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30-002-04)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梅廉夫马立祥张舜尧徐思煌何文刚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缅甸及其周缘区域新生代沉积物源分析及沉积体系分布被引量:7
- 2011年
- 综合运用砂岩骨架成分特征、常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方法,对缅甸及其周缘区域新生代沉积物物源构造背景及沉积体系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其物源主要来自两个方向:北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和东部掸邦高地稳定陆块,另外在新生代开始形成的缅甸岛弧也提供了一定的物源。在大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的背景下,缅甸及其周缘区域发育巨大的沟-弧体系,在多物源条件下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滨浅海沉积体系及三角洲沉积体系。
- 张舜尧马立祥梅廉夫朱光辉杨松岭
- 关键词:物源分析
- 安达曼海海域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安达曼海海域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历史研究,包括发育构造、应力场特征、沉积充填序列和物源分析。通过建立区域主干剖面和断裂体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综合研究了安达曼海海域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安达曼海海域盆地经历了裂陷前的断陷期、同裂陷期,以及晚中新世以来继承性的张扭改造,盆地内部发育有早期正断层,这些正断层是早期盆地扩张作用形成的,实皆断裂对区域断裂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后期发育的断裂、褶皱,跟实皆断裂活动及印度板块向NNE方向俯冲作用的方向有关;区域内底辟构造发育,有增生楔复合介质底辟、岛弧岩浆底辟及弧后走滑断裂诱发的泥底辟,其中增生楔复合介质底辟是缅甸海域汇聚型大陆边缘特有的底辟构造。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构造应力场和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深入研究安达曼海域盆地的研究构造演化特征,将有利于对汇聚型大陆边缘油气的勘探,及对板块构造发展研究起一定指导作用。
- 何文刚梅廉夫朱光辉杨松岭胡志伟肖述光邹玉涛
- 关键词:应力场盆地构造特征
- 主动大陆边缘增生楔构造发育及沉积特征分析:以缅甸增生楔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增生楔是主动大陆边缘"沟-弧-盆"构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由于其处于板块俯冲前缘,增生楔地质背景复杂,构造改造强烈,同时大规模推覆构造导致地层多期重叠,沉积发育复杂,给增生楔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研究带来难度。以缅甸增生楔为例,通过选取代表性的区域地质剖面,结合相关地层资料,对增生楔地区构造变形、沉积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生楔形成初期,由于构造运动强烈,增生楔盆地处于发育初期,整体勘探潜力较小。到了中期,增生楔盆地由于地层沉积厚度较大,新地层受构造改造作用影响较小,为勘探有利区,而增生楔斜坡虽然沉积厚度较大,但由于其构造作用强烈,不利于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在增生楔发育后期,海沟盆地下部发育海相地层,而上部处于滨浅海环境,地层沉积厚度较大,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同样,在发育成熟的增生楔盆地,由于其沉积厚度及盆地面积较大,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 张舜尧马立祥杨志斌张富贵周亚龙唐瑞玲
- 关键词:增生楔
- 潘汉得--胡果顿与普光气田形成条件对比及启示被引量:2
- 2012年
- 分析了北美潘汉得—胡果顿气田和我国普光气田的地质背景、成藏条件与成藏过程指出,二者均发育多套烃源岩,储集层物性均较好,盖层岩类均为膏盐岩,经后期多期变动与调整而定型于晚期。但二者间最显著的差异在于盖层的发育程度:前者的膏盐岩直接盖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巨大、断层不发育,明显优于普光气田。说明在气源充足、储集层发育良好的地质条件下,盖层及保存条件是形成大气田的最关键因素。据此预测,在中国南方飞仙关组礁滩优质储集层和嘉陵江组膏盐岩盖层发育重叠区,如万州和大竹地区,有望发现更大规模的天然气田。
- 徐思煌曹婷婷W.L.Watney
- 关键词:普光气田成藏条件海相地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天然气勘探
- 缅甸安达曼海域中部天然气成因与气源
- 2012年
- 位于主动大陆边缘的缅甸安达曼海域中部天然气资源丰富,成因多样。天然气成因类型直接影响勘探领域与方向的确定。通过气体组分、CH4和CO2碳同位素资料,对缅甸安达曼海域中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岩进行了判识。结果表明:上新统部分天然气具有较轻CH4碳同位素,为生物成因气,部分碳同位素较重的天然气属于热成因气;中新统及渐新统天然气CH4碳同位素均较重,属于热成因气;CO2碳同位素显示其存在无机、有机2种成因;此外,还存在少量生物气与热成因气或无机气的混源气。认为该区无机成因CO2与CH4共存体系通过基底断裂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上新统生物气来自上新统未熟源岩;产于上新统、中新统热成因气,来源于上新统下部、中新统或渐新统上部等深层高-过成熟烃源岩。
- 徐思煌杨传超杨松岭郑丹
- 关键词:碳同位素天然气成因气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