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COA120171)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梁仁志赵忠仲李琳琦孟颖佼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明清
  • 3篇文化
  • 3篇孝文化
  • 3篇徽商
  • 2篇社会
  • 2篇徽学
  • 1篇渊源
  • 1篇征信
  • 1篇社会教化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基金
  • 1篇同治
  • 1篇同治年间
  • 1篇文书
  • 1篇明清时期
  • 1篇刊刻
  • 1篇科学基金
  • 1篇口头传播
  • 1篇互动
  • 1篇徽学研究

机构

  • 8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篇梁仁志
  • 3篇赵忠仲
  • 2篇李琳琦
  • 1篇孟颖佼

传媒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史学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青年记者
  • 1篇新闻战线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明清时期的徽州家风渊源辨识被引量:1
2017年
孝是徽州家风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文化自觉的力量,在传统道德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明清时期徽州人从养亲、爱亲、侍亲到救亲的实践行为,充分体现了朱子家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理念,这种以孝为主体的书写历程完成了徽州家风的构建过程。
赵忠仲
关键词:孝文化
近代徽州茶商的崛起与新变——兼论徽商的衰落问题被引量:17
2018年
近代以降,徽商经营从"首重盐业"转变为"以茶为大宗",徽州茶商在徽商中呈崛起之势。相较于传统徽州茶商,近代徽州茶商的经营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经营中心从广州转至上海,二是经营方式从重运销转向重产制,三是与金融资本的关系更加紧密。因此,近代徽州茶商的崛起不能简单视为传统徽商的中兴,它既是传统徽商实力之延续,也是徽商在近代的蜕变与新生。近代徽州茶商的发展表明,徽商在近代并没有彻底衰落,更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在一些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强实力甚至还有所进步;但与明清徽商相比,近代徽商竞争力之削弱以及在中国商业版图中地位之降低是不争的事实。
梁仁志
关键词:茶商徽商徽学
重构与创新:明清圣谕口头传播形式及特点——以《圣谕六条》《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明清圣谕从最初的六言、十六条到洋洋洒洒的万言之书,经历了颁布、刊刻与宣讲的传播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传播的层次也在不断推进,从日常生活到科举甚至官场。除此之外,圣谕宣讲的落实程度甚至直接和官员的晋升挂钩,"如有虚立约所,视为具文者,该巡抚即以怠荒废弛题参,照例议处。"这种传播方式,对社会良好风气的养成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赵忠仲
关键词:孝文化把关人
也论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明清贾儒关系问题研究之反思被引量:11
2017年
学术界对徽商"贾而好儒"特色的争论,缘于没有明确区分"好儒"与"崇儒"、群体特征与个体特征。"崇儒"是对"儒"的尊重、推崇,是明清各个社会群体的共同特征,既非徽商特色,也非其他地域商人群体特色;"好儒"是发自内心对"儒"的喜爱。将"好儒"视为徽商为经商做出的功利性选择,无法解释缘何其他商帮无"贾而好儒"特色。徽商"贾而好儒"是唐宋以来徽州兴起的好儒之风与明清时期重商之风结合的产物。在讨论明清时期贾儒关系问题时,必须明确界定和区分"好儒""崇儒"等概念;应跳出纯粹的商人视角或功利性视角,关注到地域商人群体的文化背景和个人行为动机的复杂性;既要注意历史必然性,也应重视历史偶然性。
梁仁志
关键词:贾而好儒明清
改革开放以来孝文化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7年
孝文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对孝文化的起源、内涵、历史流变、地位及现代价值等方面的研究作出了不懈努力,硕果累累。对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典范之区——徽州,学术界也开始关注孝文化在这一特殊区域中与基层秩序、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孝文化与徽商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一研究领域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思考与探索。
赵忠仲
关键词:传统文化孝文化徽州文书
刊刻传播与集体记忆的认同——以明清圣谕为对象的考察
2017年
圣谕乃帝王为训诫民众、臣子所颁布的诏令、训诫,明清历史上有三例圣谕在后世社会教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圣谕六言》、康熙《圣谕十六条》及雍正《圣谕广训》。这三例圣谕系国家制度层面在推行社会教化中的顶层设计,因此本文内容论述所言圣谕仅指以《圣谕六言》《圣谕十六条》及《圣谕广训》为代表的圣谕内容。
赵忠仲
关键词:集体记忆明清刊刻社会教化
清同治年间的旌德宾兴——兼与绩溪宾兴的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清同治七年,应旌德士绅的请求,官方将到期的牛本银两拨为宾兴经费,旌德宾兴因以建立。通过官绅合作和严密的制度设计,旌德宾兴的经费经营、资产管理及公车经费分配等均成效显著,实现了良性发展。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中国地方公益基金运作的生动个案。与稍早的绩溪宾兴相比,旌德宾兴具有重经营、官绅互动热络和商人角色弱化等特点。这不仅体现了晚清地方公益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也表明在当时地方经济凋敝、民间乏力的情况下,政府在地方公益事业中并非完全无所作为。
梁仁志
关键词:宾兴同治年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为中心被引量:8
2017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人数不断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其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徽学研究课题入选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数量呈现出"井喷"之势,反映其影响力在持续扩大,其学术基础也更加厚实。徽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需要理论研究的加强、文献基础的夯实、相关领域的细部研究以及把徽学和徽学的相关研究放到"大历史"中进行审视。
李琳琦孟颖佼
关键词:徽学研究
徽商研究再出发——从徽商会馆公所类征信录谈起被引量:3
2017年
徽商会馆公所类征信录是有关徽商会馆公所、义园善堂兴建过程、经费收支、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及相关徽商活动的原始档案材料汇编。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系统了解徽商商业慈善组织或机构的具体建立、运营过程,徽商的商业经营状况、商业网络,徽州绅商在建设、经营这些会馆公所过程中与官府和当地民众的互动关系,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具体、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徽商。因此,这批文献对商业史、社会史、慈善史、政治史、教育史等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甚至为重写徽商史乃至商帮史提供了可能。
梁仁志李琳琦
关键词:会馆公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