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657)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开明刘瑞风侯瑞霞杨元文赵新程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0篇银屑
  • 10篇银屑病
  • 10篇干细胞
  • 9篇间充质干细胞
  • 9篇充质干细胞
  • 8篇银屑病患者
  • 6篇间充质
  • 5篇骨髓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分泌
  • 3篇增殖
  • 3篇皮损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外周血T细胞
  • 2篇体外
  • 2篇细胞增殖
  • 2篇淋巴

机构

  • 15篇太原市中心医...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北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山西大医院

作者

  • 15篇张开明
  • 14篇刘瑞风
  • 7篇杨元文
  • 7篇侯瑞霞
  • 6篇赵新程
  • 6篇尹国华
  • 6篇闫鑫
  • 6篇李俊琴
  • 5篇王荣
  • 4篇张永翠
  • 4篇潘智慧
  • 4篇李新华
  • 3篇张静
  • 3篇李欣
  • 2篇安鹏
  • 2篇刘小民
  • 1篇刘淑梅
  • 1篇程月爱
  • 1篇贾珍
  • 1篇成涛

传媒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7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SCL及NEAT1的表达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SCL和NEAT1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例银屑病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外周血,分离、培养、扩增外周血T细胞并鉴定纯度;提取纯化m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检测SCL及NEAT1在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SCL及NEAT1基因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银屑病组与对照组SCL表达比值为0.316759,NEAT1比值为0.538544。结论 SCL表达异常可能通过其靶基因RUNX1参与了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功能性T细胞分化不平衡;NEAT1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导致血红蛋白在合成、运输水平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致病菌的发育、繁殖。SCL、NEAT1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李新华安鹏李俊琴侯瑞霞刘瑞风成涛赵新程闫鑫杨元文尹国华张开明
关键词:银屑病T淋巴细胞信使SCL
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Notch受体及其靶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两种Notch受体的表达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的表达。方法分离12例银屑病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骨髓CD34+细胞,以B-肌动蛋白为内参照,采用Western印迹法半定量检测Notch受体1、2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CD34+造血细胞Notchl表达水平(0.9488±0.3221)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0.6693±0.1465);Hes—I蛋白在银屑病患者表达(0.8579±0.3729)亦高于正常人对照(0.5728±0.1787),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otch2蛋白的表达在患者组(0.75684-0.3461)和正常人对照组(0.8312±0.288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l受体及其下游基因Hes-1的高表达可能参与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低增殖活性的发生。
侯瑞霞李俊琴刘瑞风李新华张静尹国华张开明
关键词:银屑病CD34NOTCH靶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CD34^+细胞增殖影响的体外研究
2012年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对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为骨髓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用MACS进行骨髓CD34+细胞的分选;用流式细胞术进行CD34+细胞纯度鉴定;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引产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结合贴壁法进行BMMSC的体外扩增培养;用流式细胞术进行BMMSC表面标志鉴定;用Transwell培养板培养CD34+细胞与BMMSC;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有活性的CD34+细胞数量;用MTT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分选所得的CD34+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传至第3代继续培养72h后的BMMSC高表达CD44、CD29,而HLA-DR、CD45、CD34表达阴性,说明所培养的BMMSC纯度很高;Transwell培养板培养CD34+细胞与BMMSC,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以及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发现,实验组有活性的CD34+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活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BMMSC有促进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王荣刘瑞风侯瑞霞李俊琴闫鑫杨元文潘智慧尹国华张静张开明
关键词:CD34+细胞增殖
银屑病患者皮损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方法分离患者皮损与健康人皮肤MSCs,流式细胞术及多向分化法进行细胞鉴定;ELISA法检测第三代皮肤MSCs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两组MSCs的细胞形态、表面标志和多向分化能力相似,细胞标记CD29,CD90及CD105均呈高表达,而CD34,CD45及HLA-DR呈阴性,均可向脂肪和成骨细胞分化。与健康对照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MSCs分泌白细胞介素-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MSCs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可能是导致皮损微环境改变的重要原因。皮损MSCs异常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闫鑫刘瑞风侯瑞霞杨元文赵新程张开明
关键词:银屑病皮损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干细胞因子、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检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干细胞因子(sc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水平,探讨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变化。方法寻常性银屑病患者20例,进行期10例,静止期10例,银屑病皮疹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范围为0.6~22.8,平均10.97。健康对照组20例为骨髓象正常者。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收集传3代后继续培养72h的骨髓基质细胞及上清液,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TGF—β1、KGF和SCF的表达水平。银屑病组和对照组间各检测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细胞因子与PASI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倒置显微镜下,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无显著差异,90%以上表面抗原CD29高表达,而CD34、CD45及HLA—DR表达为阴性。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TNF—α(22.93±10.11μ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5.73±15.15μg/L,两组比较,t=3.14,P〈0.05),SCF表达水平(76.80±16.19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9.86±22.41μg/L,两组比较,t=2.74,P〈0.05),而KGF、TGF—β1的分泌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组SCF、TNF-μ、KGF、TGF—β1分泌水平与PASI无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TNF—α、SCF存在异常,表明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存在异常。
潘智慧王丽贾珍刘瑞风王荣张永翠李欣张开明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干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估体外分离培养皮肤间充质干细胞(sMSCs)的适宜方法。方法采用低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两种不同的原代培养法,体外培养皮肤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及流式细胞技术进行鉴定,比较其差异。结果两种培养法均能培养出形态均一、成熟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但是低血清法培养细胞所用时间8.93d明显小于无血清培养法所需时间15.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低血清法培养出的细胞较无血清培养方法得到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CD44阳性率较高,CD45阴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血清培养法是一种适用于临床试验研究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潘智慧王丽刘瑞风张永翠李欣王荣刘小民张开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皮肤体外培养
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显示,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反应及抗原提呈功能有明显差异,而与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明显差异。目的:观察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单一核细胞并培养、传代,传至第2代72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CD34+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磁珠分选仪分选出的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24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CD34+细胞加入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培养24h后,细胞形态无差别。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王荣刘瑞风张永翠潘智慧李欣刘小民尹国华张静张开明
关键词:银屑病CD34+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
成人与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特性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比较成人与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免疫学特性的差异,为实验室及临床MSC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成人和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MSC。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细胞以流式细胞术进行表面标志鉴定;观察向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情况;收集第3代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将第3代细胞与外周T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用MTT法绘制MSC生长曲线。研究发现,成人与胎儿来源的骨髓MSC都具有体外扩增能力,并且形态相似、表型相同。成人MSC对T细胞的抑制能力强于胎儿MSC。成人及胎儿来源的骨髓MSC都具有免疫抑制功能,而且,成人MSC在免疫调节功能上优于胎儿MSC,因此更适合于作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及免疫抑制剂。
锁利琼刘瑞风侯瑞霞李俊琴张开明
关键词:成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异常被引量:1
2013年
本研究通过比较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健康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MSCs)培养上清液IL-3、IL-6、IL-8、IL-1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浓度,揭示患者皮损MSCs的异常,进一步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免疫发病机制。
刘瑞风杨元文赵新程闫鑫张开明
关键词:银屑病患者间充质干细胞寻常性分泌异常皮损免疫发病机制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Notch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表达的情况。方法取20例银屑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培养、扩增外周血T细胞并鉴定纯度;提取纯化m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检测Notchl、Notch2及Hes-1在mRNA水平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Notchl、Notch2受体mRNA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1.8391、1.8423倍(2值);Notch信号通路的靶基因Hes-1在银屑病外周血T细胞表达水平2值为2.5123。结论Notch信号通路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活化,与银屑病发病具有密切关系。
李新华安鹏李俊琴侯瑞霞刘瑞风赵新程闫鑫杨元文尹国华张开明
关键词:NOTCH信号通路外周血T细胞银屑病患者MRN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NOTCH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