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10004-204)

作品数:12 被引量:170H指数:5
相关作者:刘运喜索继江邢玉斌杜明梅谢丽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东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耐药
  • 3篇基因
  • 2篇诺如病毒
  • 2篇胃肠
  • 2篇胃肠炎
  • 2篇流感
  • 2篇基因型
  • 2篇肺炎
  • 2篇杆菌
  • 2篇鲍曼不动杆菌
  • 2篇ICU环境
  • 2篇不动杆菌
  • 1篇电泳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医院传染病
  • 1篇医院感染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山东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杭州杏林信息...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中国劳动关系...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9篇刘运喜
  • 7篇邢玉斌
  • 7篇索继江
  • 5篇杜明梅
  • 5篇贾宁
  • 5篇谢丽君
  • 3篇任世旺
  • 3篇桑少伟
  • 3篇赵仲堂
  • 3篇高岩
  • 2篇刘恩梅
  • 2篇郝瑞
  • 2篇邓春燕
  • 2篇夏秋玲
  • 2篇彭才静
  • 2篇于季红
  • 2篇王宏伟
  • 1篇刘伯伟
  • 1篇邓昱
  • 1篇周利利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医院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人民军医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院ICU环境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多样性检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我院ICU环境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流行菌株型,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溯源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0年10月1日-2011年10月1日,每隔2周对外科监护室、神经内科监护室和呼吸科监护室病人周边环境连续采样分离鲍曼不动杆菌,采用V-teck对15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环境多重耐药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选取病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4株作为基因型对照。结果监测期间共收集7 878份环境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229株,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为1.13%(89/7 878),3个监护室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污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株环境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4株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图谱总体分散,当相似性系数为40%时,可分为A、B、C 3大聚类。89株环境菌株以A2亚类为主(占24.7%),其次为A1亚类和A8亚类(各占15.1%),时间和空间上未见集中趋势。在同一监护室和不同监护室间同源性>90%的病人和环境分离株,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流行病学关联。结论 3个监护室在1年的连续监测期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呈多样性,未发现耐药菌株的传播,所收集的多重耐药菌株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源自于环境菌群。
贾宁于季红谢丽君索继江邢玉斌刘运喜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提高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效率和质量。方法:制定手术部位感染病例筛查策略和预警条件,进行感染病例的判别与确认,系统自动记录监测内容,并进行相关指标的统计与报告,同时通过交互平台进行信息反馈与干预。结果:通过系统可得到准确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并得到全面、准确的监测指标,通过监测数据的利用,可提高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水平。结论: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的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大量数据自动、准确登记、统计和分析问题,为现场干预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使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深入临床一线进行调查、督导和干预,从而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监测质量。
邢玉斌杜明梅索继江霍瑞陈春平刘运喜
关键词:医院感染实时监控手术感染
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4
2013年
研发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控与预警系统,实现医院传染病病例的自动筛查和分析,实现实时监测预警与及时控制。方法:依据各种传染病诊断标准中的诊断条件和危险因素,参考以往传染病监测报告经验,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和现代信息技术,研制传染病实时监测系统,收集医院内各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相关数据。结果:制订出医院传染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筛查策略和预警条件;开发出"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控与预警系统",实时采集医院内各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相关数据,根据各信息与传染病发生相关程度进行权重排序等策略,自动整合分析后输出传染病疑似病例预警信息,反馈给临床医生进行确诊,并生成报告卡,并通过交互模块,实现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干预。结论:研发的"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传染病信息追踪,实现传染病疑似病例的自动筛查。提高了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实时、高效、准确的特点。
索继江邢玉斌杜明梅吕俊文薛万国霍瑞王艳艳杨金燕刘运喜
关键词:传染病实时监测
2009年北京某医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北京某医院2009年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5-12月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2009年共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1254例;10~15岁年龄组所占比例均为最高,男、女分别为31.1%和24.1%,而婴幼儿和老人所占比例均较低;学生比例,占55.9%,男性占60.4%,女性占47.2%;发病多集中在9-11月,发病高峰在9月中下旬;75例重症病例的平均年龄为38.0岁,显著高于非重症患者的23.0岁(P〈0.01);成年重症患者平均体重指数为24.5,并且女性高于男性(P〈0.01);重症患者75例,有3例死亡;而重症患者的发病高峰在12月上旬。结论甲型H1N1流感以青少年比例居多,学生占55.9%,流行高峰从秋季9月份开始;年龄增加、超重和肥胖及寒冷可能是导致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
刘运喜索继江邢玉斌贾宁高岩杜明梅谢丽君邓春燕任世旺王宏伟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重症病例
北京地区急性胃肠炎患者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急性胃肠炎患者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RT-PCR扩增核酸和测序分型方法。结果共收集腹泻标本685份,检测诺如病毒阳性66份,阳性率为9.6%。检出率在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和门诊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诺如病毒胃肠炎患者时间分布也无明显季节性。66份阳性标本采用ORF2区测序分型,其中43份可分型。GI组占22.7%,包括GI.3型2份、GI.4型1份、GI.5型4份、GI.7型3份;GⅡ组占77.3%,其中以GⅡ.4型为主(60.6%),其他包括GⅡ.2型1份、GⅡ-3型1份,GⅡ.5型1份、GⅡ.6型2份、GⅡ.7型1份、GⅡ.12型7份。6例出现GI组和GⅡ组混合感染,其中可分型的有GI.3/G11.7、GI.5/GⅡ.5、GI.4/GII.4。结论北京地区急性胃肠炎患者诺如病毒呈现基因多样性,且以GⅡ组为主,其中GII.4/2006a和2006b是主要的流行变种,存在GI和GⅡ组混合感染现象。
桑少伟赵仲堂索继江邢玉斌贾宁高岩杜明梅谢丽君刘伯伟任世旺刘运喜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分子流行病学
流感病毒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刘娟秦成峰秦鄂德
关键词:流感病毒突变
ICU环境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情况及耐药基因型调查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监护室环境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存在状况及其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方法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每隔2周对外科监护室、神经内科监护室和呼吸科监护室病人周边环境进行采样并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耐药基因IMP、SIM、VIM、OXA-23、24、51、58检测。结果 3个监护室病人周边环境共采集标本7 878份,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229株,其中呼吸科监护室分离率(5.41%)高于外科监护室(2.39%)和神内监护室(2.56%)(P<0.001)。抗生素敏感性除对多黏菌素(67%)相对较高以外,其余普遍较低;金属酶IMP和VIM基因检出率为20.52%和11.36%,未检出SIM基因;苯唑西林酶(OXA群)基因OXA-51分离率为32.75%(75/229)、OXA-23分离率为31.44%(72/229)、OXA-58分离率为3.49%(8/229),未检出OXA-24、AmpC和CTX-M。结论监护室环境菌株的污染和耐药现状较为严重,应加强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工作,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暴发和感染率的升高。
贾宁于季红谢丽君索继江邢玉斌刘运喜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型
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社区获得性肺炎关联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与TNF-α-308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分别在PubMed数据库中采用关键词"TNF"和"pneumonia"进行搜索,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采用关键词"TNF"或"肿瘤坏死因子"和"肺炎"进行搜索;此外在HuGE Navigator中也对关键词"TNF"和"pneumonia"进行搜索,搜索截止时间为2011年4月10日;同时,对文章的参考文献也进行了查找;该研究中文献纳入标准: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样本个体之间无血缘关系;研究中包括对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完成搜索工作。结果按照搜索策略,一共检索出9篇文献,包括8篇英文文献和1篇中文文献,去除研究中未给出TNF-α-308亚型的6篇,一共有3篇文献纳入到该研究中来,通过对这3篇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TNF-α-308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NF-α-308位点G/A基因型多态性,可能不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王宏伟茅群霞刘运喜
关键词:肺炎
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因及临床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重复住院的病因,分析病毒病原学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抽吸物(NPA)标本1746例,患儿年龄为37d-3岁。提取NPA中病毒核酸,经反转录PCR法检测14种呼吸道病毒,阳性样本采用随机核酸序列测定验证。明确其中包括2次及2次以上住院患儿23例(病例组),将第一次住院病例与除去病例组的住院总体比较,从个体因素、病毒检出及临床特征情况分析重复住院的危险因素;分析第一次住院病毒检出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首次病毒检出、体征阳性病例在第二次住院的变化趋势。结果重复住院患儿第一次住院、住院总体年龄中位数分别为7个月和8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重复住院患儿第一次住院流感病毒A、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人博卡病毒检出率与同年龄段住院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住院患儿第一次住院喘息率(69.6%)高于住院总体喘息率(47.4%)(P=0.037),重复住院患儿第一次住院腹泻率(52.2%)显著高于住院总体(29.0%)(P=0.017);重复住院患儿第一次病毒检出与发热、喘息、咳嗽、腹泻等均无相关性。2次住院均以RSV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2.2%和30.4%,1例为RSV重复阳性;第一次住院病毒阳性的病例在第二次住院时75.0%(12例)检出病毒;第一次喘息的病例第二次住院时68.8%(11例/16例)表现喘息。结论呼吸道感染重复住院患儿主要为3岁以内,喘息为重要临床特征;每次感染病毒病原不同,RSV的检出率最高;第一次住院病毒阳性病例第二次住院病毒检出率高;第一次喘息病例第二次发生喘息比例高。
彭才静夏秋玲郝瑞邓昱刘恩梅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病因病毒儿童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医院相关性肺炎(HAP)的一种,是指患者在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部感染[1]。VAP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对住院患者造成较大威胁。现将病原微生物、
桑少伟赵仲堂刘运喜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