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无)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岳好平徐静魏月华施卓廷彭晓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从多模态隐喻解读“AVATAR”的主题
- 2012年
- 数字信息的发展使语篇日趋多模态化,对隐喻的研究不再仅限于文字层面,而是结合图片、声音、背景等不同模态来进行,从而出现了"多模态隐喻"的现象。电影宣传画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本文以"AVATAR"影片的宣传画为例,从认知的角度对其宣传画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探讨,结合文字和图片来解读影片背后的"生态、殖民、爱情"三大主题。
- 徐静岳好平
-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殖民爱情
- 中外合作教育背景下雅思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语言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文章以中外合作教育为背景,着重探讨目前国际学院雅思词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国际学院学生雅思成绩,从而顺利出国的目的。
- 施卓廷岳好平
- 关键词:中外合作教育
- EFL课堂元语言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EFL课堂元语言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要符合教学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大学英语课堂为例,采用实证法客观分析该领域元语言规律性的同时,也讨论了课堂教学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关于该领域的研究不仅有益于元语言理论的建构而且有益于我国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燕莉岳好平
- 关键词:元语言大学英语课堂
- 从范畴化看比喻型名名复合词中的名词形容词化被引量:3
- 2011年
- 名词形容词化在比喻型名名复合词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文章从范畴的角度出发,把比喻型名名复合词分为全喻式和半喻式,论证其名词形容词化的具体运作过程,在形成新的概念意义方面有一定启示。
- 岳好平徐静
- 关键词:范畴化
- 认知参照点模型下英汉转喻思维突显性的共性——以人体部位词为例
- 2011年
- 认知参照点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能力。本质上,转喻是一种突显,一种认知参照点现象。转喻思维依赖着身体部位、空间关系、力量运动等的感知而形成。不同的人由于经验相似,会借助相同的知识结构作为认知参照点对客观世界进行感知和表达。该文以认知参照点模型为全新的视角,结合英汉转喻实例,分析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转喻思维突显性的共性,即:具有的相同的认知原型、相同的认知原则以及相同的产生方式,以期论证该模型的强大解释力及广泛的应用潜力。
- 岳好平魏月华
- 关键词:转喻思维
-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拟人隐喻意义建构被引量:3
- 2011年
- 拟人隐喻是人类认知方式中的概念隐喻,其映射过程是从源语域到目标域映射的认知过程。Fauconnier & 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是能够解读拟人隐喻的重要认知模式,从概念合成理论来探讨拟人隐喻的意义建构及其认知模式,有助于加深对拟人隐喻的理解和运用,并揭示拟人隐喻背后所蕴含的认知规律。
- 岳好平彭晓
- 关键词:概念合成理论
- 概念合成理论下英汉转喻思维的突显性解读被引量:1
- 2011年
- 转喻是人类感知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之一,比隐喻更普遍。作为转喻思维重要特征之一的突显性,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转喻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转喻思维突显性的产生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论文从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出发,分析了转喻源域和目标域中突显部分的映射和整合,阐述了英汉转喻思维突显性产生的方式,论证了概念合成理论的强大解释力。
- 岳好平魏月华
- 关键词:概念合成理论转喻思维空间映射
- 同域和多域转喻关系模式下反义同词的解读被引量:2
- 2011年
- 反义同词,是指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中包含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义项,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一词多义的词汇现象,普遍存在于汉英语言中。文章从域的视角下通过同域和多域转喻两种转喻关系模式对反义同词的生成方式进行解读。结果表明,反义同词的生成依托于转喻的两种关系模式:同一认知域(ICM)中的概念映射和同一矩阵域中次域间的概念激活。
- 岳好平陈丽平
- 关键词:反义同词
- 基于动力图式理论通感隐喻的认知解读被引量:1
- 2011年
- 通感隐喻是作为人类重要认知方式的概念隐喻,其映射过程是由一个感官域向另一个或多个感官域映射的认知过程。Talmy的动力图式理论是能够解读通感隐喻动态映射过程的重要理论模式。文章根据通感隐喻产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从认知角度将通感隐喻分为三种类型:感觉挪移、表象联想和意象感通,并运用动力图式理论探讨三种不同类型的通感隐喻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以期论证在动力图式理论框架下通感隐喻认知解读的可行性并揭示通感隐喻背后所蕴含的认知规律。
- 岳好平匡蔷
- 关键词:通感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