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61002)

作品数:7 被引量:121H指数:6
相关作者:王立新王炜梁存柱刘华民杨劼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典型草原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草原
  • 2篇植被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健康
  • 2篇恢复力
  • 1篇典型草原区
  • 1篇对植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沙地
  • 1篇生计
  • 1篇生境
  • 1篇生态系统健康...
  • 1篇生态系统评估

机构

  • 7篇内蒙古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7篇王立新
  • 6篇梁存柱
  • 6篇王炜
  • 5篇刘华民
  • 3篇杨劼
  • 3篇刘钟龄
  • 2篇吴璇
  • 1篇杨桂霞
  • 1篇姚雪茹
  • 1篇张翼飞
  • 1篇王成燕
  • 1篇赵登亮
  • 1篇王伟峰
  • 1篇裴浩
  • 1篇辛小平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活力和恢复力的典型草原健康评价和群落退化分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根据群落的不同退化演替状况和物种组成情况,随机选取19个位于锡林郭勒高原和呼伦贝尔高原的调查样地,进行典型草原健康评价和群落退化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处在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草原中的群落的优势种类型、活力和恢复力指数均存在很大差异,活力和恢复力指数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活力指数表现的是植物的地上生物量,而恢复力指数表现的是植物的株/丛数,在株/丛数很多的情况下生物量可能很小;草原群落地上总生物量受放牧强度、刈割程度、围封时间、围封前群落状态和区域降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各调查样地群落的活力指数差异显著;以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981年设置的围封的羊草+大针茅草原当时的状态作为参照系统,评价了呼伦贝尔高原和锡林郭勒高原典型草原的健康状况,并对其退化程度进行了量化分级,可为草原管理、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王立新刘华民刘华民吴璇王炜梁存柱王炜
关键词:典型草原恢复力生态系统健康
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利用1961—2007年毛乌素沙地气温、降水资料,对研究区近50 a来气温和水分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TM影像和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从气候变化和群落水分收支平衡的角度,对毛乌素沙地近20 a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沙地增温趋势显著,变化率为0.33℃/10 a。全区域年均温变化趋势的范围为0.160.5℃/10 a,且增温的程度存在西北部最强、东南部最弱的趋势。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东南部降水量P和可利用降水Δw多、陆面蒸散E强,西北部相反。P、E、Δw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并且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近20 a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需要,在进行沙地治理与生态建设中,必须考虑人工植被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
王立新刘华民杨劼梁存柱王炜张继恩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植被覆盖
鄂尔多斯高原1982-2006年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9
2012年
植被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鄂尔多斯高原地处中国西部生态敏感地带,研究该区域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2—2006年的NO-AA/AVHRR NDVI数据和当地同期气象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1982—2006年鄂尔多斯高原全年平均NDVI显著增加(p=0.001 7),增加率为每年0.04%,平均温度也在显著增加(p<0.001),平均降水波动大但没有显著趋势(p>0.05);(2)鄂尔多斯高原植被NDVI增加的主要区域是典型草原,其春、夏、秋3季的季节平均NDVI都显著增加(p<0.001);(3)鄂尔多斯高原植被NDVI在生长阶段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是降水,非生长阶段的变化主要是由温度引起的。
姚雪茹刘华民裴浩王立新
关键词:NDVI植被变化气候变化
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退化分级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在锡林郭勒高原和呼伦贝尔高原典型草原区选取19个调查点,对典型草原羊草+大针茅群落在长期牧压下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处在不同退化演替序列的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类型、活力和恢复力均存在很大差异,原生生态系统保持了健康的种类组成,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较高的群落生产力。根据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及其退化演替模式,计算了不同植物群落的活力和恢复力指标。以1981年的羊草样地植物群落为参照系统,对不同退化状态的植物群落进行了量化分级,此可为草原管理、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吴璇王立新刘华民梁存柱王炜刘钟龄
关键词: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恢复力生态系统评估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芨芨草群落适生生境被引量:9
2012年
芨芨草群落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重要的植被资源,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常在地形稍低的部位镶嵌有芨芨草群落,且芨芨草群落常与低洼湿草甸群落相连。为了探究芨芨草群落的适生生境,在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选取了4个代表性调查区,从芨芨草群落及其相邻群落分布的地形特征、调查区的地下水埋深、1 m深土层的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和土壤质地等指标上对芨芨草适生生境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芨芨草群落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常分布在河漫滩和丘间蝶形洼地地区,呈现出由高程梯度导致的与地带性针茅群落、湿草甸群落带状分布的特点,导致这种成带分布的原因与地下水埋深及地表径流有关,芨芨草群落生境的地下水埋深一般在1—3 m且有地表径流的补充;芨芨草群落耐盐碱性强,其生境也与反映土壤盐分含量的土壤电导率和土壤pH值有关;但芨芨草群落生境的形成不是由土壤机械组成所致。
张翼飞王炜梁存柱王立新裴浩王成燕王伟峰
关键词:芨芨草生境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
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生计影响及适应性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被引量:30
2012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畜牧业和农业区域10个嘎查村102家农牧户家庭开展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分析了当地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生计的影响及其适应措施。结果显示,乌审旗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极为脆弱。干旱是乌审旗农牧业区域最严重的气候灾害;气候变化对两个区域农牧民生计影响的脆弱程度不同;农牧民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但这些过程多数都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投入。限制农牧民适应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资金匮乏、技术缺乏或落后、水资源短缺;农牧民及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适应措施,但还不足以应对长期的气候变化。
刘华民王立新杨劼梁存柱王炜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牧民生计适应性
放牧对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与种群格局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在内蒙古草原区中部的克氏针茅草原,连续4年(2006-2009年)进行了夏秋季划区轮牧实验;利用摄影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方法,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和种群格局的生态作用效应。摄影图像和测定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实验小区形成了大小不一、结构不同的群落斑块,并显示出不同放牧强度与放牧周期的植物群落及种群斑块结构的生态梯度格局。在不放牧的围封对照小区内(G5)保持原有的克氏针茅群落斑块和羊草群落斑块,二者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之比、斑块的植物组成与生物量都比较稳定;在不同放牧强度的实验小区(G1、G2、G3),群落斑块的数量、面积、种群结构、植物多度、株丛冠幅、生物量等都形成了相对应的梯度差异。不同放牧强度导致克氏针茅群落与种群斑块的不同破碎化程度和植物个体(株丛)小型化。适度放牧使得斑块结构与生物量表现出中度干扰下植物补偿性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植物群落斑块结构与种群格局的变化是草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拓殖与衰退的基本形式,也是生态演替的机制。
赵登亮刘钟龄杨桂霞辛小平梁存柱王炜王立新
关键词:放牧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