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MZ026)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王俊鸿董亮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地震
  • 5篇羌族
  • 5篇汶川地震
  • 4篇移民
  • 3篇文化
  • 2篇灾难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扎根
  • 1篇扎根理论
  • 1篇展演
  • 1篇职业培训工作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适应
  • 1篇生计
  • 1篇生计转型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移民
  • 1篇统筹
  • 1篇统筹城乡
  • 1篇农户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7篇王俊鸿
  • 2篇董亮

传媒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旅游学刊
  • 1篇农村经济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长江上游生态移民社会适应路径探索--以一个生态移民村的文化和职业培训工作为视角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通过对长江上游牧区生态移民搬迁之后生活状态和社会适应的分析,讨论了搬迁移民在急促城市化过程中社会不适应的原因,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和心理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文化和职业培训在改善移民社会适应性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对移民迁入地目前的培训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移民培训的内容安排、持续性、追踪机制、培训对象的态度以及培训参与者资源整合的能力是影响目前培训效果发挥的主要原因。
董亮王俊鸿
关键词:生态移民社会适应
“临近”与“互惠”作用下的族群交往——以汶川地震羌族灾难移民的异地安置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受文献和方法的限制,历史进程中的族群交往过程难以再现,因而有关此过程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的研究也不尽完备。灾难移民与迁入地当地族群之间的交往为理解上述过程提供了现实场景。选取汶川地震羌族灾难移民的外迁安置为个案,通过对外迁安置后羌族移民族群交往基本类型及交往状况的详尽调查,发现其背后的影响机理,进而寻求增进族群交往和改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的有益方式。
王俊鸿
统筹城乡改革背景下羌族移民生计转型研究——以四川省邛崃市南宝山汶川地震跨市州异地安置点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在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推动下,羌族移民的生计方式正在经历从"山民模式"到"补贴模式"和"非农模式"的转变,移民安置点的农业发展方式也将从"小农经济"转变为"现代农业"。对于从传统中走出来的羌族移民,这一转变既是造成他们当前贫困的原因,也是未来帮助他们改变现状、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应当对转变过程中羌族移民社区的贫困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出台配套政策帮助移民顺利度过生计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期。
王俊鸿
关键词:汶川地震羌族生计转型城乡统筹
文化展演视角下少数民族移民节日文化变迁研究——以汶川地震异地安置羌族搬迁前后的羌历年庆祝活动为例被引量:12
2012年
节日文化通常是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汶川地震跨市州异地安置点邛崃市南宝乡木梯村和油榨乡直台村于2010年11月6日举办的首届羌历年庆祝活动可被视为观察羌族移民文化变迁的窗口。从"文化展演"的视角观察,羌历年庆祝活动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坚持和变化在彰显羌族移民民族身份的同时,也反映了羌族移民在迁入地的文化生存策略。
王俊鸿
关键词:文化展演羌族节日文化文化生存
试论少数民族灾难移民中文化变迁——以迁移初期的汶川地震异地安置羌族移民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自1998年开始,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迁移数量超过了因战争和其他冲突而出现的迁移人口,但是,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仍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难以实现为灾难移民的灾后安置和文化适应提供可行性建议。通过对汶川地震后仅有的两个跨市州异地安置羌族村寨——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和跨破村夕格组的研究,发现羌族移民民族文化变迁呈现非均衡变化的特点。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羌族村干部积极参与以及羌族移民族群意识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羌族移民族群的"选择性同化"策略将有利于民族文化变迁呈现"文化多元化"而非"文化同化"的长期趋势。
王俊鸿
关键词:文化变迁汶川地震羌族
灾害移民返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汶川地震异地安置羌族移民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移民返迁问题是移民后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灾难移民研究起步较晚,因此该领域移民返迁的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研究借助"推拉理论"和我国水库移民、生态移民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结构性访谈方法,对汶川地震跨市州异地安置羌族移民的返迁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在迁出地推力因素、迁入地拉力因素、制度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下,羌族灾难移民在异地安置初期具有较低的返迁意愿。汶川地震跨市州异地安置个案在迁入地选址、迁移方式选择、制度影响的阶段性和两面性等方面的经验对于以后灾难移民的迁移政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王俊鸿董亮
关键词:影响因素汶川地震
民族村寨农户民宿投资行为影响机制研究——以四川省木梯羌寨为例被引量:10
2021年
以农户为投资主体的民宿发展模式,是内生型民族旅游村寨成长的有力支撑。但其"规模小、非正式、依赖家庭"的特征使得民宿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户自身行为过程及特征的影响。关注农户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助于优化投资行为、改善投资效益。文章以汶川地震后异地安置的木梯羌寨为例,借助扎根理论,探讨农户民宿投资行为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民族村寨农户民宿投资行为经历意愿形成、行为产生、行为强化3个阶段,其影响机制可概括为"认知-情景-规范"模式,包含利益认知、风险认知、情感支持等七大因素;(2)各因素对农户投资行为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使农户民宿投资行为呈现风险规避、市场驱动、有限理性等特征。该研究认为,优化内生型民族旅游村寨成长过程中农户的投资行为,应当重视市场评估和前期规划,提升农户风险应对能力,发挥社区在旅游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王俊鸿刘双全
关键词:农户投资民宿民族旅游扎根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