km高度之间,69.1%的旁瓣回波出现在3~6 km高度之间,以4~5 km高度出现次数最多,然后向上、向下减少。据灾情调查报告分析,强降雹发生在旁瓣回波首次出现后的0~42 min内,表明旁瓣回波对强降雹具有一定的临近预警作用。
廖玉芳俞小鼎吴林林李耨周居晶琳
关键词:大冰雹临近预警
新一代天气雷达中气旋产品特征值统计和个例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从2001年至2005年的中气旋产品,对中气旋产生的时间、空间和各种特征值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发现持续时间在3个体扫以上的中气旋与雷雨大风和龙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典型强风过程分析,得出了底高、顶高和最强切变高度变化、最强切变与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对应关系,为预报员及时准确预报雷雨大风、龙卷提供参考依据。
方翀郑媛媛
关键词:中气旋强对流天气
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的湖南超级单体风暴特征被引量:51
2007年
运用三部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湖南10次强对流事件中的22个超级单体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超级单体有的是孤立风暴发展而成,有的是多单体风暴发展而成,有的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内的风暴发展而成;超级单体中包含有低顶超级单体和微型超级单体;超级单体维持时间多数超过1 h,最短时间为24 m in;超级单体风暴过程最大反射率因子强度均超过63 dBZ,54.5%的超级单体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强度在70 dBZ以上;超级单体风暴中气旋最大旋转速度为24 m.s-1,最大垂直涡度为5.3×10-2s-1;超级单体低层强度回波特征主要表现为钩状回波、入流缺口、风暴主体向着低层入流方向伸出的一个突出物,垂直结构特征表现为有界弱回波或弱回波区;超级单体产生的主要强对流天气有冰雹、大风、龙卷及暴雨,其中产生冰雹、大风的几率最大。对发展成为超级单体的风暴主要生成时间及源地、风暴的多发性和重复性以及环境风与超级单体不同阶段移向移速的关系的探讨,对超级单体的预报有极好的指示作用。
廖玉芳俞小鼎唐小新朱金菊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
2004年4月29日常德超级单体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利用常德和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04年4月29日发生在湖南安乡且产生了10 cm直径降雹和广泛8级大风的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详细分析。该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在西南高空急流和西南南低空急流的交汇区域,加强的热力不稳定趋势和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条件非常有利于超级单体的产生。超级单体风暴呈现出典型的钩状回波,钩状回波位于该超级单体风暴移动方向的右后侧,从低层一直扩展到将近6 km高度;同时出现了指示存在大冰雹的三体散射回波。此次超级单体风暴成熟阶段中气旋的最大旋转速度为24 m.s-1,属于强中气旋,相应的垂直涡度为1.6×10-2s-1。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剖面显示该超级单体风暴具有一个宽大的有界弱回波区(穹窿),其水平尺度超过10 km,垂直扩展超过4 km。在有界弱回波区之上,是一个强度超过70dBZ的反射率因子核区,其中心高度为9 km,展现出典型的强烈超级单体雹暴结构。超级单体风暴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3次分裂过程。
廖玉芳俞小鼎唐小新
关键词: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
安徽一次强烈龙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被引量:218
2006年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3年7月8日夜间发生在安徽无为县的强烈龙卷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龙卷发生前的主要天气背景是江淮梅雨期暴雨的天气形势:一个东移的高空槽、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和低空的西南风急流。低层垂直风切变很大并且抬升凝结高度较低,有利于强龙卷的产生。产生该强龙卷的对流系统最初是一条位于大片层状云降水区中的长对流雨带。在随后的演变中,对流雨带的南段逐渐消散,北段逐渐变宽,最终成为一个团状的对流系统,而龙卷产生自该系统南端的一个超级单体。最初的中层中气旋形成于7月8日22:49(北京时,下同),相应对流单体的反射率因子尚没有呈现出超级单体的特征。随后中气旋迅速加强,在22:55,反射率因子形态呈现出经典超级单体的特征:明显的低层入流缺口和其左侧的阵风锋,入流缺口位于超级单体移动方向(东北方向)的右后侧,低层的弱回波区和中高层的回波悬垂结构,最大反射率因子超过55 dBz。在龙卷产生前8min,即23:12中气旋达到强中气旋标准,相应的垂直涡度值达到2.3×10-2/s。在龙卷产生前几分钟和龙卷进行过程中,中气旋保持很强,但相应的反射率因子强度减弱,低层入流缺口渐渐消失。在龙卷进行过程中的23:29,雷达速度图像呈现出一个强烈中气旋包裹着一个更小尺度的龙卷式涡旋特征TVS,与TVS对应的垂直涡度值达5.0×10-2/s。上述导致龙卷的中层中气旋局限于4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前后共持续了1 h 49 min,相应超级单体的高反射率因子区局限在6 km以下,属于低质心的对流系统,产生的天气是强烈龙卷,伴随有暴雨,但没有冰雹。文中还对此次龙卷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俞小鼎郑媛媛张爱民姚叶青方翀
关键词:龙卷中气旋TVS多普勒天气雷达
基于单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方法被引量:48
2006年
本文对发生在常德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区内的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冰雹、龙卷)在雷达回波强度场及速度场上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归类分析,既用实例证实了美国强对流天气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上的表现特征同样适用于中国,又对其表现特征进行了完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当地的基于单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方法,并根据雷达实时体扫资料对强对流天气进行语音、文字自动报警以及对风暴移向、移速进行预报作了实用性的探讨。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应用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的我国,该方法为制作强对流天气预报提供了较系统的预报思路。
廖玉芳潘志祥郭庆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数学模型预报预警
京津及邻近地区暖季强对流风暴的气候分布特征被引量:23
2009年
使用2003~2007年5~8月天津塘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高时空分辨率三维体积扫描数据,对京津及邻近地区的强对流风暴的气候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风暴的识别和追踪结果的统计分析,给出了京津地区对流风暴的面积、体积、顶高、最大反射率因子、生命史和运动规律等定量的强对流风暴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地区75%的对流风暴持续时间小于30min,绝大部分的风暴体积小于400km3;从对流风暴整体移动趋势来看,风暴大多从西南向东北移动,移动速度集中分布在10~30km·h-1区间;风暴顶平均高度约为海拔6km,但某些强对流风暴的顶高可达到15km以上;京津地区风暴的面积、体积等特征具有西弱东强的特点.与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静止卫星红外亮温的统计结果相比,使用雷达资料进行气候统计不仅可以给出对流风暴的三维空间信息的统计结果(如体积和顶高等),还可以给出风暴的生命史、速度等定量气候分布特征,从而进一步充实了对该区域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认识.
韩雷俞小鼎郑永光陈明轩王洪庆林隐静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