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ZJ12RWQN025)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莉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破家立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家庭叙事被引量:6
- 2014年
- 在中国刚刚开启现代性历程的20世纪之初,鲁迅就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立人”以“立国”的现代性构想,“立人”是这个构想的逻辑基点[1]。“立人”以个体为中心,强调摆脱对他者的依赖,同时拒绝为他者牺牲。敏锐地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个体与群体关系上过度压抑个体、
- 王莉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家庭叙事《文化偏至论》中国传统文化逻辑基点
- 规范—借用:80年代“人性”话语对家庭的重建
- 2013年
- 现代民族国家话语对家庭的建构由20世纪50-70年代的"改造—借用"转换为80年代的"规范—借用",小说文本将抽象的"人性"呈现为对家庭表象和家国新秩序的重新书写。人道主义思潮重新赋予了家庭血缘伦理"人性"的正面价值,家庭由50-70年代小说中被侵入、被借用、遭抵制的场域转换为反思的载体和"人性"复归的家园,表现在家庭表象批判功能的建立,血缘伦理疗救功能的建构以及家庭内部视角的反思功能。
- 王莉
- 关键词:人性家庭
- 讲述政治·批判现实·确立日常生活——80年代小说婚姻故事讲述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嬗变被引量:2
- 2015年
-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十年间的小说讲述婚姻故事的方式经历了讲述政治风云变幻、批判现实、确立日常生活等三种变化,爱情意识形态向婚姻家庭生活"降落"的过程既是以爱情为载体的理想主义话语失效的过程,同时也是作为意识形态表征的日常生活升起的过程,它为即将到来的市场经济和消费时代制造了新的主流话语。
- 王莉
- 关键词:80年代小说婚姻故事
- 革命·理想·人性——1980年代小说中的爱情意识形态被引量:2
- 2015年
- 文章以文本为切入点,从爱情与革命、爱情与理想、爱情与人性三方面阐述了1980年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内涵。"爱情与革命"回到了上世纪40、50年代的革命爱情故事的叙事模式;"爱情与理想"是"爱情与革命"的另一个版本,按照美好的社会理想来选择爱情;"爱情与人性"借爱情故事表达对历史理性、现代文明、欲望的认同与困惑。爱情不再承载意识形态之后,它的审美魅力也随之消失。
- 王莉
- 关键词:爱情意识形态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