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10005078)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 相关作者:翁建平严晋华邓洪容李津杨黛稚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东省1型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调查广东省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8月6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广东省16家医院收集1型糖尿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史等信息,中心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和固定餐后2hC肽等;DKA发病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分别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纳入611例1型糖尿病患者,DKA发病率为26.4次/100人年,发病危险因素有女性(RR=2.12)、医保报销比例〈50%(RR=1.84)、未控制饮食(RR=1.76)、吸烟(RR=2.18)和血糖控制差(RR=1.15)。34.4%的DKA集中发生在3.8%有复发史的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有女性(RR=10.56)、吸烟(RR=6.99)、胰岛功能差(RR=4.22)和血糖控制差(RR=1.16)。结论广东省1型糖尿病患者DKA发病率高,且易复发;与一些可纠正的危险因素相关。
- 严晋华杨黛稚邓洪容李津翁建平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人PNPLA3基因启动子转录调控的初步分析
- 2013年
- 目的构建人PNPLA3基因不同长度的上游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裁体,在LO2细胞中比较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活性,为研究PNPLA3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对PNPLA3基因5'侧翼区约1 400个碱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转录调控区域;利用PCR及酶切方法,以人外周血中全基因组DNA为模版扩增不同长度的PNPLA3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序列,分别构建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瞬时转染LO2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检测各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利用在线分析软件预测PNPLA3基因主要转录调控区的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成功构建5段不同长度的PNPLA3基因上游启动子区的报告载体;在LO2细胞内启动子活性随片段长度变化,表现为当PNPLA3启动子片段从-1015截短到-647,从-647截短至-553,从-553截短至-333时活性变化不大,而从-333截短至-8时活性显著下降(P<0.05);Match分析显示-333~-8片段具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初步判断-333~-8区是PNPLA3基因的主要转录调控区。
- 刘宏霞梁华许婧徐芬袁丁严晋华翁建平
- 关键词:启动子转录调控荧光素酶
- 综合管理有助于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综合管理对1型糖尿病(T1DM)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8月6日至2013年1月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随访的T1DM患者,实施综合管理,包括3个月1次的规律随访、糖尿病教育、治疗方案调整及免费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等。根据HbAlc是否达到相应年龄段的血糖控制目标将患者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AlC达标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4例T1DM患者,男64例,女80例,中位年龄29.0岁(四分位间距22.0,38.0,下同),糖尿病病程4.5年(2.8,9.0),体质指数(BMI)19.8kg/m^2(18.9,22.0),干预前HbAlc8.2%(6.7%,9.8%),41例(28.5%)HbAlc达标。完成3、6、9、12个月随访的患者分别为97、50、44、36例,HbAlC达标率分别为50.5%、80%、77%、63.9%。随访3、6、9、12个月HbAlc分别为7.2%(6.4%,8.3%)、7.2%(6.6%,7.9%)、7.0%(6.4%,7.7%)、7.0%(6.5%,8.0%),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BMI较小、自我血糖监测(SMBG)频率较高的和病程较短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结论综合管理有助于T1DM的血糖控制,增加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对血糖控制有利。
- 邢晓欢严晋华杨黛稚李津邓洪容章燕姚斌翁建平
- 关键词:糖尿病血红蛋白A糖基化血糖自我监测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