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10016838)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娟刘俊茹黄蓓晖邹外一郑冬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治疗后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评估硼替佐米序贯移植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从而找出适合移植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白2006年6月1日至2014年1月30日在我院诊断并接受含硼替佐米诱导方案序贯大剂量马法兰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100例MM患者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在诱导后、移植后及巩固维持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7.0%和98.9%.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为42.3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尚未达到.轻链型MM患者在2个疗程后、非轻链型在4个疗程后继续增加疗程数,累积的≥接近完全缓解(nCR)率将没有明显增加.在初治患者中,轻链型MM采用VD方案或PAD方案诱导治疗后,累积≥nCR率接近;对于非轻链型MM,PAD方案疗效优于VD方案.早期移植组的中位PFS期长于晚期移植组(50.7个月比26.6个月,P=0.023).骨髓移植组的中位PFS期长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尚未达到”比36.1个月,P=0.049).移植后无论是否获得完全缓解(CR),均可从维持治疗中获益.在各阶段(诱导后、移植后、维持后)获得CR患者的中位PFS期均长于仅获得nCR的患者.结论 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诱导后序贯移植是合适移植MM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不同M蛋白类型患者需要的诱导方案和诱导疗程数有所不同.无论ASCT后是否获得CR,维持治疗均可使患者获益.诱导后即获得CR及ASCT后持续CR患者预示更好的长期生存.
- 黄蓓晖李娟刘俊茹谷景立郑冬许多荣邹外一王荷花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硼替佐米
- 含硼替佐米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凝血功能及循环中微颗粒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采用含硼替佐米方案(PAD)诱导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出凝血功能及循环中总微颗粒(TMPs)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新诊断MM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TMPs水平,观察MM患者PAD治疗前后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功能和TMPs的改变。结果:治疗前MM患者FVIII:C和vWF:Rco升高[(152.89±31.14)%和(165.69±38.43)%];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63.76±21.36)%];PAI升高[3.98(1.63)U/mL];TMPs较健康对照组升高[(640.65±214.22)μL vs(134.29±63.09)μL,P<0.01],并与β2-MG正相关(r=0.672,P<0.01)。PAD治疗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77.83±15.62)%,P=0.01];PAI异常得到纠正[0.88(1.38)U/mL,P<0.01];TMPs也进行性下降,3疗程PAD后降至(184.25±93.35)/μL(P<0.01)。结论:MM患者本身具有血小板、凝血、纤溶异常和TMPs水平升高;PAD方案使疾病缓解同时恢复患者血小板功能,纠正纤溶异常,并降低TMPs水平,以上改变可能是采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的MM患者血栓发生率低的部分原因。
- 刁翔文李娟刘俊茹黄蓓晖李滢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微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