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2002AA241201)
-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许如根吕超祝丽莫惠栋缪丽霞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大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Ⅰ.F_1杂种的离中亲优势和超优亲优势被引量:21
- 2004年
- 以 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和 4个恢复系 ,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 7× 4 =2 8个F1杂种 ,研究了 12个数量性状 ,即株高 (PH)、穗长 (SL)、穗下节间长 (IL)、每株穗数 (SP)、主穗粒数 (KMS)、每株粒数 (KP)、每株粒重 (KWP)、每株干重 (DWP)、千粒重 (KW)、籽粒产量 (KY)、籽粒蛋白质含量 (PC)和赖氨酸含量 (LP)的杂种优势表现。以杂种离中亲优势值Hm 和超优亲优势值Hb 作为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 ,以显著的Hm 和Hb 的出现率作为一个性状杂种优势潜力的指标。结果表明 :Hm 较为普遍 ,正、负向显著的Hm 出现率分别为 4 6 %和 12 %。然而 ,显著的Hb 出现率平均仅为 2 8% ;其变化范围是 0~ 79% ,随性状而异。本研究中可推荐的强优势组合是 3× 10和 6× 8,它们分别属于六棱×六棱和二棱×二棱的杂交类型。在这两种杂交类型中 ,似乎要比在六棱×二棱和二棱×六棱的杂交类型中更容易选得强优势杂种。文中对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的关系也作了简要讨论。
- 许如根吕超祝丽周美学莫惠栋
- 关键词:大麦杂种优势
- 大麦杂种F_1的表现及其与亲本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2001年以大麦的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4个恢复系及其28个杂种F1为材料,2002年以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5个恢复系及其25个杂种F1为材料,研究杂种F1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每株穗数、每穗粒数、每株粒数、千粒重、每株粒重、每株干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11个数量性状的表现及其与亲本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所用亲本在多数性状上都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除营养品质性状外,杂种F1主要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普遍存在超高亲优势;多数性状的F1平均值与雌、雄亲本平均值的复相关程度小于疏远程度,表明难以从雌、雄亲本的表现准确预测F1的表现。对相关和疏远的遗传学意义以及改进从亲本预测杂种精度的方法作了简要的讨论。
- 许如根吕超祝丽莫惠栋
- 关键词:大麦杂种优势疏远
- 大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Ⅲ.大麦异棱型和同棱型F_1杂种的杂种优势特征被引量:14
- 2005年
- 研究了大麦4种杂交类型(二棱×二棱、二棱×六棱、六棱×二棱和六棱×六棱)的F1杂种的性状表现和优势特征,比较了同棱型相配组(二棱×二棱和六棱×六棱)和异棱型相配组(二棱×六棱和六棱×二棱)的超高亲优势(Hh)组合数及其出现率。研究性状包括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穗数、粒数、粒重、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等13个。结果表明,(1)二棱×二棱杂种的穗长较长、每株穗数较多、千粒重较高;六棱×六棱杂种的每穗粒数、每株粒数较多、籽粒产量较高;而异棱型相配组杂种则比同棱型相配组有较高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2)4种杂交类型杂种的类型内杂种间变异,在大多数性状上均为同质,仅有株高、穗长和主穗粒数在六棱×六棱杂种中变异增大,有较大的选择潜力。(3)在13个数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的Hh优势出现率与杂交类型显著关联;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的Hh优势出现率在二棱×六棱和/或六棱×二棱杂种中最高,而主穗粒数、每穗粒数、每株粒数、每株粒重和每株干重的Hh优势出现率则在六棱×六棱和/或六棱×二棱杂种中最高。(4)异棱型相配组杂种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的Hh优势率显著高于同棱型相配组杂种,依次为20/30对8/33、30/30对18/33和22/30对5/33;但同棱型相配组杂种籽粒产量的Hh优势率显著高于异棱型相配组杂种,为10/33对2/30。说明异棱型杂种易产生生物量和千粒重优势,而同棱型杂种易产生籽粒产量优势。
- 许如根吕超缪丽霞莫惠栋
- 关键词:大麦杂种优势棱型杂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