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103)

作品数:30 被引量:571H指数:13
相关作者:孙斌栋李南菲石巍罗问罗文慧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8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城市
  • 3篇松江新城
  • 3篇新城建设
  • 3篇城建
  • 3篇城建设
  • 2篇群发
  • 2篇经济地理
  • 2篇经济地理学
  • 2篇就业
  • 2篇居住
  • 2篇集群
  • 2篇公众
  • 2篇公众参与
  • 2篇产业集群
  • 2篇城市规划
  • 2篇创意产业
  • 1篇低收入
  • 1篇低收入阶层
  • 1篇地产
  • 1篇地产权

机构

  • 20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上海同济城市...
  • 2篇教育部
  • 1篇柏林工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2篇孙斌栋
  • 6篇李南菲
  • 4篇罗问
  • 4篇罗文慧
  • 2篇郭研苓
  • 2篇魏旭红
  • 2篇石巍
  • 1篇蔡寅寅
  • 1篇邵静怡
  • 1篇刘学良
  • 1篇冯筱
  • 1篇周洪涛
  • 1篇于漪
  • 1篇钟喆
  • 1篇郑燕
  • 1篇李琬

传媒

  • 5篇城市观察
  • 4篇上海城市规划
  • 2篇城市
  • 2篇城市规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发展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城市经济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上海城市管理
  • 1篇经济理论与政...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欧洲混合居住政策效应的研究述评及启示被引量:16
2010年
不同社会阶层的混合居住是很多欧洲国家应对社会排斥、实施城市复兴的核心政策。目前,欧洲国家普遍采取的混合居住政策是推动住房所有权类型的多样化,即通过拆除、出售社会住房和将废弃的社会住房改建为私人住房来吸引较高收入群体迁入到社会住房邻里,或者要求新发展地区有一定比例的社会住房。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发现,混合居住政策的效果总体是积极的,但仍然对其存在很多争议,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欧洲经验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尤其是为我国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在住房市场化的同时,我国城市政府应加强政策干预,在确保低收入群体住房权益的同时,应逐步引导不同阶层的混合与和谐,避免大规模贫困集中现象。
孙斌栋刘学良
关键词:混合居住
多中心城市结构下的通勤交通效应——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多中心城市结构能否以及如何实现对交通拥堵的疏解这个问题在西方学术界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在国内还鲜有研究。本文在传统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市的实证研究,支持了多中心城市结构有助于改善城市通勤交通状况这一论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多中心结构疏解交通的影响因素,为国内外的该项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也为国内特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城市空间结构层面上的解决思路。
冯筱于漪孙斌栋郭研苓
城市区域形成的集聚机制——基于集聚尺度的理论诠释
2013年
空间集聚存在不同的尺度,城市区域作为当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空间组织是一种大尺度的集聚。经典集聚理论、模型以及相关扩展性实证研究为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形成提供了方向性的暗示。这种集聚在本质上是聚集力和分散力动态组合的一种空间结果,其中,分散力的增强对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区际运输成本的降低,核心区域-外围区域间共享的区际外部性逐渐增强;核心区域的拥挤效应进一步加强了经济活动向外围转移的倾向,最终促使部分经济活动突破地区边界,在地理邻近的地域之间形成更强的空间依赖,呈现出大尺度的经济集聚。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经济性为发展城市群、促进区域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实践中也遇到很多障碍,这对政府在打破行政割据、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加强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发展方面提出了要求。
魏旭红孙斌栋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
以“有机更新”为导向的古城保护与更新被引量:8
2010年
如何在古城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做到既保护重要文化遗产又使古城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同步发展,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所关注的重点。本文汲取"有机更新"理论,以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庆城县古城规划为例,深入探讨"有机更新"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
李南菲石巍
关键词:古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划古城规划
城市人口空间分散与经济增长——基于特大城市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人口集聚产生规模效益,从而带来经济增长,这是大多数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系列城市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越集聚是否越好逐渐成为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从人口集聚的对立面——人口分散角度来探讨是否特大城市已出现集聚不经济。通过对3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分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也就意味着集聚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副作用。研究还发现分散对经济增长不是一种持续的促进作用,而是呈现出倒U型趋势,即过度分散并不利于经济增长。
蔡寅寅孙斌栋
关键词:经济增长人口
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统计口径优化思考——半城镇化现象的视角被引量:8
2015年
统计口径对地区城镇化率有巨大影响,在中部县域半城镇化现象普遍存在背景下,以行政和实体地域界定城镇人口方法并不完全适合,这将导致测算的县域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实际水平。本文针对中部县域城镇化典型特征,结合现有统计口径存在的缺陷及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探索县域城镇化水平校核方法,以期加强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测算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潘鑫魏旭红王颖
关键词:统计口径城镇化率县域
以社会公共设施为导向促进新城发展——基于上海市松江新城建设的调查被引量:1
2010年
发展新城是上海解决城市问题的一个必然选择,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却并不成功。通过对中心城以及松江新城的调研发现,新城发展忽视了高质量社会公共设施缺失的问题,从而导致新城对中心城依赖性大,独立性差。因此,理想新城的建设必须重视公共服务设施导向的开发,同时结合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才能最终真正实现新城优化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目的。
李南菲罗问
关键词:松江新城公共服务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评价与启示被引量:21
2014年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呈显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度化、机制市场化和战略空间细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现行区域发展战略存在若干不足,有追求政策优惠忽视制度创新的倾向,区域发展战略之间缺乏宏观整体性衔接,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瓶颈远未取得突破,区域发展战略仍过于强调效率目标,对不发达地区关注不足。因而,未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不应追求数量,要注重是否真正有利于实现区域的改革创新;亟需制定一个全局性区域连接发展规划,或者以整合发展的理念对现有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统筹管理;中央应制定和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保障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区际自由公平贸易;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地区选择应更注重公平目标。
孙斌栋郑燕
关键词: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湖南经济差异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0年
本文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湖南省99个县(市)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1984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四个时点,分析1984年以来湖南省各县(市)经济差异变化的时空特征,并从区位、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政策四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湖南省县域经济相对差异在波动中不断扩大。在空间格局上,1984年湖南省经济呈现低水平的空间均衡格局;1990~2000年,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分布以东西变化为主;2000年以来,以长株潭为核心的经济圈实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全省强有力的经济中心,空间极化作用明显,辐射带动作用突出;湘西、湘西南地区各县市经济水平虽有所变动,但仍处于全省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全省经济在空间上呈现中心—边缘模式。
罗文慧李南菲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主成分分析
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以丹东大孤山经济区为例
2010年
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转移按照划分标准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转移主体的性质、转移的内在机理的差别,区域产业转移划分为市场扩展型与成本节约型;根据转移的客体差别,产业转移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罗问李南菲
关键词:产业转移经济区经济现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